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家兔育种工作研究进展吴淑琴杨正(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宣化075131)养兔业是畜牧业中的一个新兴行业,由于兔的驯化时间较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玩赏动物到经济动物的发展过程,因此,养兔业起步较晚,发展也缓慢,一直到本世纪60年代,人们...  相似文献   

2.
<正> 家兔是一种驯养较晚的家畜,人们对它经济价值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过程。自从第二世界大战后,家兔的产品-肉、毛、皮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即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推动着养兔业的发展和养兔科学的兴起。因此,根据家兔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家兔的繁殖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兔是目前人工饲养数量较多的经济动物,家兔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饲料成本低、饲料与肉的转化率高,肉质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蛋氨酸和赖氨酸。此外兔的毛、皮也具有广泛的用途。科学饲养家兔过程中,解决好繁殖问题至关重要,要处理好家兔的繁殖问题必须掌握家兔的繁殖生理特性,作者这里介绍一下家兔的繁殖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家兔是多胎高产的小型经济动物,其生产效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更重要的还取决于生产规模的大小。家兔等小型经济动物,只有在形成了一定的饲养规模后,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生产效益。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又受诸多繁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母兔的产子数、仔兔的成活率等指标。因此,在家兔养殖生产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提高其繁殖力,降低死亡率,扩大生产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重视选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家兔是人工饲养较多的经济动物,其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饲料成本低等特点。兔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能量的特点,其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其他肉类,如猪肉、牛肉和鸡肉。此外兔毛,皮也具有广泛的用途。科学饲养好家兔过程中,解决好繁殖问题至关重要,要处理好繁殖问题必须掌握家兔的繁殖生理特点。本文介绍了家兔的繁殖生理特性,以期对提高家兔繁殖力起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兔的食粪行为是一种特殊行为,是指兔取食由盲肠内容物所形成的粪便的行为。由于兔具有这种特殊的结肠分离机制,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粪便。食粪行为延长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对纤维食物的消化率;填补了食物中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缺乏;满足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家兔消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1]。无论家兔或野兔都有大量吞食自己所排软粪的奇特习性。这种现象有别于牛羊的反刍,亦不同于各种动物的病态性异食,而是一  相似文献   

7.
对鲤鱼、蟾蜍、家鸡、家兔四种动物主要内脏器官进行称量并对脏器系数进行测定,对同类动物不同性别间脏器系数的差异和各脏器系数之间的大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鲤鱼、蟾蜍和家兔各脏器质量,雌雄间无明显差异,但家鸡部分脏器质量雌雄间有明显差异。家鸡的脏器系数(肝脏除外),雄性明显高于雌性(P<0.05),鲤鱼和蟾蜍的肾脏系数性别差异显著(P<0.05)。四种动物的心脏系数:家鸡>蟾蜍>家兔>鲤鱼;肝脏系数:家兔>蟾蜍>家鸡;肺脏系数:蟾蜍>家鸡>家兔;脾脏系数:鲤鱼>家鸡>家兔>蟾蜍;肾脏系数:家鸡>家兔>蟾蜍>鲤鱼。由此可见,动物的脏器系数的大小与其进化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正>家兔既是重要的试验动物,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随着家兔育种工作的进行和饲养管理科学水平的提高,对兔的生理解剖、细胞结构、基因组合、生活习性、消化特点、新陈代谢、生态环境、繁殖规律、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统研究。由于家兔体型、体重、繁殖特点等方面的优势,构成作为试验动物的有利条件,在繁殖和生理、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具有重大作用。研究兔胚胎器官组织,对于掌握兔组织性状的变化有重要意义[1]。有资料表  相似文献   

9.
家兔原系野生动物,经过人类多年驯化选育而成。家兔由于易于饲养,价格低廉,具有哺乳动物的典型生理特征.对于多种疾病有易感性,已成为实验动物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在实验动物室的建设中,家兔的饲养管理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家兔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家养动物,生长快、繁殖力强、饲料利用率高,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重要的动物性食品来源。那么,家兔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兽医卫生监督及和检验,不仅关系到兔肉的卫生质量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和家兔健康养殖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家兔宰前管理与检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2020年后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如何实现绿色养殖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益生菌是一类可以维持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可以增强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促进动物健康的同时逐步取代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本文对家兔养殖行业中益生菌在家兔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了解益生菌当下在家兔行业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很多,如品种、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其中饲料营养是影响家兔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饲料。是提高家兔生产效益的根本保证。碘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需要量很小,但对机体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并通过甲状腺激素发挥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家兔缺碘时,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毛皮质量下降,新陈代谢紊乱等症状,从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家兔摄碘过多会发生中毒症,影响生长发育。为了更好地在家兔生产上发挥碘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笔者就微量元素碘对家兔的营养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家兔微量元素--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0年人们在动植物体内发现了金属元素铜,1928年Hart及其同事才证实铜是大鼠生长及Hb合成必不可少的元素.以后又证实铜对放牧动物生长发育及预防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微量元素铜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现有文献多见于牛、羊、猪、禽等动物的研究,在家兔上的报道不多,国内尚未建立家兔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统一标准.笔者现就微量元素--铜在家兔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在家兔养殖过程中要对家兔进行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就需要使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与方式到达动物体内。许多养殖场在注射疫苗或药物时需要一人保定、一人注射,一个笼位内兔子的注射就要经历开笼抓兔、保定、消毒、注射、关笼等几个程序,两个人合作一天下来仅能完成几百只兔子的疫苗注射,这样操作费时费力,如果我们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和方式,就可以提高给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经济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动物饲养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动物饲养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动物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家兔养殖就是饲喂家兔饲料、饲草,家兔自身通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供给自身机体的生长,把营养物质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皮、毛、肉的过程。良好的饲料必须通过合理的饲喂才能达到良好的饲养效果,如果饲喂不当,即使再好的饲料,也不会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效果。家兔具有别于其他动物且较为特殊的食性,只有遵循家兔的采食习性,满足家兔的自身要求,才能使饲料的优秀品质得以发挥体现。1啮齿性家兔和老鼠的门齿一样,终生生长,只有通过啃咬  相似文献   

17.
日粮粗纤维及对家兔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兔是单胃草食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有限。但是由于发达的盲肠以及盲肠内复杂微生物体系的存在,使粗纤维对家兔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目前家养的动物中,纤维营养对于家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是多年来动物营养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粗纤维的功能还没有全面了解,对粗纤维在家兔营养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全面认识并合理利用粗纤维, 是动物营养及养兔工作者的任务。1粗纤维的概念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文献中,有关家兔对粗纤维的需要量说法不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  相似文献   

18.
家兔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疾病,尤其是兔球虫病(rabbit coccidiosis)最为常见。该病致病性强,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对家兔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兔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养兔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各种哺乳动物的自然性别比例大体为1∶1,两性个体对后代个体的遗传贡献相等,对于生殖和进化同等重要;但在用作经济动物(兔)时,雌雄兔的性别比例与其经济价值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长毛兔产毛生产过程中,母兔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公兔高25%左右[1];在獭兔皮生产中,母兔皮要比公兔皮高一个档次;在肉用兔中,母兔的生长速度要比公兔快10%~15%[2]。因此,通过人为方法控制后代家兔的性别  相似文献   

20.
家兔营养粗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单胃动物难以消化日粮纤维的营养成分,它本身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增加能量消耗,使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日粮纤维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都有重要意义.对日粮纤维在家兔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家兔日粮纤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