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侯全刚 《中国蔬菜》2011,1(9):32-32
青线椒1 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
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 3- 5 与线辣椒
997- 1 杂交选育而成。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
线椒1 号每667 m2 产量达到1 733.1 kg,比对照循化
线辣椒增产12.96 %。2008~2009 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中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
均产量1 575.7 kg,比对照增产12.68 %;生产试验中
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19.1 kg,比对照
增产11.41 %。2009 年12 月青线椒1 号通过青海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2009 年开始
进行示范推广,在青海省循化、贵德、尖扎、乐都等地
区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 hm2。  相似文献   

2.
柳糖一号(原名桂柳01-07)是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F172为母本,CP67/41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经过10年的常规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2007—2009年在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柳糖一号的11月至1月份的平均甘蔗糖分分别为15.53%、15.09%,比对照种ROC16的糖分分别高0.60%、0.68%;柳糖一号的产蔗量分别为88085kg/hm2、95865kg/hm2,与对照种ROC16相当;柳糖一号的含糖量分别为13720kg/hm2,14460kg/hm2,比对照种ROC16分别增产4.33%、5.82%。柳糖一号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王彦琪  乔娜 《长江蔬菜》2015,(24):69-71
为提高大豆种植水平和产量水平,加快宁夏大豆产业发展,从国内多省引进大豆新品种8个进行品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产量为2 638.3~4 091.36 kg/hm2,排列第1位的品种是晋遗42,较对照承豆6号增产13.8%;其余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因此,晋遗42适宜宁夏种植,且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可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萃甜618是以自交系Lv甜-001为母本、自交系Lvh43-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553.8 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3.3%,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59),202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34).  相似文献   

5.
蔬研5号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黄瓜品种. 2010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品种登记编号为XPD012-2010. 该品种肉质致密、脆嫩、心腔小、果肉厚、耐贮运、商品性佳. 1 种植表现 2013年,因院县合作项目,在麻阳县江口墟镇骆子村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早熟示范栽培蔬研5号0.53 hm2,667 m2 产量 4 927.15 kg, 比对照增产16.88%,增值1 696.91元;在绿溪口乡洲上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栽培 0.8 hm2,667 m2 产量4 895.38 kg, 比对照增产19.12%, 增值1 764.88元;两地平均667 m2产量4 908.09 kg,比对照增产17.91%,增值1 737.69元.  相似文献   

6.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7.
婺春1号(原名407)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是1986年春季以80—1070与如皋麻十子杂交的F_2为母本,C—17为父本进行复交,经加代选育,于1988年春季F_4代定型,1988年秋季繁殖种子3.5kg。1989年参加省联鉴,平均亩产166.0kg,比矮脚早增产40.1%,比浙春2号增产17.2%。1990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165.0kg,比浙春2号增产6.7%。1990—1991年,在红黄壤地区巨州市进行区试,平均亩产114.5kg、124.5kg,比矮脚早增产5.0%和2.5%。1992年巨县杜泽镇长乐村红黄壤春大豆示范片,种植婺春1号43亩,浙春2号30亩,据抽样调查结果,婺春1号亩产109.0kg,比浙春2号增产13.0%;高产田块亩产137.7kg,比浙春2号增产9.9%。1993年在红黄壤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婺春1号平均亩产127.4kg,比矮脚早增产35.6%。经各地试种,婺春1号表现熟期较早,籽粒较大,产量较高,株高适中,株型收敛,耐肥抗倒,较抗病毒病,适宜作间套种大豆品种推广应用也可作菜用大豆(毛豆)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2015年在河池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种植的13个品种中,桂经薯09-27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8 711.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60.1%;桂能0903-35号薯干产量最高,达12 217.1kg/hm2,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124.5%。综合得出适合河池市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有桂经薯09-27、桂011-827、桂能05-6、桂能0903-35、桂011-196、桂经薯09-7、桂011-184、东皇1号。  相似文献   

9.
AMOS是黑龙江省九三科研所从荷兰安地公司引进的二倍体多粒型杂交种。2007年进行鉴定试验,平均块根产量50038.5kg/hm2,比对照甜研309增产33.6%,平均含糖率为17.8%,平均产糖量8906.9 kg/hm2,比对照品种增糖29.2%。2008—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50965.2 kg/hm2和53942.4 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9增产20.1%和9.3%;平均含糖率分别为16.4%和17.0%,与对照品种相同和比对照高0.6度;平均产糖量分别为8440.5 kg/hm2和9181.4 kg/hm2,比对照提高20.2%和13.3%。该品种丰产性好、产糖量高,抗褐斑病、丛根病、根腐病,糖汁纯度高。适宜在黑龙江省的绥化、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鄂豇豆5号是襄樊市农科院蔬菜所利用之豇28-2与1784杂交选育的豇豆新品种.2003~2004年在襄樊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品比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081.5 kg,比对照之豇28-2增产27.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进行多点示范,鄂豇豆5号平均667 m2产量2 652.6 kg,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6.5%.2005年通过专家鉴定,2006年通过审定命名.现已累计推广面积约2 000 hm2.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艺文摘》2014,(5):227-236
小苹果‘紫香’的选育及主要性状表现 小苹果新品种‘紫香’是以‘红海棠’为母本,‘赤阳’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2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命名。果实呈短圆锥形,平均果重45 g,最大果重74 g,8月下旬~9月初果实成熟,果实整齐度好,较耐贮藏和运输,丰产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可溶性糖含量11.94%,抗坏血酸含量37.0 mg/kg,可滴定酸含量0.46%。近4 a区域试验点平均每1 hm2产量25860 kg,比对照品种‘金红’增产6.5%,生产试验点2 a平均每1 hm2产量28510 kg,比对照品种‘金红’增产6.41%。植株抗寒、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易栽培管理,适宜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赣豆6号是吉安市农科所选育的秋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在泰和县塘洲镇示范3.7hm2,当年667m2平均产量150.2kg,由于赣豆6号在当地  相似文献   

13.
籽用西瓜新良种靖远大板一号和靖远大板二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靖远大板一号籽用西瓜 靖远大板一号籽用西瓜(原代号85—1),是甘肃靖远县农技中心从甘肃皋兰县引进的兰州籽用西瓜(黑西瓜籽)品种的后代群体中发现的优异单瓜经多年选育而成。199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85~1987年在靖远县旱砂田上进行多点品种对比试验中,平均产量黑西瓜干籽73~76.5kg/666.7m2,比对照(皋兰引进的黑西瓜籽)增产20。0%~27.8%;1985~1988年,在靖远县高湾、大声两乡8.5hm2旱砂田上进行的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干籽)黑西瓜籽72.8~80.3kg/666.7m2,比对照增产 19.3%~21.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4.
"吉能源甜菜1号"是以单胚品系DTN 162-3-11为母本,二倍体多胚品系HRR7为父本,按3∶1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2008—2010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为45627.6kg/hm2,比对照品种HYB74增产7.5%;含糖率为17.2%,比对照高1.6度,差异显著;产糖量为7836.5kg/hm2,比对照提高16.9%;乙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提高18.2%。"吉能源甜菜1号"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于东北西部及蒙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16.
<正>浙鲜9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台湾75航天诱变育成。该品种丰产性好,商品性好,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为浙审豆2015001。1产量表现浙鲜9号于2015-2016年参加杭州市鲜食大豆展示对比试验,2015年平均产量648.7 kg/667 m~2,其中淳安点596.7 kg/667 m~2,萧山点700.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雷山县叶用芥菜地方品种雷山宽叶青菜,由于多年栽培品种较为混杂,植株矮小,产量低,退化较严重。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从2000 年开始,经过6 a(年)的提纯复壮,同时进行营养品质分析,鉴选出叶柄宽大肥厚、营养丰富、产量高、植株整齐、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定名为黔青2 号。2006~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 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黔青2 号3 个试验平均每667 m2 产量2 895.2kg,比雷山宽叶青菜(2 681.6 kg)增产7.9%,比对照贵阳鸡冠青菜(2 573.14 kg)增产12.5%,总氨基酸、钙含量高,粗纤维含量适中、脆度好,丰产性及产品品质明显优于对照。2010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 年累计示范推广逾60 hm2(900 亩)。  相似文献   

18.
2003 年贵州省园艺研究所从独山县收集到一个地方宽叶芥菜材料,由于多年栽种,品种较为混杂,植株矮小,产量低,品种退化较为严重。经过3 a(年)的
提纯复壮,并进行营养品质分析,选出叶柄宽大肥厚、脆度好、营养丰富、产量高、植株整齐、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定名为黔青1 号。2006~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 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黔青1 号平均每667 m2 产量2 614~2 851 kg,比对照贵阳鸡冠青菜(2 369~2 559 kg)增产10.34 %~11.40 %,钙、粗纤维含量适中、脆度好,丰产性及产品品质明显优于对照。2010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青1 号。2008~2010 年累计示范推广逾57 hm2。  相似文献   

19.
哈白5 号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亲本之一V -2-6 是从当地主栽品种生产田中获得的优良单株经连续自交5 代后育成的自交系,另一亲本586-6-4 是从586 中筛选的自交系与958-6 杂交后连续自交6 代育成的自交不亲和系。2008 年春配制组合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哈09-1)表现整齐一致,性状稳定,正反交优势表现均较强,抗病性强,品质接近二牛心;2009~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大白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 m 2 平均产量7 700.99 kg,较对照凯丰2 号增产12.06% ;2011 年参加黑龙江省大白菜品种生产试验,每667m 2 平均产量8 857.91 kg, 较对照凯丰2 号增产8.7% 。2011 年经室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病毒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13 和23.56,表现高抗,同时耐软腐病。2012 年4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哈白5 号。  相似文献   

20.
<正>浙农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9年1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09002。该品种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食用品质佳,适宜在浙江省作春季菜用大豆种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