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0%蚜虱净浸种对水稻苗期稻蓟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试验和推广,明确了10%蚜虱净浸种防治水稻苗期稻蓟马具有防效好,省工省本,安全性好,与常规种子处理剂混用性好等优点,可以取代高毒农药呋喃丹在水稻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前期控制是关键。试验表明,用12.5%必林浸种加上秧田用10%蚜虱清防治灰飞虱可以达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出苗安全。用药要尽可能掌握在灰飞虱迁入高峰期及之前。  相似文献   

3.
水稻药剂浸种是种子处理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能有效杀死种子内病菌及附在种子上的害虫卵块,是目前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及苗期飞虱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秧田灰飞虱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善国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76-76,78
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接虫后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随时间而逐步上升,秧田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与所接的灰飞虱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10%吡虫啉WP浸种对苗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但随着田间灰飞虱虫量的上升,其控制作用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25%吡蚜酮、30%抑虱净、40%新农宝、10%蚜虱净4种农药对小麦田上的一代灰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15-20g,40%新农宝120ml对1代灰飞虱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经方差分析.与30%抑虱净和10%蚜虱净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浸种对水稻苗期灰飞虱发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浸种,能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灰飞虱发生量,从而达到降低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目的;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推荐使用剂量为7.50-15.00g.ai/hm^2。  相似文献   

7.
占中师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14-114,120
350g/L噻虫嗪FS水稻浸种处理,在水稻苗期对水稻蓟马有很好防治效果。播种后30d,350g/L噻虫嗪FS100 mL、200 mL/100Kg浸种处理,防效分别为71.11%、81.6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0g/L丁硫克百威DS1000g/100kg拌种处理和10%吡虫啉WP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8.
西、甜瓜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种害虫危害,现推荐几种高效低毒杀虫剂供农民朋友在生产中选用:   1.吡虫啉.又名一遍净、大功夫、蚜虱净.属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虫剂,有毒杀和触杀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效.可用于西、甜瓜蚜虫、粉虱、瓜蓟马、飞虱、叶蝉等的防治.用10%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  相似文献   

9.
亮盾 防治水稻苗期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育苗是个复杂过程,浸种消毒、床土消毒、苗期喷药补救,病害防治环节多得令人头疼。现在有一个新型种子处理剂问世——6.25%亮盾悬浮剂,施药操作简单方便,能一次性解决水稻苗期各种病害。亮盾由两  相似文献   

10.
<正>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田主发害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几年来对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和当地作物布局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综合角度,拟定了棉花生产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方案,用以大田试验示范,以期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措施1、苗期。防控重点是棉蚜和绿盲蝽,播种时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田间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蚜虱净等吡虫  相似文献   

11.
初步鉴定衡阳地区稻田飞虱有7属10种,3种主要飞虱中,早稻乳熟期前以白背飞虱为主,乳熟期后以褐飞虱为主;晚稻孕穗、抽穗期前以白背飞虱为主,后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无论早、稻上均居第三位,全年飞虱混俣种群量以早、晚稻穗期发生量最大,一般褐飞虱廷入较晚,只有明显的5代,白背飞虱廷入稍早,可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水稻白背飞虱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 mL/hm2的控虫效果优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同剂量的效果;明显低于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药后1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田间主要蜘蛛有一定的杀伤率(46.51%~56.60%),但杀伤率低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1500 mL/hm2和毒死蜱处理;药后15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田主要蜘蛛无杀伤作用。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剂量应不低于1800 mL/hm2。  相似文献   

1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21%醚菊.吡蚜酮SC 375~600 mL/hm2对稻田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2.14%~82.87%,优于吡蚜酮,与醚菊酯相仿;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89%~97.07%,明显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后21 d,仍有95.69%~97.52%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吡蚜酮、醚菊酯。该药剂不同用量对微蛛的影响最大,稍高于对照药剂;对狼蛛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对球腹蛛基本无杀伤作用。因此21%醚菊.吡蚜酮SC对水稻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水稻和田间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375 mL/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水稻3种飞虱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种稻飞虱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调查,测定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比例相似性和种间竞争系数.根据3种稻飞虱在稻田中发生和消长情况,揭示了它们在营养需求上的竞争关系,以及在稻田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是目前我国及东南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综述了在水稻抗白背飞虱的生理、分子防御机理、抗白背飞虱基因、QTL定位以及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今后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白背飞虱的测报与发生情况,对田间虫卵量高的年份作了重点分析,并对白背飞虱的测报与防治药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混发期对7个常用杀虫剂的控制作用及其对天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30 ml/667 m2) 70%艾美乐(吡虫啉)WG(7.14 g/667 m2)处理和31%三拂(三唑磷 氟虫腈)ME(70 ml/667 m2)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均具有较强的控制效果。但是高效氯氟氰菊酯、锐劲特(5%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 艾美乐和三拂均对主要蜘蛛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三唑磷和新农宝(40%毒死蜱)对蜘蛛相对安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三唑磷单剂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但可通过与锐劲特混配减轻增殖效应。因此,在田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兼发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三拂进行兼治,以减少杀虫剂的用药次数、药量及其对稻飞虱的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江淮地区中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调查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2种,害虫12种。天敌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青翅蚁型隐翅虫、四点亮腹蛛、拟水狼蛛和圆尾蟏蛸;害虫优势种为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褐飞虱、青翅蚁型隐翅虫主要分布于稻株下部;四点亮腹蛛和白背飞虱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圆尾蟏蛸和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群落多样性在中稻生育中期最高,群落均匀度是影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以功能团为单位和以物种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群落特征在中稻生长发育期间变化较大,群落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收集整理福建省云霄县2005-2015年稻飞虱灯诱数据、田间调查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2005-2015年云霄县稻飞虱发生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霄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绝对优势种群,占91.3%,其次为褐飞虱占8.7%;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占75.7%~77.7%,中后期褐飞虱虫量逐渐超过白背飞虱,占51.6%~63.1%。各年度各月份稻飞虱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即呈现"双峰型"发展态势。云霄县稻飞虱常年发生7~8代,早稻主害代第四(3)代重于晚稻第七(6)代。白背飞虱始见期早于褐飞虱。11年来平均发生程度3.3级,为中等偏严重发生,主害代呈现提早发生及间歇性爆发为害的特点。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台风、西南气流活动、阵性降雨等气候条件对稻飞虱迁入影响明显,而迁入峰次多且迁入峰量大是导致云霄县稻飞虱爆发成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