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林绿化工程是提高半干旱地区绿化面积绿化水平最重要措施。边远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本高、树木生存困难,要积极整合管理区域、完善调控机制,优先发展乡土树种和农村绿化,采取大面积绿化造林。分析半干旱地区绿化造林的现状,提出了提高绿化繁殖效果的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华安县引种山桂花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桂花为热带树种,天然分布在云南南部和东南亚等地,2003年作为隔离带树种引进栽培,因表现好,后逐年引种栽培试验。造林结果显示,山桂花能适应华安的立地和气候条件,生长表现优良,在较差的立地上也生长良好,可以作为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的待选树种,也可以作为绿化树种加以大力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香格里拉城市面山立地类型和造林绿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面山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海拔城市面山应采用多树种绿化、蓄水保墒、集水整地、滴灌造林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安顺市环城林带绿化建设工程的绿化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中的立地类型划分、树种选择、造林类型及混交设计、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后期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酸枣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又名棘、山枣、野枣等。属鼠李科、枣族、枣属。在我国分布广,耐瘠薄,是干旱草原,山地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水土保持的优选树种。通过利用野生酸枣种子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总结育苗技术和方法,为提高荒漠化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拓展造林空间,降低造林和抚育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困难立地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根据我省自然地理区划,提出了不同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沿海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963年以来,研究引种和选择最适宜生长又能发挥最佳效益的树种,同时研发经济适用的绿化造林技术措施,不需置换优良土壤,也不需人工浇灌水,做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化。先后攻克了岩质海岸岛屿、粘涂重盐碱地、感潮带滩涂、医化工业园区、废弃露矿区等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8.
拉萨北山地区人工造林绿化树种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为了让拉萨及周边山体绿起来,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拉萨及周边造林绿化树种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拉萨地区造林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试验区的立地进行了分类及评价,据此选择了适宜该区域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型造林绿化树种主要以杨柳科、松科、柏科、蔷薇科及蝶形花科为主;(2)灌木主要以蔷薇科和蝶形花科为主。目前,拉萨地区的造林绿化效果总体上还不够好。因此,在树种选择上应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后,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等地块已逐步进行了造林,目前,造林地块多为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适合当地困难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为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小范围内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渭北黄土高原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的荒山荒地多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困难立地。本文在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困难立地类型及其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本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做了系统阐述,以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绿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11年对辽西北6市14县造林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十一·五”期间,辽西北地区共完成困难立地造林89 666.67 hm2,目前保存33 866.67 hm2,保存率仅37.8%,平均成活率58.7%;总结出困难立地造林的成功经验;着重分析了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的原因;提出了8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半干旱立地是山西北部造林绿化面对的主要难题。从适地适树、就近培养乡土树种、良种壮苗造林以及提前安排预整地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太行山山地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组合立地类型、各林种立地范围及参考树种进行探讨 ,并对太行山山地不同防护林营林模式、整地方法、造林密度、栽植技术等营林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总结 ,旨在为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现状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会泽县的林地现状,分别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困难立地造林的树种选择、技术措施;分析会泽县的林分现状,提出了加强新造林地管理、重视病虫害防治。坚持造、管并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北方石质低山阳坡造林的好树种—栓皮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低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石质低山阳坡土壤干旱、贫瘠、土层薄、石砾多,造林比较困难,尤其是不易确定造林树种,因为一旦树种选择不当,不仅造林成活率受到影响,而且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造成种苗、人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土地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北方石质低山阳坡造林中,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对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皖东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演替趋势与树种的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 ,由于在生理上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较好适应性 ,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9.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大凌河干流的立地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现有植被特点进行造林模式的设计,提出了模式设计原则、树种选择和不同立地类型模式的选择要点,为大凌河干流的生态治理和造林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