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重庆移动、重庆电信、重庆联通打造"12316"、"12396"三农服务热线,该热线依托重庆三农呼叫中心电话语音服务平台,通过"三方通话"模式全天候、多方位地提供权威、高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在引导产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农民权益,普及农业政策,促进农户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专家风采     
《西南园艺》2012,(9):107-107
张晓春,男,1967年9月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员。1991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党支部副书记。是重庆庆市大田生产专家指导组成员,重庆市“三农”呼叫(12316)值班专家,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油菜专委会成员,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视角下重庆市康养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养农业,既是康养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休闲农业的新模式,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康养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将传统的第一产业要素与第三产业要素相融合,以健康为宗旨,以“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为载体,以科学养生方法为指导的新业态。从新时代乡村振兴视觉下重庆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功能作用,分析了重庆康养农业发展的意义和时代要求,调研了康养农业现状,提出了重庆康养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为产业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西南园艺》2010,(1):I0001-I0001
亲爱的《南方农业》读者朋友:大家好!《南方茯业》自2007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本刊顾问等各方面专家和广大读者朋友的支持帮助下,坚持“立足重庆、面向南方、服务全国”办刊方针,秉承“传递三农最新成果、展示现代农业最新成就”理念,积极为“三农”服务,为政府、  相似文献   

5.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八年来,在科技部和重庆市、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重庆市科委的具体指导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在规划建设、组织管理、科技研发、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辐射等方面均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为有效解决重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庆草莓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润 《西南园艺》2002,30(3):56-56
中国加入WTO后 ,给果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安全、优质、营养”已逐步成为都市消费群体追求的时尚。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 ,“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发展模式及其培植策略已被列为农业发展的新课题。重庆是国家设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试点 ,如何将传统的农业弱势产业改造成为都市型农业优势产业 ,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经营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农业产业涉及的面很广 ,笔者仅就重庆水果业中草莓的种植经营谈点意见和建议。1  重庆草莓种植经营现状  据统计 ,2 0 0 0年重庆市草莓种植总面积约1 60 0hm2 ,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黄冈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发展中,蔬菜产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性总要求,以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为目标指南,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南园艺》2009,(4):F0002-F0002
永川是渝西地区商贸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能源配给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庆市卫生城市、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重庆职业教育基地。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城郊型现代农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和市农村工作会精神,抓重点,创特色.新机制,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突出表现为”六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提到一定的位置,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经济想再继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农业技术的进步,而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在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推广系统是与农业科研成果产生系统及农民用户系统密切相联的。是在二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到消费者、用户、农民手中,必须靠农业推广系统的推广、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集中型沼气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由市科委、市农委、市发改委主办、市农业科学院承办的“重庆市集中型沼气新技术培训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于2010年12月21日在重庆北碚区成功召开。来自主办单位、区县科委、集中型沼气示范工程业主单位、推广工程单位及我市集中型沼气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和专家100多人出席会议。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剑飞和衣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4日,“'2006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农业展览中心隆重召开.重庆种业集团首次组织下属4家企业参加了交易会。霞庆市种子公司和科光种苗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了自主研制的各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及蔬菜良种,重庆市优质粮油开发公司和科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了精加工的大米制品和灵芝等食用菌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2.
魏然 《中国食用菌》2019,(5):I0022-I0023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缺乏农业相关人才成为我国“三农”的短板之一,引导大学生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当前互联网形势发展迅猛,“互联网+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向农村卖商品或把农村商品卖向城市,而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搭建,也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平台,特别是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黄冈是湖北省重要的蔬菜产区,也是武汉城市圈“菜篮子”供应基地之一。近年来,黄冈以蔬菜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着力于稳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筑起蔬菜产业发展新高地。黄冈蔬菜产业在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指引下,按照省、市、县(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时刻关注“三农”发展.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补贴方案陆续出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享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巨大丰硕成果。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实施的又一惠民政策,目前全国广泛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06,(2):52-52
据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31个省市的最新统计.农村经纪人总户数超过38万户.经纪执业人员超过61万人.业务量1700亿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流通问题、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此为农民最迫切和最困惑的问题.亦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衔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引导农民把农业当作产业来经营.做到跳出农业来看农业.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5年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迎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全党关心,全国瞩目。在传统的农业格局中,大量低素质的农业人口,紧张的人地关系,科技含量不高的单一农业生产,落后的耕种方法以及单靠老天爷帮忙增收的观念,延续到今天,表现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增产真难的局面。因此,我们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创新。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11,5(1):63-63
作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对内、对外开放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11年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大宗旨,围绕“农业、科技、信息”三篇文章,打造“网络、期刊、咨询、影视、资源”五张名片服务“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09,(2):38-38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20.
《西南园艺》2010,(2):8-8
高温是影响长江流域水稻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高温危害易发面积533万公顷左右,其中重庆和川东南地区是高温危害的重发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出现更加频繁、危害更加严重,提高品种的耐热性是解决克服高温危害的根本出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市科委“十五”和“十一五”劝植物良种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支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