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丘陵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雨水集蓄、雨水利用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形和经济条件,确定了合理的雨水集蓄策略以及与雨水利用相适合的灌溉方式和灌溉制度,提出了一典型的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丘陵地区雨水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杨芳 《节水灌溉》2003,(3):22-22,30
对青海东部干旱区发展雨水集蓄的必要性、有利条件、雨水集蓄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该区利用天然雨水资源,是发展农业,进行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分析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系统构成、作用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方位进行了风险要素识别、风险源辨析,确定了农业补充灌溉工程风险种类及其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形成过程;构建了多层次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综合风险等级评定标准;以典型工程为例,计算了工程实施过程的风险度,对有效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农业补充灌溉工程过程风险管控,提高灌溉保证率,支撑雨养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广西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九五”广西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情况简介1.1 发展概况雨水集蓄利用在广西历史较长 ,早在解放前 ,田东、德保一带农民就利用葫芦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70年代在大石山区修建一些大水池 ,但由于缺乏经验 ,选址不当、地下水处理不好及砌筑材料等原因 ,造成不少水池装不了水 ;也有一部分由于管理不善 ,遇到旱季稍长 ,群众饮水仍十分困难。 80年代初在总结了 70年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凤山县等岩溶地区利用晒坪、屋面集雨建家庭水柜蓄水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取得了成功 ,但由于未及时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 ,所以雨水集蓄利用未能得到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5.
浅议贵州省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贵州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相结合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和优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高效利用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充分利用天然降雨,根据甘肃省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及发展旱作雨养农业的经验,总结提出了黄土高原半旱区雨水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并对雨水集蓄工程技术模式、雨水集蓄灌溉技术模式、集雨工程建设投资模式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指出了目前该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本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亚热带丘岗山区的典型区域——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衡阳盆地雨水资源化的初步设想:一是强化雨水就地利用,构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二是积极推广庭院雨水集蓄,发展庭院经济;三是适当发展雨水集蓄小型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分保证率。  相似文献   

9.
应巴西国家社会发展部粮食安全局和巴西雨水集蓄利用协会的邀请,我赴巴西参加了9月28日至10月2日在巴西Caruaru市召开的巴西全国第七届雨水集蓄利用学术会议,参观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现场.10月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参加了巴西社会发展部粮食安全局举行的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 ,指出了目前该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发展本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分为试验研究阶段、试验示范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总结了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现状、工作成效以及基本经验;介绍了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组成和主要工程模式。同时将农村雨水集蓄建设重点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青海干旱区、川陕山丘盆地区、云贵高原区、岩溶山区、华北北部干旱山区和中部山丘区,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甘肃处水资源紧缺、大部份降水资源无效蒸发浪费的现实,为了更充分地利用降水资源雨水资源,解决半干旱山区人蓄饮水问题和发展高效灌溉农业,自1998年开始,甘肃省在中东部山区开展了3个阶段的雨水集蓄利用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介绍了甘肃利用雨水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干旱地区发展庭院经济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集流工程的实施,在解决人畜饮水的同时、为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为满足集蓄雨水的高效利用,西峰区通过引进微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在集蓄雨水的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实施节水灌溉,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奔小康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丘陵山地雨水集蓄利用现状,选取集流面个数、集流面总面积、设计流量、设计保证率、蓄水设施个数、蓄水总体积和工程造价等7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雨水集蓄工程的投影寻踪决策模型,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雨水集蓄工程设计的方案优选。研究表明,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进行雨水集蓄工程方案决策,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为雨水利用工程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现场会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座谈会于 2 0 0 1年 9月 5日 8日在广西白色市召开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农水司司长冯广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孙瑜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共 9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翟浩辉副部长在两个会议上分别做了重要讲话 ,肯定了广西近几年大规模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做了动员和部署。与会代还表参观了广西凌云县、凤山县雨水集蓄利用现场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现场会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座谈会在广西召开$广西水利厅农水处@伍伟星…  相似文献   

17.
雨水蓄渗工程建设多为雨水集蓄利用或雨水入渗模式,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工程、雨水池工程、雨水水质处理、雨水入渗工程等内容。依据河北省开展雨水利用工程的实践,科学总结了河北省生产建设项目雨水蓄渗工程技术规范,并对典型地区的雨水利用措施综合配置模式及效益进行了研究。根据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各典型地区在实施雨水利用后生态效益明显,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干旱程度愈演愈烈的不利局面,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成了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如何才能实现天人合一、人水和谐,实现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总结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发展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基于新时期我国贫困缺水地区的基本现状以及发展贫困缺水地区新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加快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思路,提出了我国雨水发展的前景和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以望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东莞降雨集中、水质性缺水严重的特点,建设雨水集蓄和水循环利用工程,采取雨水集蓄、管道输水、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水循环利用等系列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量供生态用水,同时减少面源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补贴节水工程经费,促进农业节水,形成农业节水补偿生态公益用水,政府补偿农业节水的生态型节水补偿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节水60%~90%,增产12.6%~18%,缓解了降雨集中、污水灌溉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问题,实现了清洁灌溉、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宁夏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雨水集蓄利用是宁夏彭阳县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宁夏彭阳县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总结提出了5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与林草建设利用模式;道路集雨补灌农田利用模式;庭院经济集雨利用模式;旱作农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高效集蓄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