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进昌 《新农村》2001,(7):20-20
种草养鹅在不少地区已普遍推广,出现了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搞好鹅病防疫,特推荐以下免疫程序。1.肉鹅1日龄预防小鹅瘟:应用小鹅瘟活疫苗(即弱毒疫苗)1头份,用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注射后7天能产生免疫力。如无此疫苗,可用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或抗小鹅瘟高免蛋黄液0.5毫升,4日龄时肌注。如果种鹅在产蛋前已注射过小鹅瘟活疫苗2次,所产蛋孵出的雏鹅就有抗小鹅瘟抗体存在,不需要注射疫苗。3日龄预防鹅副粘病毒病:应用鹅副粘病毒活疫苗1头份,用0.3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也可用鹅副粘病毒油乳疫苗0.5毫升肌注。如无上述疫苗,可用小鹅瘟、副粘病毒病二联血清或小鹅瘟、副粘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 该病主要以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如果雏鹅染发小鹅瘟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每日2次,每次1毫升。  相似文献   

3.
1.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必须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末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发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离群、嗜睡、抽搐、下痢等。应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万一染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相似文献   

5.
鹅群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04,(12):29-29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小鹅病毒性肠炎。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病治疗均无效。预防措施是①病雏鹅及时隔离、消毒.防止污染环境。②母鹅在开产前1个月.每只注射1毫升小鹅瘟疫苗.注射2周后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鹅,其传染性和死亡率均较高,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1.小鹅瘟。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也可对雏鹅用抗鹅瘟血清实行紧急免疫,预防量为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治疗病鹅,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70%~85%。也可用高蛋黄注射液进行紧急防治。  相似文献   

9.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后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一种新的禽腺病毒,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饲料博览》2005,(1):56-56
病原: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极其相似,但种鹅在开产前注射(有的甚达3次)小鹅瘟弱毒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发病和死亡,死亡高峰集中在10~18日龄,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5%~25%,最高可达100%,30日龄后基本不发病。终于在1997年程安春发现该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正> 1 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ml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ml。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ml,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  相似文献   

12.
1、小鹅瘟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的雏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3周龄以上的雏鹅少数发生。1月龄以上雏鹅一般不发生。(1)种鹅免疫活苗免疫:一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简称种鹅苗)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在免疫12天后至4个月内,  相似文献   

13.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腊肠粪.  相似文献   

14.
<正>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可传至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一、雏鹅群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小鹅的一种高发病,对养鹅生产危害很大,所以,针对该病必须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注意观察鹅  相似文献   

17.
李琳 《吉林农业》2006,(5):27-27
一、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迅速传播,死亡率高。病变突出变化为肠管粘膜发生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在小肠中段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免疫程序为:种鹅:产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时,用小鹅瘟弱毒苗或小  相似文献   

18.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均易发病,但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甚至高达70%.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水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拉腊肠粪.  相似文献   

19.
大雁鹅又称朗德鹅、雁鹅,是著名的肥肝专用鹅,其早期生长快,体大毛纯,胸腿发达,肉质鲜嫩,体重可达7—8千克。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5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小鹅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不但有小鹅瘟的典型症状,也会加重单独感染大肠杆菌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摘要:小鹅瘟又叫鹅细小病毒病,主要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3周龄以下的雏鹅和番鸭对小鹅瘟易感,小鹅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鹅的排泄物,没有及时处理,会导致大量死亡。本文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并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从事人员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