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针对生产上重施氮肥现象普遍存在,且缺少定量施肥决策信息技术支撑问题,基于Visual Basic 6.0与MapObjects 2.2开发出县域水稻精确施肥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施肥决策、施肥知识等模块,可实现信息浏览、地图导航、属性查询、决策支持、学习辅导等功能。系统具有功能可用性、可靠性、易用性强等特点,达到系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兵团农八师143团为例,针对土壤信息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综合应用作物平衡施肥原理、数据库技术、Delphi技术,依据区域土壤肥力、质地类型,番茄需肥特点等众多特点,以条田为操作单元,建立了集土壤养分管理、专家施肥推荐、SQL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疆农八师143团土壤养分信息管理与作物施肥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草地土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意义、主要功能、特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以及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的方法,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为参与牧草产业体系管理的各个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也可为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种布局、科学施肥等提供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氮肥决策支持系统(CMDSS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DSSN是以CERES模型中的氮素平衡子程序为基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手段建立的辅助用户氮肥决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它可以模拟土壤有机物质和作物残留的周转过程,也可以模拟尿素和硝态氮的水解和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辅助氮肥施用决策、评价施肥方案、动态显示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变化趋势。最后选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2002-2003年的试验数据对CMDSSN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模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动态变化方面与实测值拟和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套测土配方施肥计算辅助机决策系统,该系统采用Flash作为前端技术,实现地图向导功能,采用J2EE、Struts、Hibernate技术开发后台Web应用服务器,实现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6.
县域水稻抛栽精确定量栽培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抛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生产应用,通过资料收集、决策模型构建与程序设计等,以姜堰市为例,基于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 2.3,研究与开发了县域水稻抛栽精确定量栽培决策支持系统V1.0。结果表明,该系统涵盖了电子地图导航、基础数据查询、决策支持、知识园地、辅助工具和系统帮助等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全面、应用性强。经试用,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易用性较强,用户满意度较高,可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水稻抛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信息化优质辅助平台。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稻生产上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当季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姜堰市为例,初步开发了基于PDA的县域水稻精确施氮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是根据水稻因土精确施氮决策的要求及PDA的特性,在拓展PDA自身存储能力的基础上,基于Windows Mobile以及Embedded Visual Basic 3.0、ArcGIS 9.2与集成GPS模块而研制开发的一套农业应用软件PDA产品(V1.0)。该系统具有实时定位、按专题地图查询属性数据、因土精确施氮决策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用户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  SPAN style=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283-287
随着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各项目县通过采样化验、布置试验等,获得了大量数据,迫切要针对县域的施肥决策系统,以便分利用这些数据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县域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的设计原则,开发流程,数据库与模型库的建立,功能实现过程以及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PDA的县域水稻精确施氮决策支持 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生产上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当季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姜堰市为例,初步开发了基于PDA的县域水稻精确施氮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是根据水稻因土精确施氮决策的要求及PDA的特性,在拓展PDA自身存储能力的基础上,基于Windows Mobile以及Embedded Visual Basic 3.0、ArcGIS 9.2与集成GPS模块而研制开发的一套农业应用软件PDA产品(V1.0)。该系统具有实时定位、按专题地图查询属性数据、因土精确施氮决策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用户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自开展测土施肥、平衡施肥以来,兵团各团场积累了大量的土壤养分、盐分、质地、施肥情况等资料,对于这些宝贵资料部分团场加以利用,开发出了计算机条田信息管理、计算机决策施肥等系统.为了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可视、形象的管理,并使它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更多农场职工服务,我们开发了基于WebGIS平衡施肥专家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本文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原理与方法,开发出了基于VB的上海农场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V1.0。系统具有标准查询、决策支持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系统具有功能可用性、功能可靠性、易用性与实用性,用户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上的运用特点,分析了中国测土配方施肥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目前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处理的要求、任务和内容,分析了县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测土配方施肥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1)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按照标准处理和整理土壤肥料等数据和相关图件,建立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与管理系统;(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结合应用模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系统、施肥决策系统等测土配方施肥应用系统;(3)将网络技术与已建立的应用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库的共享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内陆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开发水盐调控决策系统,为内陆盐碱土壤水盐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软件。通过对浅层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和土壤水分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等进行多年多点监测和分析,系统研究了盐碱地水盐运移规律,构建了内陆盐碱土水盐调控技术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决策系统。结果表明:内陆盐碱土水盐运动主要表现为:积盐、脱盐和相对稳定3种形式的运移和转换,水盐调控的关键是控制和降低积盐高峰期的土壤含盐量。在新疆内陆盐碱区应用后表明,本研究的水盐调控方案有效实现了时空避盐,降低了改良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本研究采用信息技术开展了内陆盐碱地水盐规律的探索和应用,促进了水盐调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棉花的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量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均占据首位且居高不下,棉田生态系统受到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交叉性“立体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及高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残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阻碍种子根系生长,影响产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加之施用方法不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棉花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导致药害,天敌和有益生物遭受毁灭性杀伤。农药、化肥成份残留于土壤中,或者被无节制地排放到水体环境,或随意散逸到大气中。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对污染源头实施技术性控制。从生态系统平衡化和植物营养利用最优化着手,研究组建我国三大棉区棉田生态型IPM技术体系,形成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及棉田平衡施肥技术标准。改进施药施肥方法,创新棉花栽培和耕作措施,研制可降解环保棉田专用农膜。建立棉田生态系统污染修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原理与方法,以姜堰市为例,初步开发出了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图形生产力高的基于VB 6.0和MapObjects 2.3的县域水稻精确栽培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该系统涵盖了基本苗精确定量、精确施氮、精确灌溉、精确测产及气象数据库、智能学习等内容。该系统还具有电子地图浏览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查询功能。经初步试用,系统的功能可用性、功能可靠性、易用性较强,用户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系统选择VB6.0为开发工具,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并大量运用了ActiveX技术来进行程序的编制,在视窗(WINDOWS)下建立对话框式的用户界面,系统易于操作。整个系统分为9个部分,提供安徽省土壤养分、肥料试验、作物种植、农化服务、新型肥料开发生产、肥料市场、肥料管理信息、行业部门和肥料企业等信息,并可根据安徽省地图上地名、作物种类和产量而决定农田的氮磷钾肥料的投入量,具有复混肥配方推荐决策支持功能以及复混肥配料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切花菊设施栽培中施肥过量导致可吸收利用的养分较少且品质不佳的问题,综述切花菊的需肥规律、营养调控研究进展,以及大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技术对切花菊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出不同切花菊品种在同一生育期或同一器官的养分需求规律相同,但是针对不同栽培基质、土壤或环境,最适需肥配比、需肥量需要调整。按需施肥和配套技术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切花菊品质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需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深入研究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机理及技术;加快形成适用于不同区域的标准施肥体系,以推进切花菊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