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2 a生的也门铁及其嵌合体变异品种‘金心也门铁’和‘金边也门铁’为试材,研究了也门铁及其嵌合体的主要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结果表明:‘金边也门铁’叶片变异(黄色)部分叶绿素合成在PBG与UrogenⅢ之间受阻,‘金心也门铁’叶片变异(混合)部分的叶绿素合成在UrogenⅢ与原卟啉之间受阻,导致颜色发生变化;‘金边也门铁’叶片绿部、‘金心也门铁’叶片绿部及也门铁三者之间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差异不大,所以三者都呈绿色。  相似文献   

2.
以也门铁3个不同品种为试材,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了也门铁花叶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也门铁茎尖分生组织符合原体-原套学说,由2层排列整齐的原套细胞和数层排列不规则的原体细胞组成。金心也门铁黄色细胞叶绿体退化程度相对较轻,形状呈圆形,结构相对完整,基粒扭曲,叶绿素的总含量较低,所以表现为淡绿色。金边也门铁黄色细胞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叶绿体破坏十分严重,基粒降解,片层膜结构降解,故表现出黄色。  相似文献   

3.
以金边红苞凤梨叶片边缘呈红色时期的嵌合体叶片和金黄色突变体叶片为材料,进行CIEL~*a~*b~*分析、色素含量测定、组织细胞观察、类胡萝卜素LC–MS/MS检测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对比分析,对金黄色突变叶片的表型成因进行初步探究。CIEL~*a~*b~*分析表明,嵌合叶片中央绿色部分与边缘红色部分的颜色分别由绿、黄和红、黄颜色组成,而金黄色突变叶片为黄色中带有极微量绿色。金黄色突变叶片的颜色特征是由于其总叶绿素含量和Chl.a/b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绿色部分、总花青素极显著低于边缘红色部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含量占比极显著上升形成的。金黄色突变叶片中除少量细胞含有黄绿色质体外,其他叶肉细胞为无色透明,其中共检测到1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叶黄素占比高达79%,是主要呈色物质。转录—代谢联合分析表明金黄色突变叶片中将碳流转化为类胡萝卜素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表达水平以及该酶下游产物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物质的含量均低于中央绿色部分,PSY1可能是金黄色突变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受到限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突变的黄色果实成熟色线辣椒资源HJ2002为母本,3份红色果实成熟色线辣椒纯系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成熟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减少;母本HJ2002在果实生理成熟期仍含有一定量的叶绿素,而F_1代在生理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几乎为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线辣椒果实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显著的负相关;少量叶绿素b的存在可能是黄色线辣椒突变材料成熟期颜色表现构成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紫薇品种‘金薇’和‘金薇’野生型为试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了供试‘金薇’及其野生型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金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均呈现异常,叶绿体内基粒和基粒片层较少,线粒体内部有空腔,嵴发育不完全;‘金薇’叶片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等4种色素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总叶绿素含量减少的程度大于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低至2.0左右,这是导致‘金薇’叶片呈现黄色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桃果实生长期是以叶绿素为主,成熟时叶绿素完全分解,类胡萝卜素急剧增多;绿色消失,而呈现黄色。吸收光谱、纸层析图谱和盐酸甲醇变色反应,一致表明黄桃不同品种(品系)成熟期,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相同;果实颜色的深浅与类胡萝卜的总量呈直线回归,与类胡萝卜素的各个组分的含量,无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质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年生长势良好的盆栽翠云草为试材,设绿色光质处理R_1、红色光质处理R_2、黄色光质处理R_3、紫色光质处理R_4共4个处理,以白色光质处理R0为对照,进行不同光质处理6个月后,比较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变化,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翠云草叶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光质处理R_1下花色苷含量最高,叶色表现出特殊的蓝绿色;白色光质处理R_0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而花色苷含量最低,说明翠云草叶片受到胁迫,叶片呈现的红色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而不是花色苷的颜色。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翠云草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影响极显著,而对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1 果实着色机理 决定苹果着色状况的果皮物质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三种物质,其显示的颜色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在成熟果实中,前两种物质的颜色(绿色、黄色)构成果面的底色,后一种物质的颜色(红色)则构成表色,它们之间因比例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果面“色调”。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能够干扰和影响果面的着色状况,花青苷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则对果实表皮形成不同的“色相”影响最大。 在果实发育的前期,果皮中形成的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的形成和含量的提高主要是在果实  相似文献   

9.
脱落酸对南果梨色素及部分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果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花青素合成部分关键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AL)、4-羟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测定,确定脱落酸诱导南果梨花青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脱落酸(ABA)处理对南果梨花青素含量及部分合成关键酶的影响,探索提高花青素含量机理.结果表明:花青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PAL、CHI酶活性极显著提高.脱落酸处理南果梨树体极显著增加了果实花青素含量,花青素合成部分关键酶激活是花青素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宫内伊予柑果实发育期间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宫内伊予柑为试材, 对果实发育期间色泽、色素种类及含量, 尤其是类胡萝卜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果中高含量的叶绿素使果实呈现青绿色, 采前8周起类胡萝卜素开始积累, 采前4周起随叶绿素含量下降黄色得以显现。果实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果皮中, 成熟果实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囊瓣的16.62倍, 总量占整果的83.62%。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 - PDAD) 技术,对采前12周至采收期的果皮类胡萝卜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共分离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3种, 其中7种得到鉴定。在采收期果皮中, 已鉴定的类胡萝卜素中以β - 隐黄质和玉米黄素较丰富, 占总类胡萝卜素的8.00%和6.78%; β - 胡萝卜素不足总类胡萝卜素的1% , 没有检测出α - 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果实成熟过程中β - 隐黄质及玉米黄素含量上升, 并伴随α - 胡萝卜素、叶黄质和β - 胡萝卜素含量下降, 暗示类胡萝卜素的β主链合成能力和β环羟化活性急剧增强, 与此同时, 阿朴类胡萝卜素的出现则表明类胡萝卜素的裂解能力随果实成熟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利用色素比较评价不同菠萝品种的农艺性状,选取定植在江门地区的4个菠萝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金菠萝’的SPAD值和类胡萝卜素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巴厘’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卡因’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黄金菠萝’。对于绿色叶片而言,高叶绿素含量品种的叶色深绿,低含量的叶色黄绿;对于彩色叶片植株而言,花青苷含量起主导作用。4个品种在色素含量方面有较大差异,色素可以作为进行菠萝品种评价和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银川市常见园林树木落叶物候观察及叶片变色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丽华  石雯 《北方园艺》2010,(2):119-123
对20种常见绿化树种进行落叶物候观察及不同时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叶色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物候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相对含量升高,并且叶片绿色逐渐褪去,各色素的相对含量在不同时期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因此,树木落叶物候期及叶色变化与叶片中色素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观赏海棠叶色变化规律与色素组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9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在7—9月利用色差计对其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相角h°)进行测定,并观察叶色变化,分析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品种间的叶色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优良育种工作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利用光谱仪对色素组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的海棠品种在7—9月的色素组分动态规律,为海棠观叶时期的筛选以及改良叶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9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主要表现为7月最为集中,9月局部分散,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多数品种的L*和C*随时间逐步上升,在色度角h°的方向上,呈现整体上移的趋势,并且大多处于90°左右,即分布于h°的黄色区域。在7—9月,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三大色素中叶绿素所占比重最高。由此可见,叶绿素主要决定了海棠叶片色彩的基调,而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给叶片色彩增加了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践踏胁迫对4种园林地被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乐  夏宜平  楼建华  陈菁珏 《园艺学报》2010,37(10):1673-1678
以佛甲草(Sedum lineare)、矮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var. nan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var. radicans)等4种园林地被植物进行践踏试验,比较分析其植株生长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除佛甲草外,几种地被植物践踏后的生长势与翌年恢复性均良好;践踏胁迫后4种地被植物的固定荧光(Fo)图像颜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其中尤以佛甲草最为明显;践踏后6周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均明显降低。两种藤本地被植物络石和小叶扶芳藤在践踏胁迫后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低于对照;两种草本地被植物矮麦冬和佛甲草与之相反。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藤本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强于草本地被。叶绿素荧光特性可用于评定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星  杨舜博  何智冲  金飚 《园艺学报》2017,44(9):1811-1824
介绍了叶色变化的生态适应意义、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生化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和mi RNA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植物色素研究和叶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杏果实成熟期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仁用杏和8个鲜食杏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果实成熟期果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果肉和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根据鲜食杏品种果肉的颜色,将其分为白色果肉组、黄色果肉组和橙黄色果肉组,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肉组间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对果肉颜色与各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鲜食杏,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鲜食杏;二者间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花色苷仅分布于红色杏品种的果皮组织。除花色苷外,不同杏品种间,仁用杏品种果肉和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鲜食杏品种;同一杏品种中,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鲜食杏不同颜色果肉组间果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果肉颜色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相关(r=0.872),与果肉叶绿素、类黄酮和糖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早熟桃夏季红叶现象的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早熟桃夏季红叶现象的生理机制,以采果后叶色变红现象明显的‘早美’和‘春蕾’两个早熟桃品种为试材,分析夏季叶色转变过程中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净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早熟桃果实采收后叶片可溶性糖大量积累,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等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增加。叶片转色初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较小,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叶色转红之后PAL 和CHI 活性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遮阴度对麦冬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邢台市区绿地的麦冬为研究对象,在全遮阴(25%~45%全光照)、半遮阴(60%~80%全光照)、不遮阴(全光照)3种不同遮阴度下,测定并分析麦冬叶面积的大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值。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麦冬的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增加,且叶绿素b的增加率大于叶绿素a,叶绿素a/b的值变小。这表明麦冬具有强的耐阴性,适合于室内摆设和遮阴处的园林配置。  相似文献   

19.
‘金华美女’是从‘贝拉大玫瑰’中选育出的茶花芽变品种,其主要特点是叶色呈现暗红色。分别测定了上述两个品种在4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矢车菊素葡萄糖苷、总多酚、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相同阶段,两个品种间叶绿素a和叶绿素b差异均不显著。认为红叶品种的叶绿素合成途径也正常,排除因叶绿素变异引起的叶色变异;(2)红叶品种‘金华美女’叶片中的类胡萝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叶品种‘贝拉大玫瑰’,可见其积累对‘金华美女’的叶色无影响;(3)在4个时期中,‘金华美女’叶片总多酚、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平均含量仅占‘贝拉大玫瑰’叶片中的相应含量的33.1%、42%和15%,可见变色品种叶片的多酚合成途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4)‘金华美女’叶片中总花青苷平均含量达3.06 mg·g~(-1),是‘贝拉大玫瑰’的7倍。由此可见,叶片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红色类组分的积累和多酚合成途径中无色类组分的合成受阻,是引起‘金华美女’叶色变红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欧承刚  庄飞云  赵志伟  马振国 《园艺学报》2014,41(12):2513-2520
以胡萝卜白色野生资源‘松滋野生’和欧洲橘色栽培品种‘Amsterdam’及其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中的5个不同根色株系为试材,研究其根和叶中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分支点上LCYE、LCYB1、CHXE、CHXB1基因转录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cDNA测序结果表明,松滋野生和Amsterdam之间存在多个SNP变异位点。类胡萝卜素测定发现,Amsterdam叶中α–胡萝卜素含量(87.3 μg ? g-1)显著高于松滋野生(2.8 μg ? g-1),而其β–胡萝卜素含量(122.7 μg ? g-1)显著低于松滋野生(237.9 μg ? g-1)。qRT-PCR结果显示,LCYE、LCYB1、CHXE和CHXB1在不同材料的根和叶中均表达,其中LCYE与根中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叶中叶黄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说明LCYE对类胡萝卜素积累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