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在,猪的杂交利用已很广泛,美国商品猪肉中,杂交猪肉已占90%。猪杂交的广泛利用给纯种亲本选择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应依据本品种的信息还是应依据其杂种后代信息选择亲本。用纯种内个体选择来有效地改良杂种群体,纯种和杂种间的遗传相关必须是正的,且要求相当大。如果相关不大或者为负,就须用正反交循环选择法,使肉猪群的遗传进展最  相似文献   

2.
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出栏率,也就是提高猪的日增重和缩短肥育周期,用的饲料少换取的猪肉较多。为实现上述目的,笔者结合近年来养猪实践,对提高猪的出栏率,特总结出如下十项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1 要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不同品种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比纯种亲本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在生长肥育过程中,具有好喂养,生长快,抗病力强,育肥周期短等特点。目前大量试验结果证实,采用二元杂交猪,可比纯种猪提高日增重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3.
1.屠体重88.53kg; 2.瘦肉品质:包括猪肉色泽、酸碱值、保水能力肌间脂肪; 3.阉公猪腰眼面积:41.9cm~2以上;育肥母猪腰眼面积:45.7cm~2以上; 4.阉公猪肌间脂肪含量大于2.9%;育肥母猪肌间脂肪含量大于2.5%; 5.抗病性强; 6.无应激基因; 7.二元杂交公猪作为肉用种公猪; 8.纯种母系猪每年断奶25头仔猪;  相似文献   

4.
后备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猪培育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猪分为纯种后备猪和二元杂种后备猪.纯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原种猪场纯种猪的后备力量,二元杂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商品猪场繁殖猪群的生力军.后备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淮猪及杂交后代肌纤维直径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品种和杂交组合肥育猪(淮猪、长淮、大长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血缘比例对淮猪肌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杂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淮猪(P<0.05)。淮猪的肌纤维直径介于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瘦肉型猪之间。肌纤维直径与胴体性状(瘦肉率、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全重、背最长肌率、脂肪)呈较强的相关性。淮杂猪肉质理化性状中(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贮藏损失)3项指标明显变差(P<0.05),但pH值变化不显著。作者认为淮猪杂交后代的肌纤维直径较纯种淮猪粗,淮杂猪肉质也较纯种淮猪差。  相似文献   

6.
唐诗 《饲料广角》2000,(19):1-4
一、养猪业的现状与近年发生的变化 1.我国养猪业在世界养猪业中的地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导:1998年全世界出栏猪107792万头,猪肉总产量8359万t,存栏猪95747万头,商品出栏率115%。中国1998年出栏猪47223万头,猪肉产量3693万t,存栏猪48570万头(上年存栏40806万头),出栏率100.9%。由此可见,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4%,存栏猪占世界存栏量的50.7%,出栏率比世界平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岔路黑猪(56头)、嘉兴黑猪(50头)和Ⅰ系金华猪(109头)群体中MyoG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测定了21头纯种岔路黑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MyoG基因型与以上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岔路猪群体中AA型纯合子占绝大多数(84%),BB型纯合子最少(4%),A基因频率占90%;嘉兴黑猪群体中只有一种基因型(AA);而金华猪(Ⅰ系)群体中BB与AB基因型频率相当(分别为45%、46%),B基因频率大约为A基因频率的2倍。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岔路猪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比纯种亲本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具有好喂养,生长快,抗病力强,育肥周期短等特点。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二元杂交猪,可比纯种猪提高日增重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长白和大约克的杂交母猪与杜洛克、皮特兰或汉普夏的公猪交配,从而获得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后备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猪培育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猪分为纯种后备猪和二元杂种后备猪。纯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原种猪场纯种猪的后备力量,二元杂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商品猪场繁殖猪群的生力军。后备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香猪的肌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香猪肌肉中肌内脂肪含量达3.67%,香猪猪肉中每100 mg干重中氨基酸总量为64.63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6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为45.86%,香猪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到47.57%,UFA/SFA(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为0.90.因此,香猪的肌肉细嫩多汁、质量好,营养保健价值高,脂肪酸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猪肉是我国人民肉食的成分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食瘦肉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猪的们体瘦肉率都在45%以下,因此,解决生产商品瘦肉型猪的问题已迫在眉睫,现就瘦肉型猪生产的几个问题进行浅述。1生产商品瘦肉型猪的技术措施问)采用综合指数选种提高啊体瘦肉率和降低肉品质量的矛盾;(2)通过分析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制订饲养标准;()改善猪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管理Z(4)根据瘦肉型猪生长发育规律适时屠宰。目前,国内外养猪业均向多产瘦猪肉的方向发展,纯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都在探讨猪的肌肉生长…  相似文献   

12.
1严格控制影响猪肉品质的不安全因素为保障安全猪肉的生产,无论是农户或专业户以及养猪工厂,要选择合格的瘦肉型猪种。目前,一般采用杜洛克、大白、长白猪为主。祖代为纯种,父母代为二元杂交的长大或大长猪,商品代为杜长或杜大长三元杂交或四元杂交猪,以便在品种特性上,保证饲料的转化率及优良肉质。  相似文献   

13.
在60—70年代世界猪的数量增长大体平稳(1979年世界猪的头数达76.110万头),而猪肉生产的增长速度则较快。例如,西德1979年较1969年—1971年头数增长15.2%,猪肉生产增长23.7%;法国相应为11.3%和35.4%;丹麦为12.3%和24.6%;意大利为15.2%和61%。美国猪的头数下降3%,而猪肉产量增加12.3%。英国猪的头数下降4%,但猪肉产量保持在原有水平。匈牙利1970—1978年猪的头数增长9.6%,猪肉生产增长62.2%,罗马尼亚相应为62.6%和80%。猪肉生产速度高于头数的增长,证明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1969—1971年世界平均每头猪生产猪肉近62公斤,而1979年达到了68公斤。保加利亚从50年代至70年代初,猪的活重  相似文献   

14.
撒坝猪肉质综合评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爱发  连林生 《养猪》2000,(1):30-31
首次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撒坝猪及其7个杂种猪群的猪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肉质最好的是纯种撒坝,其次是长撒、杜长撒和约长撒,结合其肥育性能,这三个组合可望成为以撒坝猪作母本的主要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5.
1987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为15878万吨,比1980年增长15.8%。猪肉继续居首位,占肉类总产量38.7%(6157万吨)。如表1所示,近年猪肉主要产地仍是西欧、北美和中美洲(占50%)。亚洲,主要是中国和日本猪肉产量大增,1980年到1987年,分别增长37.5%和9%。大多数发达围家猪的生产力已相当高,猪肉生产趋于稳定。许多国家由于财政困难,猪肉价值低,而缩减了猪肉生产。目前的情报表明1988—1989年世界猪肉产量继续增长2%。发展中国家猪  相似文献   

16.
梅山猪是我国地方猪重要的物种资源。本试验利用梅山猪为母本与国外良种公猪进行杂交,以其杜洛克×梅山猪(简称杜×梅)、巴克夏×梅山猪(简称巴×梅)为试验组,与纯种梅山猪作出比较。在相同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条件下,对试验猪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特殊成分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山猪的杂交利用效果,为优质猪肉市场开发和商品化生产,以及社会化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香×苏F2代杂交猪的杂交性能,试验随机选取6月龄的香×苏F2代杂交猪15头,以纯种苏太猪和纯种从江香猪为对照,进行屠宰性状、肉质性能及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香×苏F2代杂交猪屠宰性状与从江香猪差异极显著(P0. 01),优于从江香猪而劣于苏太猪;香×苏F2代杂交猪肌肉失水率、肌内脂肪含量与从江香猪、苏太猪差异极显著(P0. 01);香×苏F2代杂交猪肝脏、脾脏和肾脏系数与从江香猪和苏太猪均差异显著(P0. 05)。说明香×苏F2代杂交猪既发挥了苏太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特性,又基本上保持了从江香猪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太湖猪与西方猪的杂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太湖猪与西方猪的杂交效果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纯种太湖猪与纯种西方相比,其产仔性能较高,但能性能,胴体品质,实生个体重和45日龄个体重都不及纯种西方猪的好;西方猪可用来提高中国太湖猪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但杂种猪的产仔性能较纯种太湖猪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类19种杂交组合及4个纯种共1554头猪的不同饲粮蛋白水平的研究探讨,571头猪的屠宰测定,筛选出瘦肉猪生长肥育期适宜蛋白水平近似值。前期(20~60公斤)16~15%,赖氨酸O.82~72%,消化能3.2~3.O兆卡/公斤,后期(60~90公斤)14~13%,赖氨酸O.62~0.55%,消化能3.0~2.8兆卡/公斤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整理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梅猪育种工作开展以来杂种一代即苏梅猪零世代(BM_0)和巴梅杂种的横交第1代(BM_1)、第2代(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的个体重、日增重、体尺等数据,并与同生长阶段纯种梅山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M_1和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体重高于同阶段BM_0和纯种梅山猪,BM_1部分阶段体重水平高于BM_2;除了BM_0和BM_1在仔猪0~21日龄平均日增重外,BM_0、BM_1、BM_2仔猪和后备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高于同阶段纯种梅山猪;与纯种梅山猪比较,BM_0、BM_1、BM_2后备公猪和母猪6月龄的体长、体高、胸围、腹围、腿臀围和管围等体型外貌指标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生长性状向瘦肉型方向发展。BM_0、BM_1、BM_2各性状在3个世代中都达到了选育目标并表现稳定,BM_0、BM_1、BM_2对纯种梅山猪性早熟等繁殖特性和巴克夏猪生长、产肉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