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管理机制能否顺利的运行主要取决于矿山机电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势态。实际的开矿工作中,需要相关技工与项目管理人有针对性的为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最大限度的保证矿山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得到及时的预防,从而为矿山机电的安全运作提供优良环境。文章旨在阐述矿山机电安全管理工作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文玲 《湖南农机》2012,(7):163-164
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问题矿山生产的关键问题。在目前矿山事故频繁发生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在对事故致因理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矿山事故成因,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从而为探求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机科技推广》2013,(5):20-20
4月23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该试验区将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4.
采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消除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对治理区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经过室内综合分析、整理与研究,依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制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技术方案并实施,以全面恢复治理区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其次,根据其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感知盲区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安全距离模型对感知盲区内的潜在障碍物进行自车速度控制,达到主动避撞的目的。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可以较好地表述感知盲区的运动特征,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潜在障碍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主动避撞算法提高了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感知盲区内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双标倒垂是将双金属管标与倒垂线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变形监测系统,近几年来,双标倒垂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变形监测系统中已有过不少的成功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广东省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双标倒垂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对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姜斌 《农业工程》2020,10(1):31-34
对无人驾驶拖拉机主动制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感知系统及云平台防碰撞模块进行了研究。将主动制动控制系统与环境感知系统及云平台防碰撞模块相结合,实现了无人驾驶拖拉机主动制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保证了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机电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和机电技术非常广泛地应用在矿业发展中。矿山企业兴起的时间不长,由于管理矿山企业的机电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基础还比较弱,在生产和施工管理中因为技术达不到标准而出现问题,比如在矿山工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机电安全问题,机电安全在矿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机电设备存在隐患,导致工作过程中发生故障,矿山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工人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针对机电安全的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动化技术,对矿山机电安全控制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维护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为矿山企业增加收益,同时也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冷冻食品加工中工人操作时手部被割伤的风险,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切割机安全防护系统识别技术,系统利用彩色相机对切割机工作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以锯条位置为参考点设置不同的危险区域,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工人操作时的手套颜色受照明影响大,提出拮抗色感知颜色特征提取与高斯混合模型分类相结合的目标颜色识别方法,对手套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检测,通过形态学处理与特征量统计判定最终结果,判别工人手部所处的危险等级。实现了整个切割机的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照明条件下的手套颜色特征,相比HSV和CIE Lab颜色空间,降低了图像处理时间,单幅图像处理时间为39.18 ms,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满足了安全防护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消费者角度考查B2C网络零售商伦理问题及其后续影响,建立消费者对B2C网络零售商的伦理感知与网站信任、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B2C网站的伦理水平对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均具有正向显著联系,且与感知风险具有负相关关系,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能够增强购买意愿和降低感知风险。将伦理感知与消费者行为相结合,弥补相关领域研究不足,启示B2C零售商重视伦理行为,提升消费者伦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温室园艺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温室环境管理中,促进了温室环境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面向物联网的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需求,分别从温室环境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决策服务3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今后在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魏霞 《农业工程》2019,9(2):19-21
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是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运作方式。从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了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的运作方式,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物联网农业系统的总体结构构成、硬件设施设计和软件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链将初见雏形,它将在我国农业自动化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设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概况和相关技术,通过对设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现状的分析探讨,发现了实际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联网的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现代温室监控与管理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室智能监控系统。系统由现场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和数据库3部分组成。采用基于分布式CAN总线的硬件系统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设备控制,将分布图法应用于采集系统离异数据的在线检测。为了提高远程监控子系统的响应速度与交互性,采用了基于异步Java Script和XML技术(Ajax)的Web数据交互方式。结合温室环境调控的特点,将基于混杂自动机模型的温室温度系统智能控制算法应用于实际系统,实现了温室环境的自动调控。为保证设备控制的安全性,采用轮询法实现了现场监控子系统和远程监控子系统中设备状态的同步,并将基于Zernike矩的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双向型设备的状态检测,实现设备的自动校准。试验表明系统数据传输稳定,环境调控可靠,满足现代温室智能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将物联网技术作为汽车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载体,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生产线的各工位上,实时地、动态地显示各工位的车型、装备等信息,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总装线物流情况,控制物流需求,以便物料能及时、适量地送到需要的位置,实行拉动式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施肥方式中,存在基肥施用量大,盲目施肥,氮、磷、钾单一品种化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土壤养分不均衡,影响到农作物增收等现状,借助物联网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选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和基于FFT算法及小波变换的光谱微弱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的变化,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农业土壤养分情况,并智能控制自动施肥执行端施肥。为此,进行了样机试制,并运用于不同的农业土壤,包括褐土、红土、黑土等进行养分监测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农业土壤养分监测及施肥系统可稳定运行,精准施肥,能满足不同农业土壤的精确施肥。本系统可指导科学施肥,提高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减少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波  石平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259-265
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丰富,传统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的现状,将RFID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水产养殖领域,提出了基于RFID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产品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实施方案。根据水产品养殖基本流程,对水产品养殖环节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水产品生长的环境因素并确定出进行水产品高密度养殖的最佳环境,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检测与传输误差、闭环控制精度、反应速度等性能均达到了实际项目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误差在±0.5℃范围内,溶氧量误差在±0.3 mg/L范围内,pH值误差在±0.3范围内,系统传输数据的正确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在多个地点种植,评价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品种审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区域试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会对试验质量造成影响。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的参试品种数量庞大,增加了工作量,区域试验所面临的问题更为明显。为此,以物联网为基础,建立了水稻区域试验的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的信息感知层收集气象、环境及水稻生长信息后通过网络传输层发送到信息管理层,分析之后为区域试验的农艺操作和结果判定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采集的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水稻抽穗期数据与实际接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系统对水稻抽穗期的评估最为准确,可以代替人工操作,极大地减少区域试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人口的增长性决定了城市居民很难获得私有的植物栽培土地。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和特殊环境用户对高品质绿色蔬菜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抽屉式家用蔬菜生长柜方案。蔬菜生长柜以每一抽屉为一控制单元,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调节控制设备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感知和调节,满足不同蔬菜在不同生产阶段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环境因子需求。其环境因素的控制曲线保存于柜体的控制系统中,可通过物联网更新升级。研究结果表明:蔬菜生长柜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作物生产计划性强,生长速度快,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其多层式立体栽培方式可以节省60%~80%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