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V iewG IS软件和韶山森林分布图等资料,根据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选取斑块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空间构型评价指标,对韶山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韶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可划分为9个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但韶山风景区的植物景观仍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且风景区外围干扰严重,景观有破碎化增加的趋势;从景观组成来看,植物景观以马尾松、阔叶林景观为主.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景观格局指数对风景林色彩格局变化的敏感度,筛选出能够客观定量描述景观色彩格局特征的指数,以期为科学有效地分析彩色风景林视觉质量提供试验支撑与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栌风景林秋景照片为研究数据,利用Python编程进行色彩量化和色彩分类,实现照片色彩批量预处理。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初选指数值并用SPSS软件完成层次聚类分析。计算各指数对由色彩分类、观景距离引起的景观色彩格局变化的敏感度。对敏感度综合排序靠前的指数进行独立性检验和含义重复性排查,在兼顾指数含义、尽量涵盖各大聚类、减少信息冗余的原则下完成指数筛选。【结果】结合指数含义和类型,从24个初选指数中筛选出对色彩分类和观景距离敏感度较高、线性不相关、含义无重叠的7个指数,即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丰富度、平均最邻近距离、平均周长面积比和修正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用于定量表征风景林色彩格局特征。【结论】人工干预下的自动化色彩分类程序,简化了从色彩分类到指数计算的操作步骤,缩短了数据预处理用时,提高了照片处理效率,增强了结果稳定性。基于敏感度排序的色彩格局指数筛选方法,结合独立性检验和含义重复性排查,减小了主观选定指数可能引起的误差,该方法选取的指数能够有效区分因色彩分类和观景距离不同导致的景观色彩格局的变化,为客观定量分析风景林景观视觉质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3S技术支持下,以2000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探讨了庐山风景区两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林地景观类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耕地的规模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园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则大幅增加,其中交通运输用地的年均增幅最为显著.庐山各景观类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力压迫,庐山风景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在8种景观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变化最显著的人为干扰斑块,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斑块对于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林地、园地等斑块形状渐趋简单,表明受干扰程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明显.导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快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4.
结合风景林不同景观、林分、功能的特点,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及数据叠加等多种定量方法为主,定性为辅,将研究区风景林划分为3个等级经营类型,构成了风景林经营分类系统.一级经营分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斑块类型进行归类;二级经营分类在一级经营分类基础上,结合优势种、立地因子及林分特征,从林分水平进行进一步划分;三级经营分类将同一林分经营类型内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分别归类.各个等级的经营类型分别反映了不同景观空间配置特征、林分特征、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湛江市区1991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土地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湛江市区具有景观破碎化程度先提高后降低,景观结构组成复杂化趋势先快后慢,城市发展影响了景观格局变化等特点。在类型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面积(CA)、斑块数目(NP)、类型百分比(PLAND)、斑块密度(PD)、平均斑块面积(AREA-MN)共5个景观指数;在景观水平上选择了景观类型总面积(TA)、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LPI)、平均斑块面积(AREA-MN)、香农多样性指数(即SHDI,为各斑块类别丰富度总和的负值)共6个景观指数。这些景观指数表明:近20 a来,湛江市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大,人类活动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整个景观格局的影响很深远。并进一步讨论该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景观指数都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河漫滩林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富集性吸引了人类高强度的干扰所致.额河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但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风景林四季景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紫金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70-76
为探索风景林色彩规划方法,提升四季色彩景观质量,促进森林经营旅游发展,以2002年紫金山森林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色彩多样性指标及冷暖色块比例计算,分析森林四季景观色彩的现状。并采用次优势色块替代和新增色块两种方法,规划紫金山森林四季景观色彩斑块。研究结果表明:次优势色块替代法适用于秋季色彩规划,其余三季色彩规划应采用新增色块法。规划后,色彩分布格局较为均衡,各季色块分布较为集中。色块数量、暖色块比例在四季都有所提升,色彩组成在各季也都更加丰富。1)增加夏季非绿色彩斑块数量和暖色块比例,解决了无暖色的问题;改变了冬季褐色系的暖色块格局,并添加了黄色系暖色块数量,提高色彩观赏性。2)四季景观色彩形成区域性格局。3)多规划方法结合,全面、科学地规划四季色彩,可为我国其他风景林四季景观色彩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指数4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3个方面,对安凯乡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景观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斑块中,马尾松林斑块所占面积以及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经济果林、木麻黄林破碎化程度较高;马尾松林保持完好,分离度也最小,木麻黄林分离度最大;各景观类型比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问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景观斑块数量变化最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年、2002年、2006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林木蓄积量-生物量的转换公式,将风景林地上部分蓄积量转换成生物量和碳密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碳密度进行趋势面分析、冷热点探测、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紫金山碳密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由东西部显著差异到同心圆状分布的变化趋势,1998~2006年,碳密度峰值由西往中,再往中北转移。(2)1998~2006年,紫金山风景林碳密度热点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NDVI植被指数较高,距离道路较远的地方;冷点反之。(3)2006年紫金山风景林碳密度大小与NDVI植被指数、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根据近40a南京紫金山5次森林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当地森林资源变化规律,认为紫金山森林资源的质量正逐步提高。有林地面积从1953年的1101.0hm^2增加到2002年的2107.6hm^2,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明显减少,从1986年到2002年均净增率分别达-35.22%和-41.90%,森林覆盖率由1953年的36.0%增加到2002年的70.2%,年均增长速度为1.37%,蓄积量年均增长速度为3.52%。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紫金山为例,系统分析了登山野道对山地森林景观造成的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探讨了紫金山景区登山道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结构单元的风景林抚育间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的局限性,将惠刚盈从国外引进并发展了的先进的林分空间结构理论用于风景林的空间结构分析,并结合风景林自身特点和功能需求,探讨出一种全新的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最后,以北京市西山风景林为例做了实证分析,抚育间伐后标准地的结构参数发生如下变化:角尺度由0.53变为0.42,林木结构由聚集分布变为均匀分布;混交度由0.26变为0.28,混交程度有所提高;大小比由0.48变为0.42。结构单元中目标树的优势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峨眉山市近期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相关要求,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对峨眉山风景区森林植被固碳释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峨眉山风景区森林植被年固定二氧化碳69287.61tx年释放氧气89713.24t,年固碳价值8314.52万元、释氧价值8971.31万元,固碳释氧总价值17285.83万元;②该景区森林植被年固碳释氧价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冷杉〉栎类〉杉类〉灌木林〉杂竹林〉冷杉+阔叶树〉软阔〉杉类+阔叶树〉樟、楠〉其它硬阔〉疏林〉毛竹林;各类型单位面积年固碳释氧价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冷杉〉毛竹林〉冷杉+阔叶树〉软阔〉杂竹林〉樟、楠〉杉类〉杉类+阔叶树〉栎类〉其它硬阔〉疏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15.
"游园指数"评价指标包含景区人流量、景区环境、景区周边设施等静态指标和综合实时天气及交通状况等动态指标。由游客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森林公园"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并以现有的国家规范、行业规定以及相关研究确定评分标准。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宫森林公园和广东省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广泛应用到森林公园及部分郊野公园中。文章最后对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出建议:各森林公园应该加强自己在自然及人文知识方面的传播与普及;各公园应注意旅游品牌的建设,应该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和自身优势,发展健康旅游产品增强自身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借鉴国内外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影响风景林景观美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级5类的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景观美学指数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徐州市风景林的景观质量,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云龙景区侧柏林的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云龙山侧柏林总体景观质量不高;(2)少数样地因密度较低,树木长势良好,混生有少量阔叶树种而美景度较高;(3)林下植被层覆盖度、林分密度、枝下高、干形、林下层统一度等因素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4)建议通过间伐、补植、抚育、保护等措施把侧柏纯林逐步诱导为针阔混交林。本调查可为风景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演变为线索,从陵墓文化、生态文化、农业文化、休闲文化及城市文化等诸种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的角度,分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并制定具体经营对策,以期探索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武陵山区女儿寨森林小流域5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为依据,以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地表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头水、山洞出水口、二级出水口上、二级出水口下和总出水口的水质分别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  相似文献   

20.
三清山景区高海拔地带的3种森林害虫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三清山景区高海拔地带3种森林害虫的发生及针对其发生特点进行防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