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草地区域是一个区域性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草地区划实际上是草地自然环境条件、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划的结合,即草地区域规划。科尔沁草地区划以气候类型、草地类型和家畜类型为依据和指标,划分四个区,草地区划各级单位体现了气候—草地—家畜为基本特征的分区系统。  相似文献   

3.
久治县草地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四川草原》2005,(6):42-46
天然草地退化,将导致草地第一性生产力下降,优良牧草减少,草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因此,如何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草地退化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已成为当前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久治县草地资源现状的调查,针对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抑制退化及退化草地改良的对策,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巴基斯坦的高山草地、亚高山草地、温带草地、山前丘陵草地和干旱草地5种类型草地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认为引起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载畜量过大和不合理的利用。通过设立专门的草地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草地管理政策,加强草地管理,采取诸如不同类型草地引入适合的优良牧草品种等,改良草地、增加良种畜的饲养量,以及大幅度减少生产性能差的畜群,对草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及其它相应的措施,使草地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复杂,植物呈多样性。草地与高寒草地和北方草原不同,属南方草地类型,按草地分类可分为山地蔬林草丛草地、山地灌丛草地、山地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农隙地草地五大类。草地利用极不均衡,草丛草地和农隙地草地过牧退化严重;灌丛及蔬林草地较多,而灌丛及蔬林草地处于人烟稀少的中山区,基本无法利用,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草地的自然优势,我们认为南方草原建设重点应放在改良灌丛草地和蔬林草地上,才能释放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调整草地建植结构,增加草食牲畜数量。本文在《草原法》实施周年之际,就重庆市草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草地区域是一个区域性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草地区划实际上是草地自然环境条件,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划的结合,即草地区域规则,科尔沁草地区划以气候类型,草地类型和家畜类型为依据和指标,划分四个区,草地区各划各级单位体现了气候-草地-家畜为基本特征的分区系统。  相似文献   

7.
贵州草地施肥主要考虑土壤特性、工程类型、草地植物种类、草地利用方式等因素。贵州草地多位于喀斯特山区,土层瘠薄,pH值酸性,草地施肥量应高于平原地区。人工种草施肥量高于改良草地,永久性草地应施用维持肥。豆科牧草以磷肥为主,禾本科牧草以氮肥为主,通过施肥措施可调节混播草地组分比例。放牧草地由于家畜粪尿返还养分,草地施肥量低于刈割草地。  相似文献   

8.
刚察县草地面积为71.20×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2%,草地可利用面积为69.07×104hm2,占草地面积的97.01%,构成了以草地畜牧为基础的畜牧业生产。全县共有6个草地类,5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28个草地型,分别占全省草地类组型的66.7%,25.93%和30.11%。在该县的天然草地上退化草地面积37.88×104hm2,占全县天然草地面积的53.20%,全县约有1/2的草地退化,有1/4的草地已进入中度和重度退化,实施草地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草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在全球变化、全球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和1986、2000和2011年黑河流域草地分布数据,采用转移矩阵、草地动态变化度、空间动态度和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近30年的草地变化,并对其未来分布格局做出预测。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1986年草地面积为32997.71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4290.02、6371.80和22335.89km~2;2000年草地面积为23939.46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08.78、5540.01和12890.67km~2;2011年草地面积为24272.50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61.31、5715.01和12996.18km~2,近30年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1986-2000年期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大幅减少,且退化严重,高覆被草地主要向中低覆被草地转换,中覆被草地主要向低覆被草地转换,低覆被草地主要向未利用地转换。(3)2000-2011年期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小幅增加,各类型草地转化面积较少,保持小幅缓慢上升趋势。(4)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22年黑河流域草地面积为24449.58km~2,高覆被草地、中覆被草地和低覆被草地面积分别为5560.28、5657.65和13231.65km~2,与2011年相比呈增加趋势,但下游地区草地面积和覆盖度依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日益加剧的草地退化威胁着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草地分类经营从区域全局的角度协调了草地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有效遏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研究在估算和分析青海省草地生态和经济两大收益的基础上,提出用收益差异指数(BDI)划分草地分类经营区,将青海省草地分为保护性草地和生产性草地两大类。其中保护性草地面积为2.841 4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6.27%;生产性草地的面积为3.299 0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53.73%。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分类系统而编制的农业部《草地分类》行业标准在各省区草地资源清查中广泛应用。然而20世纪80年代四川草地普查中应用的草地分类系统与当时全国草地分类系统不完全一致,不利于四川草地资源清查与信息交流。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原四川省原天然草地分类系统进行了归并,形成了与原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及农业部《草地分类》行业标准相统一协调的四川省天然草地分类系统,具较强的实用性,促进了四川草地清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草地资源监测是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草地资源的监测,了解草地生产力变化、资源数量动态等,可为制定畜牧发展及草地利用规划、核定草地载畜量、保持草地资源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江西草地资  相似文献   

15.
周寿荣 《草地学报》2004,12(2):150-157
介绍了国际草地会议的历史及其对世界草地科技发展的影响,内容包括:会议起源,历届会议概况和历史情节,世界草地科技发展的地域差异,草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国际天然牧地会议与国际草地会议的关系,国际草地会议对世界草地学术组织、草地农业发展和草地学家成长的影响,国际草地会议和国际天然牧地会议对我国草地科技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辛有俊  吴阿迪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2,21(2):57-61,68
对天然草地进行类型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草地资源。在草地分类过程中,主要包括草地分类单位及标准的确定和同一分类单位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区分归类。目前,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和划分标准,是按照【1988】农{牧草}字104号部颁标准,即《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制定,在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青海省天然草地的实际,同时还参考了《1:100万中国草地资源图草地类型图例系统》,最终形成了青海省草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7.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青海草地类型在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中的归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现行的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主要依据<青海草地资源>,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青海省在全省草地资源调查中,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制定的草地分类系统,编写了<青海草地资源>,将青海全省天然草地划分为9个草地类、9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由于<青海草地资源>成文早于<中国草地资源>,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与<中国草地资源>不同,导致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差异很大.为了统一规范青海草地分类系统,与全国草地分类系统相一致,现将青海省原用的草地类型归并其中,形成包括10个草地类、8个草地组、167个草地型的青海草地分类系统,通过今后的草地资源调查实践,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青海草地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藏东南地区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藏东南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揭示当地草地的分布、组成结构、类型等资源特点。以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生物量和利用特性,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地草地奠定基础,并为政府部门和畜牧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结合草地实际状况和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发挥草地的生产潜力,进而建设和管理好草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利用南方草地资源,对四川嘉陵江中游河滩草地面积和江陵坝草地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河滩草地资源丰富,但生产力和利用率比较低;通过比较本地区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说明本地区河滩草地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论述了该地区开发河滩草地,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