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山东和河南花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现代竞争力理论,从成本与价格、规模与效率、土地成本等方面,对山东和河南花生产业在加入WTO前后10年间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作为传统经济作物,山东、河南花生生产与其他主产省相比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也具备一定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但是随着国内其他主产省对花生产业重视程度的增加,山东、河南花生生产面临着国内竞争力下降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2015~2018年全国10个优势主产省份的向日葵及油料作物生产数据,选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对我国向日葵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进行科学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向日葵生产正呈现出向局部集中的发展趋势,不同向日葵主产省份的比较优势指数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霍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9-9120,9155
介绍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概况,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在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上与全国相比并无显著优势,但玉米、高梁、大豆等作物同全国相比具有规模优势。针对这一结论,对优化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未来粮食增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玉米、薯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小麦、玉米、薯类、花生、芝麻、烟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对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市农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周口市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运用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等指数,并用要素比例分析法对周口市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2016-2020年5年的统计数据对10种作物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周口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排序为大豆>瓜果>甘蔗>小麦>蔬菜>玉米>棉花>花生>烟叶>油菜,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大豆、甘蔗和瓜果等的农产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花生、油菜、棉花、蔬菜和烟叶等农产品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了周口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依据,建立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即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生、烟叶、果用瓜在河南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芝麻、棉花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玉米和蔬菜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水稻、谷子、高粱、大豆、薯类、油菜籽、糖料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压缩没有比较优势的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生产结构为目的,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省近5年来的种植业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主要农产品中稻谷、花生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棉花、花生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总体来说,河北省在棉花、花生、甜菜的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利用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资源禀赋系数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全国主产省份(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山东省苹果主产市的资源禀赋优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山东省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外生性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6年相比,至2015年山东省苹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上升了8.24%,呈逐年微增趋势;(2)与河南、河北和辽宁相比,山东省苹果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7个苹果主产区效率比较优势均有待提升;(4)山东省苹果生产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烟台市和威海市;(5)山东省苹果区域比较优势受其内生性因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生性因素——技术和管理、市场环境和产业化经营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2005~2010年度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22-14624
运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2005~2010年的6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规模、效率、效益和综合4个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辽宁省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中,玉米和花生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玉米综合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益优势指数小于1;花生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豆综合优势指数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它的效率指数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规模指数太小;甜菜和棉花同样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棉花虽然效率优势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棉花的规模呈极端劣势,也说明种植规模太小;烤烟规模优势指数变化不大,但效率优势指数变化很大,说明烤烟种植风险很大,不宜多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①鼓励和扩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生产;②由于棉花的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可以适当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③烤烟的种植风险较高,不宜种植;④大豆是东北的优势传统农作物,所以效率和效益指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是规模优势太小,应该大量扩大大豆的生产面积;⑤缺乏比较优势的甜菜,可以适量调减种植面积,用于调节自然资源配置而加以种植。  相似文献   

12.
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我国薯类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方法】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年间青海、贵州、重庆和浙江的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上海、天津、吉林和西藏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贵州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结论】耕地灌溉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江苏省水稻生产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1980~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小于1,3个比较优势指数均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与省内主要粮食作物相比,2001~2010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高于小麦和玉米,平均规模比较优势高于玉米而低于小麦;与全国其他9个水稻主产省相比,2001~20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分别处于第7、第7和第5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稳定规模比较优势,提高效率比较优势,以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水稻生产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地区燕麦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算张家口地区燕麦生产的比较优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燕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利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分别对该区燕麦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燕麦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为5.81,说明燕麦与该区其他主要农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基于此,提出了优化燕麦生产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花生、棉花、甜菜)3种主要经济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花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棉花有效率优势,但综合指数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尤其规模指数;甜菜各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处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三种经济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1996—2021年全国及22个省份烤烟的产量、播种面积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我国22个烤烟主产区域烤烟的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的生产集中度相对稳定,集中度排名最高的是云南省;具有较高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数据显示,湖南生产规模指数逐渐在上升;同时,我国规模比较优势较集中,多数集中在0.5~1.0之间;效率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0~0.5之间,排名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我国各省份的烤烟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波动幅度不大。根据全国及各省份的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数据把各个省份分为“三高省“”两高一低省“”一高两低省份“”三低省”四种类型,并根据四种类型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2012—2016年江苏省13个市6种主要农作物以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分析,确定江苏省区域优势作物。结果表明,江苏省稻谷比较优势市有8个;小麦比较优势市有7个;玉米比较优势市有5个;大豆、花生、油菜籽比较优势市各有4个;同时确定江苏省13个市各自比较优势作物和劣势作物,并指出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市和作物,使在具规模优势同时,提升效率优势,为江苏省农作物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丽君  滕海燕 《甘肃农业》2009,(5):42-42,55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青海省各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杂粮(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胡麻、油菜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根据研究院结果确定了不同地市具有各自优劣势作物的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12年辽宁省粮食作物生产数据,选取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与分析,从地级市层面对现阶段辽宁省玉米生产的不同优势主产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木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FAO数据库为测算数据,以全世界为参照,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效率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测算了广西木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在世界前15位木薯主产国(地区)及东盟其他国家中,广西总产排序14位,生产集中度指数为0.553,排第15位,不具有比较优势;效率优势指数数1.913,排第3位,具有强比较优势。综合优势指数1.292,排名13位,与南美和非洲国家比具有较弱综合比较优势,与周边国家比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