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对南美白对虾立体高效混养模式与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水体溶解氧、pH、硝态氮、活性磷、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过混养条件下的水质指标波动相对单养较大。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趋势在养殖中后期存在差异,混养池塘这三个指标上升明显,增加了养殖的潜在风险,今后混养管理中需加强对氮元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南美白对虾是广东省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省内宝石鲈和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以池塘和山塘为主,主要采用单养、混养和综合经营三种生产模式。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通过在珠海金湾区平沙基地进行养殖试验,开展宝石鲈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形成一套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即宝石鲈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究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对刺参生长环境及刺参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体组织中重金属Cu、As和Mn的含量在单养池塘和混养池塘变化趋势一致,且刺参体内Cu和As在混养池塘的含量要低于单养池塘。相比于单养模式,养殖池塘内悬浮颗粒物(TPM)和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含量在混养模式下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可显著改善刺参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状况。此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悬浮颗粒物内Cr、Mn、Hg的含量在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下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含量低于单养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混养池塘有机质含量比同期的单养池塘更高。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强热失量(LO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养模式下,表层沉积物的Cd、Zn、Pb、Mn等重金属水平均与LO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 2个品种长期以来的单养模式,提高池塘空间和投喂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菊黄东方鲀混养试验,并与菊黄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池塘水产品产出总量,对池塘整体提质增效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鲤养殖模式生物絮团系统中鱼体的生长及水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不同鲤养殖模式生物絮团系统中鱼体的生长及水质变化情况。采用陆基围隔法,分别设置了鲤单养、鲤+鳙二元混养及鲤+鳙+鲢三元混养3种鲤养殖模式,每种模式设3个重复,测定了鲤不同养殖模式下鱼体的生长及水质参数,实验共进行90 d。结果显示,与单养模式相比,二元混养和三元混养鲤的存活率和鱼体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偏高,而其总饲料系数则显著偏低。3种养殖模式中鲤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三元混养模式鲤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养模式。在3种养殖模式生物絮团系统中,生物絮团形成量与水温之间在19.3~28.5°C范围内呈显著的正相关。整个实验过程中,二元混养和三元混养水体的总氨氮、亚硝酸态氮、总无机氮、正磷酸盐及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均低于单养模式,而硝酸态氮、总碱度、有机悬浮颗粒物及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单养模式,除叶绿素a之外,其余水质参数相互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混养系统相似,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符合生物学原则的混养模式同样能够有效发挥养殖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欧江涛  何枫 《水产学报》2018,42(10):1589-1595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混合养殖是相对于单一品种养殖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增强群落结构。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混养试验中,单环刺螠可以充分摄食利用虾池中的有机物,促进虾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抑制病原体滋生,有效减小南美白对虾爆发虾病的概率;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资源的利用。在混养过程中,两种生物投放密度是重点。本文通过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试验,研究出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中单环刺螠的最适混养密度,投放比例约为3∶1时较为合适;利用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对氨氮的耐受程度找出混养中需要换水的时间,从而促进两者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 立体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比较了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1)、暗纹东方鲀单养(模式2)、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3) 3种养殖模式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和综合养殖效果。养殖试验结果:模式1~3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58、310、338 kg/亩(15亩=1 hm~2,下同),产值分别为19 591、18 308、14 828元/亩,利润分别为8 807、6 722、8 337元/亩;模式1、模式2中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3%、94.3%,饲料系数分别为2.74、2.59;模式1、模式3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1.6%、70.9%,饲料系数分别为0.95、1.55。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既能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改善了池塘水质,是1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我地区开展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池塘单养模式发病率高且难以控制,与罗氏沼虾混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往往低于罗氏沼虾的产量、对控制病害发生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养殖模式进行改进,通过调整混养模式中两虾的放养比例,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产量。通过增放甲鱼等品种,有效防控病害发生、增加辅助产出,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养殖产量和效益的目的。南通市通州区胖磊养殖场连续几年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套放罗氏沼虾、甲鱼和花白鲢的养殖模式,不但实现了病害的零发生、获得了白对虾的高产,还增加了罗氏沼虾,尤其是甲鱼的收益,2014年亩收益达10417元。现将该养殖模式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江苏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病害日趋流行,单养南美白对虾风险逐年加大。为了有效应对病害,海安县滨海新区自201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鲻鱼高位池混养试验与示范,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鲻鱼的食性,当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时,鲻鱼能在第一时间将病死虾吃掉,从而切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以及白斑综合征的粪-口传播途径,提高养殖成功率,经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1.
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的海水围塘南美白对虾—缢蛏—梭鱼混养系统和南美白对虾单养系统的能量收支与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水产养殖方式下,混养系统中能量输入、输出分别为10.54和8.37MJ/m2,单养系统能量输出、输入分别为13.45和10.72MJ/m2。混养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光合能转换效率、生物能转换效率、总能转化率和底泥沉积率分别为0.18%、34.51%、48.11%、16.89%和62.41%,单养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0.19%、24.95%、24.04%、11.17%和68.54%。混养系统除光能利用率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单养系统,底泥沉积率亦小于单养系统。从综合生态经济指标来看,混养系统也优于单养系统,但2者综合生态经济指标(EY)均小于1,混养和单养系统都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鱼虾混养中的水环境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玥 《齐鲁渔业》2012,(7):33-34
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单一品种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备受病害困扰。同时淡水渔业产品价格低迷,养殖效益低下甚至亏本,致使池塘单养面临种种困境。为改变现状,“池塘鱼虾混养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实践证明鱼虾混养比单一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更强的优势,既降低了发病率,又增加了鱼产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新的养虾模式,采用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混养青虾,并辅以池塘种草和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混养塘南美白对虾亩产量比单养塘提高了8.3%,同时青虾单产为30 kg/亩(15亩=1 hm2,下同),可增加600~800元/亩的收入,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647元/亩。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在不需要增加投饲、用药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并且改善了池塘的养殖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南美白对虾自引入沧州开展人工育苗、养成已有近二十年时间。这些年来人们的养殖热情一直很高,高位池精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不断出新,近三、四年来温棚(大棚、小棚)养殖方兴未艾,同时任丘市、献县等内陆地区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成星火燎原之势。养殖户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观念也在转变,与此同时病害频发,先是病毒性疾病(白斑病毒病、红体病、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大爆发,继而又出现因副溶血弧菌感染造成的早期死亡综合症  相似文献   

15.
以河蟹单品种养殖池塘为对照,通过河蟹、青虾和塘鳢混养模式,检测养殖水体水温(WT)、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氨氮(NH4+-N)的变化,比较单养各混养模式的水体动态变化及产出效果。结果表明:混养池水温(WT)变化范围为19.1~31.5℃,pH值6.8~7.7,SD 35.0~60.0 cm,DO 5.1~7.6 mg/L,TN 1.53~1.79mg/L,TP 0.135~0.235 mg/L,CODMn7.86~8.59 mg/L,NH4+-N 0.35~0.48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国家三类水指标(GB3838-200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水温和pH值外,混养模式与单养模式水质差异性显著。混养池平均纯收益为89 735元/hm2和91 860元/hm2,单养池平均纯收益为65 250元/hm2。混养比单养池多26 610元/hm2。  相似文献   

16.
<正>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目前已是中国水产虾类养殖的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在中国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主要有高位塘精养养殖模式、土塘精养养殖模式、土塘混养养殖模式、冬棚小塘精养养殖模式和这两年刚刚兴起的试验性养殖模式——育苗场小水泥池精养模式。下面本文就土池鱼虾混养养殖  相似文献   

17.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18.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从天津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分离的弧菌进行耐药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在养殖季节从天津市患病的南美白对虾中共分离出弧菌3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5株、溶藻弧菌8株、创伤弧菌7株、霍乱弧菌3株.在天津市南美白对虾以副溶血弧菌污染最为严重,约占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19.
唐山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田晾水池,几年来唐山站探索出南美白对虾单养和南美白对虾-杂色蛤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并在唐山沿海开展了示范推广。2014~2017年累计推广面积99万亩,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都明显。盐田晾水池生态养殖综合利用技术缓解了工业地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对于传统养殖空间地挤压,开辟了新的养殖空间,优化了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利用大棚进行养殖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利用大棚,不但可以解决养殖温度问题,也实现了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都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增加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间,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基于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的了解,以及春秋季大棚养殖方式的特点,我们应认真总结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经验,并积极探索养殖管理技术,确保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春秋季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