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洲坚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属山龙眼科(Proteaceae)澳洲坚果属(Macadamia)常绿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南纬25°-31°之间的沿海亚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1],选取与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5个农业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通过对澳洲坚果最适生长的气象指标与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各地区气象条件的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云南热区各地与澳洲坚果最适气象指标之关联度;据此进行云南澳洲坚果生态适宜区区划,并对各分区进行评述,以期为云南省澳洲坚果宜植地区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澳洲坚果发展背景及意义,介绍云南澳洲坚果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云南澳洲坚果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并对云南热区开发澳洲坚果产业所具备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开发前景,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自年到年对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澳洲坚果花疫病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经鉴19982001定,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最高的发病率达,病情指数为,发病高峰期在月底至 sp.65%14%12月初。病害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极受青睐,被誉为"坚果之王"。分子标记技术作为植物育种工作中极具效率的一种研究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澳洲坚果研究。本文论述了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澳洲坚果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在澳洲坚果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MaxEnt生态软件划分澳洲坚果的潜在地理适生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澳洲坚果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方法]通过收集澳洲坚果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19项气候因子,预测划定澳洲坚果在世界以及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该物种生长区域狭窄,对环境要求苛刻。世界范围内,澳洲坚果的较适宜生长区在澳洲东部、南美洲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以及亚洲地区23°26'~30°N,73°~122°E范围内。在我国,澳洲坚果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藏、台湾、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高适宜区面积依次为西藏(15 359km~2),台湾(14 054 km~2),广西(7 372 km~2),广东(6 147 km~2)和云南(3 776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澳洲坚果分布主要受到极端最高温、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最干月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和等温性等气象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用MaxEnt模拟澳洲坚果的潜在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划分出了澳洲坚果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分布区域,并阐明了主导其地理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为澳洲坚果尤其是在我国的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澳洲坚果的发展现状、品种、生态适应性和云南引种试种结果。对云南热区开发澳洲坚果产业具有的气候、土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经过20多年的引种试验,依靠科技创新,选育了15个适生优良品种,培育了2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研究制定了《云南澳洲坚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澳洲坚果果仁》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坚果8000吨、产值3.2亿元,已成为全国澳洲坚果第一大省。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已成为云南新兴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且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目前云南省澳洲坚果总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产业大而不强。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坚果生产模式及现状,针对云南省澳洲坚果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产业发展建议,以将云南的澳洲坚果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助力云南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为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九寨沟华山松1 a生和2 a生发病枝梢组织分离培养结果,1 a生发病枝梢优势茵株为拟菌点霉属(Phomopsis sp.),2 a生枝梢优势茵株为壳蕉孢属(Cytospore sp.).将两种优势菌株用刺伤法分别在室内、林间接种试验,两种菌株均能使华山松新梢发病枯死,出现的症状完全与自然发病相同.并将发病枝梢再分离,得到同样的接种茵株.初步确定引起华山松枝枯病优势病原茵为拟茵点霉属和壳蕉孢属,属于两种病原茵混合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2.
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交链孢 (Alternariasp )和茎点霉 (Phomasp )是杜松赤枯病的主要致病真菌 ;两种病原菌均喜偏酸性的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是 5~ 7;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 0~ 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15~ 2 5℃ ,2 0℃时萌发率最高 ;Al ternariasp 在相对湿度 90 %以上能较好萌发 ,Phomasp 在湿度 10 0 %时才能萌发 ,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两种病原菌对云杉和丹东桧的嫩枝叶也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major boring pests,Holcocerus artemisiae,Sphenoptera sp.and Adosopius sp.were studied in their host plant Artemisia ordosica.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vae of H.artemisiae mainly bore the rhizome of A.ordosica,but also the larvae of Sphenoptera sp.and Adosopius sp.bore the rhizome of A.ordosica.The adults of Sphenoptera sp.and Adosopius sp.feed on the leaves of A.ordosica as a nutritional supplement.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rvae of three pests in their hos...  相似文献   

14.
银杏超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民生 《江苏林业科技》1990,17(4):35-37,40
本文就银杏超小卷蛾(Pammene sp.)的生物学观察作了阐述,并根据其生活习性和防治试验,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土壤质地对落叶松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土层厚度导致落叶松生长有不同的表现;在厚层土(表土〉20cm)生长的落叶松胸径比中层(11~20cm)和薄层(〈11cm)土提高16.6%和38.6%,树高提高21.8%和37.7%;厚层土(〉60cm)自然含水量比中层土(41~60cm)和薄层土(〈41cm)分别高4~11和9~15个百分点,田间持水量比中层土和薄层土分别高3~11和6~17个百分点,凋萎含水量比中层土和薄层土低0.65~1.1和1~2个百分点,厚层土的饱和持水能力比中层土和薄层土高3%和7%;土壤中的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均是厚层土高于中层土和薄层土,落叶松的生长指标也是厚层土高于中层土和薄层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长角异鞭蚜小蜂Archenomus longicornis与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在发生期上具有吻合性的研究,说明了存在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圆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经鉴定,云南西双版纳的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为Burkholderia caryophylli、Burkholderiasolanacearum、Pseudomonas sp.、Xanthomonas sp.等4个种。这4种菌的混合侵染力极强,目前在栽培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曹瑛  张学科  孙凡 《林业科技》2000,25(1):26-28
对红皮云杉球蚧重要内寄生天敌云杉蚧跳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在黑龙江省1年2代,以幼龄幼虫在云杉球蚧雄若虫体内越冬,寄生率达23.15%,而且不同温度及食物对成虫寿命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柳清 《防护林科技》2009,(6):25-26,34
通过海岸沙地造林试验,对19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效果进行对比,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3方面对参试木麻黄无性系进行评价、分析和选择,从中初步筛选出平潭2号、抗8、湛江、惠77等4个适合泉州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