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佛坪县的板栗发展资料显示,在海拔540~1300m之间的缓坡地沙壤土上,分布着100万株野生板栗,其中比较集中的有30%。为充分利用这些野生板栗资源,佛坪县在50年代,已有村民用外地大板栗对野生板栗进行嫁接改造。70年代初,县上提出改造野生板栗扩大板栗资源,县林业部门分别  相似文献   

2.
柞水县是陕西省板栗主要产区县之一,所产大红板栗即镇安大板栗为我国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之品种。板栗栽培在柞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嫁接栽培的为数很少,绝大多数靠天然更新传种接代,形成了雄厚的野生板栗资源,急待改造利用。据农业区划调查,目前全县尚有野生板栗资源1万余亩,约40万株,其中5000亩约20万株可进行改造利用。据此,我所自1983年以来,开展了板栗高接效应试验研究工作。根据三年的试验观测初步证明:野生板栗高接效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株嫁接成活率100%,枝嫁接成活率86.8%。嫁接后树冠第1年恢复到原树冠的35.5%,第2年  相似文献   

3.
柞水县是陕西省板栗主要产区县之一,所产大红板栗即镇安大板栗为我国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之品种。板栗栽培在柞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嫁接栽培的为数很少,绝大多数靠天然更新传种接代,形成了雄厚的野生板栗资源,急待改造利用。据农业区划调查,目前全县尚有野生板栗资源1万余亩,约40万株,其中5000亩约20万株可进行改造利用。据此,我所自1983年以来,开展了板栗高接效应试验研究工作。根据三年的试验观测,初步证明野生板栗高接效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株嫁接成活率100%,枝嫁接成活率86.8%。嫁接  相似文献   

4.
华县境内野生板栗资源分布较广,但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基地建设步履维艰,成效不大。1984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下,重新将野生板栗嫁接改造工作列入林业发展规划,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年3月底,全县累计嫁接板栗77.44万株,栽植37.59万株,栽植改造及建园1.755万亩。据省地林业部门测定,嫁接幼树次年挂果率达66%,3年全部挂果,4年生株均产果2.95公斤,1993  相似文献   

5.
野生板栗改造综合技术推广简报陈德祥,陈余朝,张小康,王国库,唐章友,邓永康,张学荣,王正友,陈彪(安康地区林科所,紫阳县林技站,宁陕县林业局,岚皋县林技站,安康市供销社)从1986~1992年的7年间,我们先后在安康地区10县(市)嫁接改造野生板栗1...  相似文献   

6.
板栗修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重,中、轻等不同修剪强度对板栗树形结构影响的研究,提出适于改造板栗树形结构的重、中两种修剪技术,可运用于野生板栗高接换优后的树体管理。  相似文献   

7.
两当县气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板栗生长。据调查,全县现有野生板栗树5.8万亩,约75万株。由于这一树种长期处于与其它树种混交及野生状态,缺乏人工管理,果实小、害虫多,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良板栗的遗传品质,促进稳产高产,提高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我们自1986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别山区野生板栗就地嫁接中的主要问题。认为:利用野生板栗作砧木比选用茅栗作砧木成活率高;接穗品质低劣是影响成林产量的主要原因;改劈接为插皮接,嫁接幼树夏季摘心是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清除林内杂灌,预防病虫害,高接改造劣株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县野生板栗林的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县野生板栗林的调查,认为只要实行科学管理,野生板栗的生产潜力将是很大的。并阐述了对野生板栗林综合管理的5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11.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板栗园建设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或停耕地栽植成园,即新建粟园;一种是利用原低产板栗林或野生状态的板栗林,直接嫁接,不再移植,加以抚育管理成园,即低改成园。两种建园方式各有长处。板栗低改具有早成园,早结实、早收益的优点,并且利用了野生板栗林对本地立地条件的适生性,克服了外地引进良种的地域性差异,解决板栗树苗栽植后的缓苗期特性,节省了育苗所用的投资和劳动力。同时,对原有人工经营但产量低的板栗林,野生状态的板栗林得以利用,扩大了板栗生产潜力,所以近年来板栗林的低改在全国各地都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板栗采用截干换冠和传统的高接换头2种方式进行嫁接改造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截干换冠技术,其成活率更高,试验地栗树成活率达86.7%,部分栗树当年可试花挂果。大面积改造成活率可达80%,90%以上的栗树当年可恢复树冠,且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栗产区广泛采用嫁接繁殖发展板栗生产。在板栗嫁接过程中,要保证嫁接后有较高的成活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砧木的选择板栗砧木以本砧最为普遍,利用野生种类的也不少,少数也有试用野生栎类作  相似文献   

15.
茅栗和板栗都为壳斗科板栗属植物,茅栗和板栗能否嫁接成活,是从事栗类研究工作者科技争论的一个问题。有的资料介绍,茅栗是嫁接板栗最好的砧木。又有的资料介绍,茅栗不能和板栗嫁接,并且指出,前种提法是因为把野生板栗和茅栗混为一谈,统称“茅栗”的结果。因此,存在着茅栗和板栗究竟能不能嫁接的问题?为了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九七八年,我们开展了茅栗嫁接板栗试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区有丰富的野生板栗资源,主要是野板栗和自然生长的实生板栗。野板栗为小乔木,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的低山丘陵,其树冠矮小,坚果不大,能成串开花,进入结果期早,一般播后1~2年即可开花结果,当地群众习惯将其作为砧木就地嫁接。实生板栗分布于北方栗产区,多与其它乔灌木共存,结果晚,一般7~8年后才开始有经济产量,坚果大小差异大,类型复杂。长期以来,野生板栗资源处于放任生长、自生自灭的状态,甚至当地有些群众还将其砍伐作为燃料,从而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其经济价值远未发挥出来。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7.
蓝田县野生板栗资源十分丰富,积极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推广优良品种主要是选育的优良乡土品种。如长安区产的明拣栗、灰拣栗、铁旦、寸栗;蓝田县产的红明栗等品种。2、板栗嫁接应用板栗蜡封接穗技术嫁接野生板栗砧木。一般用插皮接或劈接。及时做好嫁接苗的除萌、摘心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野生板栗即茅栗 (CastaneasequiniiDode) ,又称野栗子、毛栗、毛板栗等 ,是一种天然的经济林。在秦岭北坡广泛分布 ,近年来成为林区及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其经济效益可观 ,而引发了生产、经营、利用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管理粗放、采伐严重、掠夺式采果和人工改造嫁接成活率低等。现就本人在秦岭北坡的岐山县国有五丈原林场的调查情况 ,谈谈对保护、利用、开发、改造毛栗树这一资源优势 ,提高和发挥其多种效益特别是持久性的经济效益的建议。1 经营现状与问题据 1992年利用标准地调查统计 ,岐山县…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科技编辑部: 在浙江林业科技1987年第七卷第二期的《板栗造林调查分析》,本人拜读后,认为有必要同姜小元同志商讨。 1986~1987年我县共计营造实生板栗  相似文献   

20.
一、易门板栗产业发展概况板栗是易门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易门板栗种植历史久远,在易门六街街道办柏树村马家箐有上百年树龄的板栗树至今仍在结果。易门板栗产业发展以"易门早板栗"品种选育成功和扩大种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易门早板栗"是1986年易门县林业部门选育成功的地方板栗良种,包括"特早熟板栗"(7月底以前成熟)和"早板栗"(8月上旬成熟)两个品系。具有早实、早熟(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