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浩 《中国林业》2010,(7):38-38
<正>林地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但是长期以来,集体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集体林地生产率低下,集体林业没有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是山区县、老区县,面积240.2万亩,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林地面积105万亩,集体林地面积98万亩。全县耕地少、林地多,林地是农民赖以增收致富的基础,也是农村发  相似文献   

3.
林地资本化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它可使林地资产变为流动资本,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增收。锦屏林地资本化改革现有三种模式:兼并、抵押和租赁。通过改革收到投小报大、减员增效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彭佩花 《绿色科技》2015,(4):122-123
指出了泸水县依托林下种植,盘活了林地 ,拓展林地空间价值 ,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林下种植已经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鲁掌镇林下种植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产业互补、结构调整,促使林下种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是山区县、老区县,面积240.2万亩,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林地面积105万亩,集体林地面积98万亩。全县耕地少、林地多,林地是农民赖以增收致富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加快林地流转发展林业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攸县大胆探索森林、林木、林地有偿流转,取得了显的成效。全县共有偿流转林地3400公顷,盘活资金1.2亿多元,农民人平增收128元,林地效益日益凸现,走出了一条以林建林、以林兴林的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杨树人工林下种草养鸡生态循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地内种植优质牧草,饲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土鸡,开展"林下种草—牧草养鸡—鸡粪肥土—促进林地土质的改善—促进林木生长"的立体开发模式,可改良林地,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耕地,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齐联 《湖南林业》2009,(5):4-5,7
湖南经济发展志在“弯道超车”,怎样超?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多次强调指出,动力点是提升湖南的生态优势。林改,让湖南林地林木迅速升值。如果全省1287万公顷林地,每公顷产值从现在的300元增加到1500元,就可使全省农民增收154.4亿元。湖南林业,吸纳了130万返乡农民工务林创业,成为农民安心就业、持续增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针对集体林地和林农在农村实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促进林农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集体林改后,林农成为林地的经营者和林地资源的利用者、保护者、责任人,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慈利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地面积24.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8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76%,林地占版图面积的71%。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念好"山字经",认真做好林下经济这篇"文章",是当前慈利县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1.
务川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从事林下土地资源开展林、农、牧等多种经营,合理种植、养殖,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以短养长,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从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林下经济模式入手,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探索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抚顺市林地经济品种齐全,经营方式多样,很多林地经营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问题,为了探讨林地经济由个体发展向合作化、标准化转变,开发新型林地经济管理模式,增加林农经济收益,该文通过实例探讨专业合作社向合作化、标准化生产转化的优势,破解产业瓶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旨在为提高农民组织化意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陕县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东风,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山林大做农民增收文章,全力培育3个亿元林业大产业。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与林区和谐。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经营管理林地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林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所属的林地养鸡基地在当地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节能高效、综合利用的林地养鸡模式,2011年,公司组织开展了二期林地养鸡技术试验,力争通过试验研究,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探索出一套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林业》2012,(2):13-13
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开鲁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集体林地实现了"林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林农有了林地、林木的自主经营权,经营林地、林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发展林业来增收致富,成为  相似文献   

17.
甘肃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弘 《中国林业》2011,(14):38-39
甘肃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地型高原省份,山地面积大,山区、林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全省现有林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2~3倍,充分发挥林地潜力,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发展林业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同时,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直接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使林木、林地等成为他们创业致富的重要资源,也为发展林业产业、农民群众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前濮阳市林地面积已突破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随着林地郁闭度逐年增大,林业与农业争地、林下土地资源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已是广大林农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重大举措。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林地养鹅是充分利用林下自然空间条件,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提高林地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林地饲养商品鹅,证明林地养鹅可以明显增加杨树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同时出栏2 500羽商品鹅,获得利润6万元左右,平均每667 m2每年可增收6 000-9 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