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 奶牛从产犊到泌乳期结束,按着奶牛泌乳规律将奶牛泌乳阶段划分为围产期、泌乳上升期、泌乳高峰期、泌乳稳定期、末乳期和干乳期6个阶段。为了调动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按着各阶段的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母牛分娩前15天至分娩后15天称围产期,以分娩为界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的围产期指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天为围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泌乳能力、繁殖力和生产年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产期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代谢紊乱、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影响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母牛和胎儿的死亡。做好围产期奶牛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天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天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前15天(围产前期)和产后15天(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此阶段奶牛最易生病和死亡。围产期健康决定着奶牛产奶量多少和经济效益高低。因此抓好该期饲养管理,对奶牛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奶牛的分群方案1.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1.1.1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产前两个月内),其中包括围产前期(15天),自预产期前15天至分娩日期前一天(产前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1.1.2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繁殖是关键饲养期。1.1.3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产后四个月内)。围产后期和泌乳盛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此期对全泌乳期产奶量…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围产期是指产前2周至产后2周,其中产前2周为围产前期,产后2周为围产后期,是奶牛产奶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的特征是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是指母牛产前15天至产后15天,可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在这段时间内,奶牛要经过从干奶-分娩-开始泌乳的过程,生理上要经过明显而快速的变化。因而在营养和饲养管理上稍有不妥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使母牛的泌乳高峰期和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是指奶牛从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的过渡时期,围产期奶牛要经过不同的生理阶段其最大特征是内分泌状态发生明显改变,从而为分娩和泌乳作好准备。这一阶段的饲粮对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陈波 《山东饲料》2009,(9):23-23
围产期是指奶牛从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的过渡时期,围产期奶牛要经过不同的生理阶段其最大特征是内分泌状态发生明显改变,从而为分娩和泌乳作好准备。这一阶段的饲粮对奶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特别关注。1、围产前期的饲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逐渐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以保证胎儿营养,另外注意饲料营养的平衡,避免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江西饲料》2014,(4):39-41
正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d到产后15d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d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能量水平对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天开始饲喂标准日粮、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天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液甘油三酯(TG)、非脂化酯肪酸(NEFA)和总酮体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降低产后奶牛血液TG、NEFA和总酮体浓度。提示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是影响和调节产后能量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前15d称为围产前期,产后15d称为围产后期。奶牛的围产期是奶牛对前一泌乳期的休整阶段,也是下一泌乳期的准备和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体质、分娩、产后泌乳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日到产后15日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日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日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将年龄、胎次相同,年产奶量大于5000kg的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按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低能组饲喂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对照组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高能组饲喂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试验从产前14天开始至产后28天结束,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能量摄入对围产期奶牛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R)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脂肪InsRmRNA相对表达量从产前14天至产后28天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后14天达到最大值,且产后高于产前;低能组产前InsR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高能组和正常组,产后1天至产后28天高于高能组和正常组,产后14天显著高于高能组(P<0.01)。可见,干乳期低能饲喂奶牛,产后脂肪InsRmRNA表达增加,提示产前适当降低能量摄入水平,有利于胰岛素抑制泌乳初期脂肪动员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将健康的30头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28天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NRC标准增加20%的日粮和NRG标准减少20%的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56天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泌乳量及脂肪代谢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是机体生理状况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奶牛产后的脂肪代谢活动较产前明显增强,但健康奶牛均能通过调整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能量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在围产期阶段要经历分娩、泌乳、日粮结构、环境改变等一系列应激,围产期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潜能发挥。所以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与否决定着奶牛整个泌乳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牧场的经济效益。1围产前期奶牛饲养管理(产前30天)  相似文献   

17.
<正>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0~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二方面要点。1 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1 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1.2 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1.3 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3周至产后2周这段时间,围产期奶牛要经历妊娠、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是奶牛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围产期奶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关系到奶牛饲养效益的高低,所以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特别重要,必须引起奶牛饲养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临产前15天(围产前期)和产后15天(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易发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易患代谢性疾病(产褥热、产后瘫痪、酮血症、胎衣不下)、消化道疾病(前胃弛缓、真胃变位)、繁殖产科性疾病(乳房炎)等。实践证明,围产期母牛比泌乳中、后期母牛发病率均高。据统计,成年母牛死亡有70%~80%发生在这一时期。围产期的健康决定着奶牛产奶量多少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抓好该期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1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临产前母牛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