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土层深度对稻田杂草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常见杂草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和鳢肠种子进行不同土层深度的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环境的重要因子———土层深度对杂草种子的出苗率有明显影响。上述4种杂草,种子埋深0~2.0cm土层的出苗数均占所有土层出苗总数的90%以上,埋深6.0cm及6.0cm以下土层的种子则基本不能出苗;杂草种子在土壤中能出苗的深度与杂草种类有关,双子叶杂草鳢肠种子埋深超过2.0cm就不能出苗,而稗草种子在8.0cm深处仍有少数出苗。文章还探明了不同土层深度的杂草种子出苗后,其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等生物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苏州和南通地区的稻麦轮作田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采用田间取样、温室诱萌法对主要杂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旋耕和翻耕处理下春季杂草中优势种均为牛繁缕,秋季杂草中优势种分别为异型莎草、水虱草和千金子;土壤杂草种子库密度依次为免耕>旋耕>翻耕,但翻耕处理春季杂草比例大于免耕处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杂草种子的垂直分布,免耕处理随着土壤深度加深杂草种子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旋耕处理0~5 cm土层杂草种子数量略多于6~10 cm土层,明显多于11~15 cm和16~20 cm土层;翻耕田中11~15 cm土层杂草种子数量最多,比例达37.21%。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杂草种子数量,免耕、旋耕、翻耕、深翻耕处理春季杂草种子库密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5%、6.2%、5.9%、4.2%,秋季杂草种子库密度增加了7.0%、6.6%、4.5%、3.3%。  相似文献   

3.
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土壤种子库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温室萌发法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茬免耕麦田土壤种子库主要杂草种类有Wang草、碎米荠、牛繁缕、看麦娘、蓼等杂草,其中Wang草所占比例最高,达50%以上;杂草种子70%以上分布在土表下0-10cm。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贵州省黔南长顺、贵定烟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数量及杂草种子萌发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种类13科18种,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约为该区土壤杂草生长总量的54.41%。杂草种类主要有禾本科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hcl)、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euca(linn.)beauv),占该区烟田土壤杂草数量的70.48%,是该区杂草防治的重点;其中,长顺烟田土壤杂草种子较多,0~3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密度为24 180粒/m2,贵定烟田相对较少,为14 660粒/m2。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地区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4年的调查,试图探明该地区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杂草种子的种类、数量、垂直分布情况及这些数量特征逐年演替的动态规律.研究表明:在一个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开放稻田系统中,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种子种类约为10种左右,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种子库数量1 m2耕层(20 cm)约为(104~105)粒,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杂草种子的分布主要以0~10 cm的浅土层为主,并有逐年向浅土层集中的趋势.着重讨论了稻田5种优势杂草种子数量及比例变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草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江白湖圩区的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麦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8科 14种 ,稻田土壤中杂草种子有 9科 17种 ,均主要分布在 0~ 10cm的土层内。小麦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1193 0株 /m2 ,主要是日本看麦娘 (Alopecurusae qualis)、草 (Beckmanniasyzigachne)和稻槎菜 (Lapsanaapognoide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9.2 6% ;水稻田土壤中总出草量为 985 5株 /m2 ,主要是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节节菜 (Rotalaindica)、千金子 (Leptochloachinesis) ,出草量占总量的 5 1.0 3 %。上述杂草均是该区农田的主要杂草和当前防除的重点 ,其中日本看麦娘和稗草分别是麦田和稻田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贵州当前烤烟种植制度下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特征与变化趋势,预测田间杂草发生、消长及演替规律,指导烟田杂草综合防控,采用直接萌发法,对贵州不同生态区域烟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年连作烤烟田,土壤杂草的种子库密度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种子库密度下降明显,降比达34.03%。对于单个物种而言,马唐和辣子草等优势杂草的种子密度相对稳定,通泉草和藜等杂草的种子密度呈上升趋势。相同区域同一种植制度下,田间杂草管理措施是干扰杂草种子库变化的主要原因,且烟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相对保持一致,对各土层杂草种子密度分布的影响不大。各地区土壤杂草出苗主要以第一次萌发为主,前2次土壤杂草种子萌发占杂草萌发数量的96%以上。贵州烟田田间杂草防控的关键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常州市金坛区稻茬小麦田杂草组成、发生危害特点,于2014年5月调查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的90块小麦田。结果显示:金坛地区小麦田有16科25属28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杂草6种;优势杂草种为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aequalis)、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大巢菜(Vicia sativa)和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经查考资料,太湖稻—麦轮作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麦田杂草日本看麦娘、菵草发生危害程度和对除草剂的抗性逐步上升,并成为发生数量最大、危害最重的杂草。  相似文献   

10.
稻茬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拔除法调查稻茬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以人工除草和不除草作对照,考察3种除草剂13.5%草铵膦、油力1+1、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稻茬油菜田中共发现杂草16种,分属10个科,优势种群为早熟禾,亚优势种群为看麦娘、繁缕;杂草于油菜播种后开始出苗,有冬前出苗最高峰和春季出苗次高峰2个出苗高峰;施用草铵膦第8 天后,对总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等的防效达90%以上,第16、32、64 天后的防效仍可高达90%以上;与不除草相比,施用草铵膦,可使油菜增产约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梅  林英  苗青  孙权  赵琳琳  曲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74-7575
通过目前最常用的杂草种子库研究方法——诱萌法、淘洗法,运用生物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沈阳农业大学桑蚕教学实习基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和多样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是土壤杂草种子库的主体,在杂草群落中属于优势种。桑蚕基地共有23种杂草分别隶属于13科23属,以大麻科草和马齿苋科马齿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数的18.7%和12.1%。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杂草提取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香附子、曼陀罗和刺儿莱提取物对玉米、水稻和小麦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用香附子提取物A浓度1和提取物B浓度3、2浸种,玉米幼苗的叶面积、株高、根系吸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均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提取物C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香附子不同提取物对水稻浸种,以B效果最好,香附子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与C有关。曼陀罗提取物D浸种,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4.1%,达极显著水平。刺儿莱提取物E浸种,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14.
该文旨在研究20%氰氟草酯WP对水稻直播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控效果和应用安全性,为水稻直播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在大田试验中采取4种浓度的20%氰氟草酯WP和100 g/L氰氟草酯EC对水稻直播田千金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测定,且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20%氰氟草酯WP对水稻直播田千金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90~150 g/hm2对千金子防效在90.7%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均在86.7%以上,与对照药剂100 g/L氰氟草酯EC基本一致.且20%氰氟草酯WP对直播田水稻高度安全,施药后能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0.18%~11.22%.20%氰氟草酯WP可作为水稻直播田防除千金子的特效药剂,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高粱田适宜除草剂,2013年在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区试验地进行了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喷施88%异丙甲草胺乳油1 350~1 650g·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和部分阔叶杂草藜、反枝苋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控草时间长达40d以上,对高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1999~2000年进行了90%盖萨林水分散颗粒剂(WG)防除春玉米田杂草的效果及对春玉米的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90%盖萨林WG对春玉米田的藜、本氏蓼、反枝苋、龙葵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而对苍耳、苘麻及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春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适宜的用药量为90%盖萨林1620~1890(g·ai)/hm2(有效成份用量),对阔叶杂草总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春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3~2004年对Cornstar 35WG加助剂Biopower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进行了田间研究,结果表明,Cornstar 35WG主要以杂草叶片吸收并在体内进行传导,根系也能吸收传导,对优势杂草马唐等一年生杂草防效优异,105~135 g/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5%以上,对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在90%以上,所有用量下玉米生长无异常,说明Cornstar对玉米是安全的。因此认为Cornstar35WG在玉米5~6叶,杂草3~5叶时用Cornstar35WG105~120g/hm2(ai.36.75~42g/hm2)+Biopower900ml/hm2,对水450~60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