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池塘养殖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的生长特性,于2020年10—12月及2021年3—6月,对在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的3—5月龄及8—11月龄马口鱼进行随机采样与生物学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经9个月的养殖,马口鱼平均体长达到10.87 cm,平均体质量达到23.07 g,且雌雄鱼生长指标差异显著(P<0.05)。体长(LB)与体高(H)、体宽(D)、头长(E)之间的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LB=3.900 9H+1.537(R2=0.952 6)、LB=5.741D+2.911 6(R2=0.971 1)、LB=3.212 6E+1.417 8(R2=0.984)。体质量(W)与体长(LB)之间的相关幂函数方程为W=0.006 9LB3.397 8(R2=0.995 8),其中幂函数指数大于3,表明马口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呈...  相似文献   

2.
安康地区松浦镜鲤四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浦镜鲤(Matsuura mirror carp)的生长特性,2013年6月5日至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了夏花培育、高密度主养、低密度主养以及套养四种模式的池塘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对试验鱼的体重、体长、全长、头长、体高五个生长参数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夏花阶段松浦镜鲤体重、体长与日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生长方程分别为W=0.064e0.121t(R2=0.968)、L=1.356e0.037t(R2=0.967),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24L3.263(R2=0.999 6);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和体长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16.465e0.016t(R2=0.958)、L=7.66e0.006t(R2=0.983),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指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1.379e0.325L(R2=0.973);在低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21.792t0.35(R2=0.991)、L=8.003t0.130(R2=0.980),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85L2.669(R2=0.997);而在套养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总体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45L2.970(R2=0.974)。松浦镜鲤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分别为3.23±0.04和2.54±0.13,体型未发生改变,性状稳定。研究结果将为北方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的生长特性,在水温24.5~26.3℃的条件下,运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中华蛸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分析,对中华蛸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50 d的养殖试验中,中华蛸存活率为81.67%,饲料系数为2.48,平均体质量由初始(107.52±32.31)g增长至(1 779.40±361.56)g,平均全长由(21.57±3.46)cm增长至(71.44±4.84)cm,平均日增量33.44 g;胴背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W=1.730 3LM2.563 6,R2=0.985 5,胴背长的增长快于体质量的增加速度;3种曲线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中华蛸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曲线,Gompertz模型模拟体质量生长曲线效果最好,拟合度R2=0.994,拐点体质量为1 454.08 g;Logistic模型模拟全长生长曲线最优,拟合度R2=...  相似文献   

4.
放养平均全长(29.95±2.51)cm、平均体重(357.00±8.31)g和平均全长(11.63±1.13)cm、平均体重(19.85±1.23)g两种规格的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鱼种进行深海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4.2~29.2℃,投喂含46%~48%粗蛋白的石斑鱼配合饲料,经12个月饲养,大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1 650.22±20.23)g、平均全长达(44.72±3.73)cm,小规格云龙石斑鱼平均体重达(480.20±22.32)g、平均全长达(32.41±3.53)cm,饲料系数为1.22。大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1L~(3.667),小规格云龙石斑鱼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11L~(3.142)。云龙石斑鱼深海网箱养殖最适水温为21.2~28.7℃。试验结果表明云龙石斑鱼适合福州深海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为四大家鱼提供了广阔的肥育场所,在长江四大家鱼资源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库区四大家鱼种群结构和生长状况还不清楚,不利于其资源保护。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三峡库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了388尾样本,分析了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采集到的鲢体长为100~805 mm,其中84.54%的鲢分布在100~400 mm;体质量为14.8~9 166.3 g,其中82.22%的鲢分布在1.0 kg以下;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90.98%的鲢为1~3龄。三峡库区鲢体长(L)与体重(W)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8×10-6L3.138 9(n=388,R2=0.981),为匀速生长类型。体长与鳞径(R)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R=0.006 2L-0.083 4(n=388,R2=0.951)。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1 014.50[1-e(-0.178 3(...  相似文献   

6.
对怀头鲇(♀)与兰州鲇(♂)的杂交F1人工养殖条件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2 ̄25℃条件下,平均体长(2.75±0.16)cm、平均体重(0.36±0.06)g的杂交F1幼鱼经过100d培育后,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8.56±3.26)cm和(193.33±59.50)g。体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3131t+1.4389,R2=0.9178;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0159L2.7664,R2=0.9148。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59L2.7664,R2=0.9963,其中b值接近于3,怀头鲇和兰州鲇的杂交F1幼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与全长生长速度相近。  相似文献   

7.
达氏鳇(♀)×西伯利亚鲟(♂)杂交幼鱼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淀山湖4种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生长状况,基于2018—2021年在淀山湖调查采集的鱼类样本,研究了4种鲌亚科鱼类的全长、体长、叉长和体质量组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全长-叉长-体长关系(length-length relationships, LLRs)、幂函数回归模型拟合体长-体质量关系(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LWRs)并估算肥满度指数(K)特征。结果表明,4种鱼类全长-叉长-体长均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体长-体质量关系方程分别为:翘嘴鲌(Culter alburnus),W=1.510×10-4SL2.508;达氏鲌(C.dabryi),W=5.031×10-6SL3.174;蒙古鲌(C.mongolicus),W=1.104×10-4SL2.580;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W=5.615×10-6SL3.150  相似文献   

9.
2021年6月9日—10月9日在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了圆腹雅罗鱼(Leueiscus idus)的鱼种培育试验,放养圆腹雅罗鱼鱼苗13.125万尾/hm2,平均体长2.85 cm,体质量1.2 g/尾,养殖成活率98.5%,产出鱼种规格平均体长12.1 cm、体质量29.3 g/尾,平均净产3 591 kg/hm2,饲料系数1.88,平均盈利81 202.9元/hm2,投入产出比达1∶2.04。  相似文献   

10.
放养平均全长(13.30±1.21)cm、平均体重(20.41±3.81)g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进行水库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7.4~27.6℃,投喂粗蛋白为48.9%的定制人工配合饲料,经26个月饲养,平均体重达到(1 618.04±24.33)g,平均全长达到(46.30±5.26)cm,饲料系数为1.53。澳洲龙纹斑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3L~(3.394)。以Von 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测算得出澳洲龙纹斑的拐点体重为756.7 g,拐点全长为13.7 cm,其拐点试验时间分别为12.1个月和1.4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澳洲龙纹斑适合库区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1.
匙吻鲟在施肥、不施肥水库养殖条件下体重差异不显著(r=1.5442〈t0.05(26)=2.056),在水库、池塘养殖条件下体重差异十分显著(t=6.5912〉t0.001(28)=3.674、t=-11.2766〉t0.0001(16)=4.5)。匙吻鲟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属幂函数类型,其回归方程为:W=-0.00022458L^-3.5964,r=-0.9850,匙吻鲟体重的增加随体长的增长而越来越快,但是不同的年龄段,随着全长的增长体重增加的幅度更大。在饲养期内匙吻鲟的全长、体重随年龄的增加绝对增长量越来越大,而相对增长率、生长比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配合饲料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养殖密度对松江鲈生长的影响,选取体长为(2.97±0.12)cm、体质量为(0.26±0.03)g的松江鲈,分别按40尾/m2(A组)、80尾/m2(B组)和120尾/m2(C组)共3个养殖密度,在RAS中进行了为期24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组鱼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体质量日增长量、存活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A组鱼的体长日增长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不同密度组间鱼体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单位面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2.83 kg/m2)、B组(2.51 kg/m2)、A组(1.72 kg/m2)。试验组鱼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m=aLb,a=0.007 6~0.008 9,b=3.123 6~3.209 4),体长、体质量生长均以三次函数拟合较好。各组间的鱼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最小...  相似文献   

13.
探究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的年龄、生长及种群动态,可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7年在金沙江中下游干流攀枝花、巧家及其支流雅砻江、黑水河下游江段采集细鳞裂腹鱼170尾,逐尾测量全长、体长、体重,取臀鳞与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细鳞裂腹鱼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以低龄个体(1~3龄)为主,臀鳞及耳石均能够作为其低龄个体的年龄鉴定材料;细鳞裂腹鱼体重(W)和体长(L)关系式为W=7.00×10-6L3.1885(R2=0.9867,n=170),雌雄个体间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渐进体长(L)为774.74 mm,生长系数(k)为0.13,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 0)为-0.13龄;渐进体重(W∞)为11407.01 g,体长生长方程为Lt=774.74[1-e-0.13(t+0.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407.01[1-e-0.13(t+0.13)]3.1885,拐点年龄为8.79龄;种群总死亡系数(Z)为0.82,自然死亡系数(M)为0.26,当前开发率(E)为0.68,高于理论最大开发率(Emax)0.388;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的结果也表现为过度捕捞特征,种群已处于过度利用状况。针对细鳞裂腹鱼的生态习性特征及其资源现状,建议采取生态调度、支流栖息地恢复及控制非法电捕等措施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稚鱼摄食前后的生长规律及其能量代谢情况,研究了孵化后第3、5、7、13、19、25天匙吻鲟仔稚鱼生长特征与体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摄食前匙吻鲟仔鱼全长(L_1)生长方程为:L_1=0.1288t_1+0.7134(3≤t_1≤7),R~2=0.9993;摄食后匙吻鲟仔稚鱼全长(L_2)生长方程为:L_2=0.9133e~(0.0785t_2)(7t_2≤25),R~2=0.9913;2个阶段全长(L)生长方程为:L=0.8948e~(0.0796t)(3≤t≤25),R~2=0.9950。摄食前匙吻鲟仔鱼体重(W_1)生长方程为:W_1=0.0035t_1-0.0032(3≤t_1≤7),R~2=0.9932;摄食后仔稚鱼体重(W_2)生长方程为:W_2=0.0061e~(0.1893t_2)(7t_2≤25),R~2=0.9948;2个阶段体重(W)生长方程为:W=0.0049 e~(0.2004t)(3≤t≤25),R~2=0.9911。2个阶段匙吻鲟仔稚鱼体重(W)与全长(L)的幂函数关系为:W=0.007L~(2.513)。前仔鱼期,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匙吻鲟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著升高(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无显著变化;其中,亚油酸(C_(18)∶2 n-6)、α-亚麻酸(C_(18)∶3 n-3)、n-6 PUFA比例显著下降(P0.05),EPA(C_(20)∶5 n-3)、DHA(C_(22)∶6 n-3)、n-3 PUFA比例显著升高(P0.05);摄食生物饵料后,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匙吻鲟SFA比例先升高后下降(P0.05);MUFA比例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P0.05);PUFA比例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P0.05);其中C_(18)∶2 n-6先升高后下降,EPA、DHA呈相反趋势(P0.05),C_(18)∶3 n-3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P0.05)。研究表明,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摄食前匙吻鲟仔鱼全长和体重均呈线性增长,摄食后均呈指数增长,2个阶段匙吻鲟仔稚鱼全长和体重均呈指数增长,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前仔鱼期,匙吻鲟仔鱼对体内不同脂肪酸利用顺序为MUFAn-6 PUFAn-3 PUFA和SFA;摄食后,生物饵料脂肪酸组成对匙吻鲟仔稚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口面积为0.1ha的池塘,投放全长为2.5~3.0cm的大弹涂鱼鱼苗6000尾,养殖密度为6尾/m^2。经过一年的养殖,共收获成鱼116kg,单位面积产量为1160kg/ha,全长10.80~17.20cm,平均全长13.81cm;体长9.00~14.10cm,平均体长11.46cm;体重11.0~37.9g,平均体重21.77g。  相似文献   

17.
匙吻鲟俗称鸭嘴鲟,原产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最大个体可达60kg,体长2m以上。匙吻鲟不善跳跃,性情温和,习性和鳙鱼相似,是池塘,尤其是水库养殖的理想大型速生名优鱼类,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且易人工驯化养殖。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养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鱼苗养到年底,全长可达50~60cm,体重0.7~1kg;2龄鱼体长67~80cm,体重2~3kg;3龄鱼达5kg以上。目前北京、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人工养殖,且人工繁殖成功,养殖效果较好。匙吻鲟现市场鲜活鱼售价为70~80元/kg,鱼籽酱150~200美元/kg。近年来由…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水产学报》2003,27(4):358-363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参照生物学指标,大菱鲆应该在拐点后上市,它符合经济原则及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从湖北引进匙吻鲟鱼苗5万尾,平均体长1.9cm,平均体重0.028g,苗体健康无病。将鱼苗平均放人两口9m^2的水泥培育池内(放养密度约为2700尾/m^2),利用池塘内的纯氧充气系统,采用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为饵料培育至体长为7.0.8.00n后,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饵驯化,经过50d的培育,鱼苗平均体长达到14.2cm,平均体重达18.01g,成活率为59.8%,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0.75g/d。养殖1周年其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两周年达1500g;其全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076TL3.1785(R2=0.9765),全长与体高和标准体长的关系分别为TL=2.5685BD-0.6594(R2=0.9823),TL=1.1957SL-0.1724(R2=0.99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