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需要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平衡全国的义务教育的差异。而当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身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平衡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需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但是义务教育的覆盖面仍然不够,不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依然存在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负担的教育投入太重,教育财政体制与国家财政体制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国家教育投资主体作用,提高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经费管理。  相似文献   

3.
浅析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珩 《广西农学报》2007,22(4):66-69
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暴露出其内在缺陷,导致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和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等的不公平现象,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公平,就要充分强调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失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显著。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弱势地位,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一直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各项政策都非常有利于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到本世纪初,"两免一补"资助政策逐步完善,并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机会的公平。面对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及不同地区财政能力差距,采取国家支持政策和明确财政分担责任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公平,追根溯源还在于制度和体制。构建公平的教育政策及其运行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教育公平动态地划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均衡划分为起点均衡、过程均衡与结果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起点不均衡,主要是教育机会与投入经费的非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过程非均衡,着重表现为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的非均衡;城乡义务教育结果非均衡,主要体现在升学率与学习能力的非均衡之上。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树立科学的均衡观;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实现投资主体上移而管理主体下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提供这一公共产品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其经费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利益的冲突与合作,为改善这种博弈的关系,应制定义务教育财政法,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资金承担责任的追究机制以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监督管理制度,以规范各级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解析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解读了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上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提出了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措施和具体措施:破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以流入省和国家为主的财政分担制度,以及放宽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准入条件和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办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始对教育加大改革,尤其在教育财政模式改变的情况下,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强化财政保障,解决其根本财务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教育财政支付转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状况,通过对我国教育财政当中财政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原则上的改变、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义务教育财政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