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渔业动态     
日本自民党听取有关渔业团体遭受大型水母损失的现状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由民主党的大型水母对策本部10月19日在东京自民党总部召开了听取有关渔业团体遭受大型水母损失现状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除了了解遭受大型水母损失的现状外还对今后对大型水母的对策进行了研讨。自民党参院会长和政调会长等负责人都出席了会议。出席的自民党议员代表指出:应查明大型水母大量出现的原因和游来日本周边水域的原因,并应提前拿出驱除和处理大型水母的对策。出席的有关渔业团体代表指出:现下,在渔业生产上由于资源的减少,鱼价的低迷,燃油价的猛涨,使渔业…  相似文献   

2.
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中的某些大型水母是中国烹调业中的美味佳肴。也是治疗高血压和枝气管炎等人体疾病的良药。在中国沿海,商业性开发利用大型食用水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日本西部和朝鲜南部也有小规模的水母渔业。自1960年以来,水母渔业在东南亚开始发展,自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输入日本的产品曾超过从中国和朝鲜进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东海北部及黄海海域发生大型水母连年暴发的现象,海域生态严重恶化,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大型水母暴发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并列举了大型水母暴发的成因;对国内外大型水母生活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建议模拟海洋环境即在各种环境因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大型水母的生活史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温度及饵料丰度对大型水母生长发育各阶段影响的研究可以补充完善沙海蜇的暴发机理。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学》2005,24(2):F003-F003
2004年在辽东湾水域一种大型灾害性水母首次大范围爆发性增殖,因其生长过程中分泌毒素并缠粘网具,对海洋渔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被称为继赤潮之后又一场生态灾难。2004年7月在海上调查时首先鉴定为霞水母,霞水母为属名,而非种名,在我国沿海已发现4种霞水母,分别为白色霞水母、  相似文献   

5.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中国沿海、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1-4]。海蜇是近岸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大型水母,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之一,食之具有降低血压,消痰散气,预防肿瘤、动脉硬化等功效[5-10],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色霞水母的形态与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在辽东湾水域首次爆发了一种大型灾害性水母,据笔者鉴定为白色霞水母;本文描述了白色霞水母的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东、黄海大型水母及其调查监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东、黄海出现的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并阐述了近年来影响渔业生产的有害水母的发生、移动和分布情况,简要分析了其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2003-2007年在日本本州西侧的日本海连续5年出现了大量的大型水母,其中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的,给日本在日本海的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危害。然而,2008年在日本海大体上没有大型水母的身影。据说,在水母的起源水域也很少见到水母,水母的发生生长机制完全是个谜。然而,有关水产人士认为,2009年以后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9.
夏初辽东湾海蜇放流区大型水母和主要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大型水母的高密集区往往位于浮游动物高丰度区的附近。  相似文献   

10.
东、黄海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及其可能成因浅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根据东海区拖网调查结果以及对海上捕捞渔民的走访调研,初步分析了东、黄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生活史规律以及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且从海况特征、渔业资源发生量等方面探讨了水母暴发的可能原因,认为大型水母的暴发与全球海洋环境特征变化有关,应从大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分析和研究大型水母的发生和消长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东海区夏、秋季大型水母分布区渔业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丁峰元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20-128
本文根据1999~2004年的夏季和秋季东海区大型水母和渔业资源的状况,分析了大型水母分布区内的渔业资源特征。结果表明大型水母夏季主要分布于30°30′~33°00′N间,秋季主要分布于32°00′N以北海域,并呈现由夏季到秋季逐渐往北转移的趋势;2003年是大型水母数量最高的年份,该年水母主要分布区内的渔业资源种类数最少,CPUE最低,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也最低;2003年夏季水母高发区内渔获种类的优势度也较其它年份发生了显著变化,优势种变为黄;2003年水母高发区内带鱼、小黄鱼和银鲳的当龄鱼较少,银鲳的肥满度增加,小黄鱼的肥满度降低,而带鱼的肥满度未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对水母高发区内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并对水母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沿海自2008年起水母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渔业生产、破坏近岸旅游业。2012年对河北沿海大型水母进行调查,设置了34个站位,对大型水母生物量和种类、海洋理化因子、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及分布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型水母种类4种,其中沙海蛰生物量最大,其次是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生物量最低。沙海蜇数量均较去年增多,秦皇岛沿海、渤海湾沧州沿海,滦河口数量最高,达到了15~75t/km2;其次是渤海湾,为7.6~15t/km2;最低的为0.5~1.5t/km2。近岸海区营养盐含量较远海高,营养盐含量高的地区水母数量居多,说明水体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母数量增长。浮游植物数量、浮游动物数量与水母分布图分析发现,水母数量较多浮游动植物数量均较少,说明水母和浮游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大型水母暴发成为海洋灾害性事件的又一重大问题,水母监测已经作为海洋监测工作的重点监测内容。要避免水母暴发,减少水母暴发带来的负面影响,监测和捕捞只能治标不治本。挖掘水母利用价值,提升水母利用率,才是预防水母暴发的有效措施。本文对秦皇岛近海海域水母种类进行了综述,对水母暴发的危害进行了概述,对水母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提升水母利用价值、减少水母暴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外篇     
大型水母使日本鲭鱼围网渔船苦不堪言大型水母进入定置围网已严重影响日本鲭鱼捕捞业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2005年年底水母异常多,在船上进行挑选与去除的工作占去很多时间,而鲭鱼从运搬船转移到卡车的时间则比平常多了3倍~4倍。在太平洋鲭鱼旺季时,鹿岛滩海域形成了渔场。2005  相似文献   

15.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16.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 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洋大型水母生态灾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技术。离岸海域,性未成熟的大型水母可使用绞碎装置进行处置,当水母生物量5kg·m~(-3)时对水质基本无影响,5~73kg·m~(-3)在绞碎3d后水色可恢复清澈,7d后水质各指标可恢复正常。针对海水浴场和工业取水口等近岸海域采用本文设计的水母收集系统理论可行。依据潮流动力学设置拦截网具,将收集到终端的大型水母依据生物学特点,利用气泡将其悬浮,最后收集到水母渠进行药物杀灭。该系统既避免了因盲目打捞造成截断触须对游客的伤害,又可达到根除水母后代效果。浓度0.3×10~(-6)的"海鞘清"在24h内可杀灭水母,对其他生物基本无影响,对于水交换条件较好的海域,本文认为使用低于3×10~(-6)"海鞘清"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张万磊  李莉  张建乐 《河北渔业》2015,(2):16-18,57
根据2009-2011年秦皇岛海域浮游生物、大型水母拖网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和历史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出现水母、浮游生物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秦皇岛海域出现的水母有30种,其中刺胞动物门2纲5目17科,栉水母门1纲1目1科;大型水母包括沙蛰、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四种,对滨海旅游业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秦皇岛海域浮游植物物种数量和密度未发生显著变化,浮游动物物种数量和密度变化也不大。  相似文献   

19.
管水母是水母类的重要组成之一。虽然它的种类并不很多,但是它的数量却很大。例如:双生管水母(Diphyopsis chamissonis),和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oa)在我国浙江沿海,不仅在水母类的数量上它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整个大型浮游生物组成的数量上,  相似文献   

20.
大型水母暴发已经成为造成海洋生态灾害的突出问题,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渔业产出城市,近岸海域的水母暴发已经对旅游业和渔业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有助于减少水母暴发引起的海洋灾害性事件。本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危害进行了概述,对水母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母暴发防治对策,以期为预防秦皇岛近岸海域水母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