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稻25、26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产量603.5~876.29 kg/亩,较对照增产5.4%~32.31%,大面积种植产量650 kg/亩左右,2017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850~2 20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凤稻30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凤稻23号系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凤稻14号/合系4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系。该品系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表现出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较好等优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9 750 kg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凤稻15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凤稻19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鹤16/86-167//合系3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一致表现兼具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好等特点,最突出的优点是抗稻瘟病极强。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00~2 200 m的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凤稻30号高产栽培,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达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为促进鹤庆县水稻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品种来源及特性1.1品种来源凤稻30号系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1年定名为凤11-55,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7003号),属多穗型粳稻。  相似文献   

6.
凤稻29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历经品比试验、省州区试产量居前列,较对照增产8.08%~50.93%,大面积种植产量9 375.0 kg/hm2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原主栽种。2014年6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拔1 950~2 250 m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大理州农科所新育成的凤稻16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早熟、耐寒、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适宜在海拔1900~2250m稻区示范种植,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选育经过凤稻16号系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号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  相似文献   

8.
大理州农科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新育成的凤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农科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新育成的凤稻18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海拔1 950~2 200m)是接近水稻分布极限的地区,生产障碍因素多,对品种有较高要求,早熟、耐寒、抗病、高产、稳产是品种改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所新育成的粳稻新良种凤稻14号较好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早熟与耐寒、抗病,高产与稳产等突出矛盾,兼具了早熟、耐寒、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高海拔稻区原主栽种鹤16、凤稻9号等品种,值得在我省高海拔稻区积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地处低纬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稻区,又是大理州水稻主产区,由于受严酷的自然气候条件制约,无法直接引进外省和本省其他粳稻区育成的品种,大面积生产的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解决。鉴于此,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保障云南省口粮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整理总结了凤稻31号选育研究与示范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丽粳314是丽江市农科所以合系35号/合系40//鹤16中间材料为母本,丽粳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广适的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2100-2500m的高寒稻区种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具有早熟、耐寒、较抗病、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点。2016-2017年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进行百亩方高产攻关,2017年创造了百亩方761.38 kg/亩的云南高海拔(海拔2 200 m)粳稻高产纪录。本文作者介绍了百亩方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云南高海拔粳稻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又是大理州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生产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解决,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促进高海拔粳稻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文章介绍了凤稻29号选育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以楚粳26号为母本,96Y-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0722,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楚粳28号抗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是目前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推广速度最快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楚粳25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根据滇中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和水稻生产现状,用高产品种楚粳17号作母本,稻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系2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良种。试验示范表现早熟、品质较好、抗逆性强、产量较高,于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该品种适宜于中海拔1500~1850m稻区种植,省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亦可种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400m,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较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推广难度很大,且又无法直接引种外省和省内其它地区育成的品种,解决后续接班品种问题必须坚持靠自育。为此,大理州农科所新育成的“风稻17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点,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五次会议于2001年7月在昆召开,40多位农业专家、委员聚集一堂,严格按《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要求和程序,审定了2001年度报审的35个农作物品种,通过稻谷、麦类、旱粮、经作4个专业组的分组讨论,最后由10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表决,审定通过了凤稻14号等31个农作物品种。 这次品审会议是在迈入新世纪之际,“十五”计划开始之年,《种子法》业已颁布实施之后召开的,同时也是本届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非同寻常。面临农业进入新阶段,无论是观念转变,还是管理方法和经营策略的改变都将给种子工作带来新的任务;面对农业结……  相似文献   

20.
临稻19号是2000年临沂市农科院以中部67为母本、镇稻9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广适、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适宜在鲁北沿黄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及济宁滨湖稻区示范推广种植,也可在黄淮同生态稻区示范种植。2012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鲁农审201202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