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试点,强化相关立法,加强基础研究,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工作深入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空前繁荣的我国经济背后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在补偿制度建设、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融资筹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为此,我们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存在问题,提出了全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及对策,即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补偿费应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建议出台征收的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技术体系;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国家政策制度下,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经过近2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基于法律法规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征收资源开发税费、生态保证金、民间资本等五类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介绍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加大水土保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多元化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加快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础研究、加快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机制是连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纽带,也是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压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只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有针对性的实践较少,尤其是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为了使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河北省水土保持实际情况初步划分了3个不同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区,提出了各生态服务区的生态补偿对策和补偿强度,并阐述了建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补偿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水土保持补偿是指对水土保持功能的直接补偿,而广义的水土保持补偿还应包括对水土保持贡献者和利益受损者的经济补偿。运用外部性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法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对实行水土保持补偿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系统价值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实现的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初步探讨,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付出与受益方财政补偿、生态保护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矿产资源开采收入提取、水电发电收入提取等近期实施补偿的方式,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加快我国水土流失防治,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省作为国家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对西北乃至全国有着重要意义。甘肃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生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难题,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分析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外部条件、基本原则和运行模式入手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国家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这为江西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办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支持。由于实践中存在的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明、补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困难。在分析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设想,以期完善相关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推进当地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长岛县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建立了水土保持补偿长效管理机制,在水土保持规费(防治费、补偿费)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措施、管理、使用等方面实现了规范化。总结了长岛县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建设的经验,汇集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水土保持规费征收的反响,以及对征收执法机构的意见。探讨了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水土保持执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强化水土保持经济补偿的法律力度等意见。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的成本、受水区经济可承受能力、水源区的水资源价值和环境容量排污权的损失价值4种途径计算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通过4种途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基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成本的水源区生态服务补偿支付较为可行.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生态环境建设期为99.56亿元/年,生态环境管护期为90.86亿元/年,同时,根据受水区所需水质标准对所推荐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为建立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一些生态补偿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迫切需要重新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开发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相协调。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行政监督部门的实际工作,简要叙述了水土保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比较了生态服务价值各种评估方法,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为1 231亿元/a,也可据此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陕西省实行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的背景、界定水土保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法律地位尚未全面确立、现行的补偿标准偏低、水土保持补偿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省要尽快从法律层面建立与完善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修订地方法规和合理确定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标准、依托法治建立和完善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提高水土保持补偿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努力形成水土保持补偿的完整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生产运营期因油田道路占压和硬化损失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生产运营期石油天然气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计征标准提供测算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较为常用的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选取陕西省志丹县境内油田为研究对象,测算生产运营期内油田道路造成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等于固持土壤、水源涵养、固碳供氧、防风固沙等价值之和。[结果]初步估算,生产运营期油田道路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的损失量,每口井每年约为1 827元。按照油田道路占油田总面积30%~50%的比例进行折算,则石油、天然气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造成的年度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值为3 654~6 090元/井。[结论]现行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年度计征的方式和征收标准(每口井不超过2 800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单一、总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两工”取消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探讨水土保持的公共产品属性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改变水保投入方式单一的有效手段。借鉴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水土保持执法实践,对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机制的基础和补偿的主体、名称、标准及补偿范围等进行了阐述,提出水土保持是公共产品,非公益类项目法人或自然人对其占用(损坏)应当给予补偿,补偿的标准应以具有水保功能“物”的市场造价为基础、兼顾“物”的水保功能价值,补偿适用范围取决于水土流失是否对当地及周边造成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功能丧失或降低的必须给予补偿,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是持续有效发挥的,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应该考虑时间因素,加以区别对待。收费方法和标准制定是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政策的核心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该政策具体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方法和标准的初步探讨,提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对象、收费方式和补偿标准,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