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是我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67万公顷以上,但都是播种普通玉米杂交种,今年安排利用全息综合高新技术配制玉米杂交种与同品种普通玉米种产量比较试验,目的是观察研究全息综合高新技术在玉米上的增产潜力。1试验材料第一组:农大108(全息)农大108(非全息)第二组:鲁单50(全息)鲁单50(非全息)第三组:鲁单981(全息)鲁单981(非全息)第四组:丹玉26(全息)丹玉26(非全息)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在牡丹区黄堤镇晁庄村。本试验小区长23m,宽14.5m,小区面积333m2,每小区20行,行距72.5cm(麦田套种),密度为3000株/667m2,每小区1500株,每行75株,…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夏播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为试材,设置5个种植密度(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和15.75万株/hm2)及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大108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种植密度为13.50万株/hm2时取得最大值;经ECK处理后,农大108不同密度下单株性状和群体质量均有改善,其青贮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5.75万株/hm2时。研究表明,ECK能缓解夏播青贮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为实现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试验根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栽培措施设置4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寻川西高原春玉米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零肥模式提高了80.03%、39.62%,13.73%、11.9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干物质的积累与...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印江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均仅次于水稻,是加工和饲养业的重要原料。目前,主推品种农大108、黔原3号等推广多年,抗性和丰产性均有所下降。为解决玉米当家品种抗性下降,产量不稳的矛盾,于2002年引进了临奥1号、海禾1号、正大819等7个优良玉米新品种筛选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杂交玉米新品种责单8号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植株性状有不同的影响,适当的栽培密度是获取高产的关键。大面积生产中,在中等肥力情况下贵单8号种植密度以4100株/667m^2左右为宜,能确保高产稳产,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密度、栽植方式与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于2007--2008年在抚市镇进行了密度、栽植方式与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各因素中,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每畦种植行数次之,而氮肥用量影响较小,最优组合是密度种植4000穴/667m^2,采用垄栽,每畦种二行;氮肥每施纯氮10kg/667m^2。  相似文献   

7.
农大108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大108是一个优质、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密度水平下,该品种的产量性状、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密度变化对农大108的生育期、株高、倒伏率影响不大;而对果穗性状影响较明显。密度增加,果穗变短,秃尖增大,穗粒重从170g降低到96g,千粒重从332g降低到287g。产量与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0.25979X^2 2.26722X 0.15694。  相似文献   

8.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对郑单958不同密度的技术效应进行了研究,不同密度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呈抛物线关系,干物质积累、根系伤流液与生长动态密切相关,又受密度大的影响,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郑单958适宜密度为7.5万株/hm^2,适宜叶面积系数为5~6。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在较低施氮量下,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和复合肥)不同施用量(0、90和180 kg N/hm2)对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农大108氮素吸收、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植株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与氮肥利用率(NUE)下降。同等施氮量下包膜尿素与复合肥较普通尿素NUE高,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尤为明显;氮素阶段性累积规律,两品种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均具有基因型差异。播种至吐丝后21 d氮素累积量太大对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氮素累积有一定抑制作用,郑单958表现特别明显;氮收获指数(NHI)具明显基因型差异,郑单958较农大108高近6个百分点。施氮使郑单958 NHI显著降低,农大108变化不明显。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尿素与复合肥处理NHI较低,在郑单958施90 kg N/hm2与农大108施180 kg N/hm2时差异达显著水平;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叶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后21 d至成熟期,茎鞘氮素转运主要在吐丝至吐丝后21d;肥料氮主要在吐丝前发挥作用,且最主要是在12叶展至吐丝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氮素累积量差异在吐丝前后达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播量、密度、施氮量对水稻新品种杰优8号株型、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播量,2个密度条件下,对应各处理在拔节期单位面积最高分蘖数、成熟期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形成好的株型,构建合理的群体,创造高产结构,有利于水稻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新品种杰优8号可获得9 958.5 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黑马603的适宜种植密度,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2010~2011年度连续两年对黑马603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两年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青贮玉米品种短缺及其配套栽培措施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2年来我地区先后引进并筛选出龙辐208、中原单32等青贮玉米新品种,在进行品种试验的同时,进行了密度试验,试验的成功为红兴隆分局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局的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湘南丘陵山区玉米引种稻田春播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华  陈冬林  陈晖  刘善臣 《种子》2005,24(3):68-69,72
对10个从外地引进的玉米新组合进行稻田春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奥玉3102、辽单33、DY26、蠡试2101等4个组合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整齐度好,纹枯病轻,大小斑病轻度或偏中发生,秃顶少,青杆成熟,产量明显高于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农大108,可在永州及相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给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每个品种下设置2个种植密度(6.75,8.2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80,240,300 kg/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2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氮素利用效率则降低。在不同密氮组合下,先玉335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本研究条件下,2个玉米品种在密度为8.25万株/hm~2,施氮量为240 kg/hm~2组合下,均可以同步协调实现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北省玉米种植区气候复杂多样的现状,通过在邯郸、石家庄和唐山 3 个生态区对国审玉米新品种德丰 C919进行 5 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生态区德丰 C919 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郸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75000 株 /hm2 左右,石家庄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 82500 株 /hm2 左右,唐山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 75000~82500 株 /hm2,为德丰 C919 在河北夏播区构建更加精细具体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合理密植是建立玉米高产群体的核心,也是发挥良种增产潜力的重要栽培措施.有关研究表明,玉米增产措施中,密度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17.8%.玉米适宜密度的确定受品种、肥水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陕西现有基础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达到高产超高产的目的.本试验采用了3个优良玉米品种,在充分保证肥水供应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群体密度试验,明确各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并进一步探讨密度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充分挖掘玉米高产群体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地处贵州高海拔山区的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之一,我省于2010年进行了以下8个玉米新品种及栽培密度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密度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定适宜的密度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探讨农大364在750kg/667m2产量水平下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提供合理的密度依据,2001-2003年进行了农大364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明确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协调的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原因,对提高水分限制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陕西长武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栽培、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产量平均达7.7、9.2、11.7和10.6 t hm-2,高产模式较对照产量分别提高20.1%、52.9%和37.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8%、60.9%和45.1%。与当地农户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提高了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和光化学猝灭(qP);延缓了叶片衰老;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29.0%、82.3%和56.1%。结果说明通过地膜覆盖、增加密度和氮肥运筹等关键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实现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30%以上的目标;其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显著增强玉米花后叶片光捕获能力与光化学效率,延缓叶片早衰,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紧凑型玉米6个处理的密度试验,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能够取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6个试验处理栽培密度中,以5500株/667m^2产量最高,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