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稻田养鳖,稻鳖共生,一方面,稻田为鳖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鳖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生态鳖在市场上价格达到160~400元/kg,而养鳖稻田不能施放化肥和喷洒农药,其稻谷为有机稻谷,产出的是优质的有机粮。稻鳖共生一方面能为鳖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即生活环境,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区在稻田中示范养鳖,一般每亩收入超过1万元。1养鳖稻田的条件与准备养鳖稻田应选择运输方便、地势较平坦、水源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目的,实现“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贵州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黔东、黔南一带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稻田养鱼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0年来宾市借助在兴宾区五山镇建立的"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和"广西兴宾小龙虾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平台,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稻鲤共生、稻螺共生、稻虾共生等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笔者通过对五关农业有限公司推广的"浅围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求探索适用于来宾市各县(市、区)各类稻田环境的稻—渔综合种养来宾  相似文献   

6.
<正>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优质、高效、环保的动植物共生生态农业,其中就鸭的饲养模式而言,它既不同于野生状态,又不同于舍饲条件,是一种半人工饲养半自然生长的饲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能为鸭的生长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通过少量补饲即可满足鸭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需要。试验以鸭的常规网上平养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鸭共生饲养模式对云南省优质麻鸭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水稻田里,“金定鸭”、“四川麻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这是发生在深圳龙岗的国家杂交水稻碧岭科研基地、袁隆平超级稻田里的情景。“稻鸭共生”模式原是日本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此次首次进入袁隆平超级稻田试用,目前效果良好,实现了稻、鸭的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阿县以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探索北方"稻蟹共生"养殖新模式。今年,东阿县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稻蟹共生"养殖150余亩,黄河口大闸蟹的苗种投放达到4万只以上。"稻蟹共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种养系统,通过在稻田内放养淡水螃蟹,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生态互动,使二者相得益彰的同时,也使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变的多元化,最终达到"用  相似文献   

10.
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大纵湖、龙冈等镇推广这一模式,稻田培育蟹种规模达6000hm^2,取得了较好的回报。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月2日,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新型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推广示范”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项目实施“南美白对虾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示范”和“稻鱼共生模式推广示范”两个专题,推广了大棚设施养殖、底增氧养殖、虾鳖混养等南美白对虾新型养殖模式和山区沟坑式养殖、微流水养殖及粮食主产区稻鱼、  相似文献   

12.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稻蟹立体养殖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蟹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5.
工程式稻田养殖,即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凼, 利用“稻鱼共生,优势共生,优势互补”的原理,进行稻田生产综合开发,从而实现“稻鱼增收”的目的。在日常管理中,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据1990年土壤普查结果,龙岩市年亩产稻谷400公斤以下的中低产田有6566666公顷,占总耕地的494%,其中低产田类包括冷、烂、锈、渍田及沙漏田,面积约占30%。这些田类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渍水。近年来,连城等县利用中低产田发展稻田养鱼,建立起高效的稻鱼共生或稻鱼轮作生态模式,形成稻鱼互相促进的良性系统,平均每007公顷增产稻谷一成以上,增收鲜鱼约50千克,收到很好的成效。1 稻鱼共生,低效变高效 11 增产稻谷,提高品质 低产田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相互促进,可增加稻谷产量,提高稻…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鱼是一项新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它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稻田里养鱼有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充分的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在  相似文献   

18.
<正>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优质、高效、环保的动植物共生生态农业,其中就鸭的饲养模式而言,它既不同于野生状态,又不同于舍饲条件,是一种半人工饲养、半自然生长的饲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能为鸭的生长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通过少量补  相似文献   

19.
<正>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据查,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广东省较少有报道,笔者根据外省的实施经验,从去年开始,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的示范农场进行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模式进行探索,获得初步成功。现把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