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招鹰控鼠是利用鼠类天敌食物链关系,在鼠害草地上建立鹰架招引鼠类天敌控制鼠害。作者结合长期实践经验,通过对鹰架制作工艺、安装方法等进行改进,提高了诱引鹰类天敌和控鼠效果,提出了适合甘南高寒草原招鹰控鼠的规范化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探索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途径,通过人工在天然草地上建立鹰架、鹰墩招引鹰类灭鼠的办法,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鹰架招鹰技术控制草地害鼠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不同鹰架(巢)杆的高度、鹰架(巢)间隔距离布局以及控制效果等的研究,对应用鹰架招鹰控制草地害鼠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m高的鹰架(巢)招鹰效果要比3m、4m高的鹰架(巢)要好,且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探索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途径,通过人工在天然草地上建立鹰架、鹰墩招引鹰类灭鼠的办法,控制害鼠数量,达到灭鼠的目的,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草原上 ,随处可见一个个人工架设的鹰巢 ,当地牧民说 ,这是政府部门为灭治草原鼠害专设的鹰架。截至目前 ,扎陵湖、鄂陵湖周围的草原上已经架设了 80 0 0多根鹰架 ,鹰类在鹰架上的居住率在 30 %以上。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姐妹湖” ,这里属高寒草甸区 ,区域内沼泽地分布广 ,原是玛多县优良的天然牧场。近年来 ,受连续干旱及其他因素影响 ,“姐妹湖”地区的草原退化十分明显 ,由此引起的鼠害十分严重 ,灭鼠已成为保护草原植被和维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首要任务。据了解 ,玛多县鹰架招鹰灭…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8—2010年对草地"无鼠害示范区"进行调查监测,对其害鼠种群密度、猛禽和食核数量、牧草产量及生物量进行分析,探讨和分析生物控制鼠害的效果及其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8—2010年各监测月份的定点样方害鼠有效洞口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每千米目击猛禽数和食核数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27.7%,植被盖度增加43.8%,牧草高度增加22.9%;设立鹰架控制害鼠当年即挽回鲜牧草损失总量43 697.4 t,挽回经济损失773.948万元;年内草地生物量增加值为873.948万元。结果提示,在该地区设立鹰架,利用草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自然结构因子,从生态学角度对害鼠进行防治,控制草地害鼠的种群数量及危害,能够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灭鼠效果,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鹰架招鹰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鹰架招鹰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研究初探侯秀敏(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高原鼠兔是我省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除家畜而外的主要消费者。每只高原鼠兔每年约采食新鲜牧草21.6公斤,降低了草地家畜数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防治和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一直是草地保护工...  相似文献   

9.
天祝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草原分布有高寒草甸、灌丛草甸等草甸草原,高原鼠兔是南部草甸草场的优势鼠类,危害严重,有效洞口密度达458个/hm2。为了进行有效防治,制作鹰架,招鹰控鼠。观测结果表明,招鹰控鼠方法控制高原鼠兔效果明显,第3年有效洞口密度平均降低37.5%,植被破坏率平均减少11.4个百分点,有效抑制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恢复,减少了牧草损失。  相似文献   

10.
鹰是草原鼠类的主要天敌,架设鹰架招鹰灭鼠不仅可有效控制鼠害蔓延,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积极意义。既保护草原植被和生态平衡,又避免化学药剂灭鼠所造成的草原污染,达到一举多赢的目的。通过2006年东乌珠穆沁旗鹰架招鹰防治草原鼠害试点对60杆鹰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点调查区鼠类有效洞口数量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达到了62.53%,并改善了植被盖度、产草量,使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进入了恢复状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蝗害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是内蒙古的生态主体,对维护全国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草原蝗害在内蒙古连年发生,对草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本研究对2006-2015年内蒙古草原蝗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蝗虫整体为害2010-2015年已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目前以点片状中、低密度分散发生为主;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蝗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印楝素(azadirachtin)、苦参碱(matrine)、烟碱·苦参碱(nicotine·matrine)、牧鸡牧鸭、自然天敌防控及生态治理效果明显,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优化,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10年间累积应用面积733.3万hm~2,生物防治面积明显增大,生物防治比例显著提高,减灾收益9.9亿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草原蝗虫绿色防控应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预警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强化生物防治,切实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点和问题,以实现草原蝗虫的绿色可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12.
李健  李美  高兴祥  房锋  董连红 《草业学报》2016,25(8):164-171
为了能够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苹果园感病稗草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菌株BC-1,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后,确认该菌株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菌株BC-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最适生长pH值为6~7;光照强度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稗草生防效果最佳,接菌21 d后稗草发病率为100%,鲜重防效达93.7%;对马唐、狗尾草、播娘蒿和反枝苋的生防效果相对较差,鲜重抑制率仅为33.7%,28.3%,-3.2%,16.8%。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安全。综上所述,菌株BC-1有开发成商品化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控制该病原菌感染或污染提供生物制剂。以1株从市售散装牛奶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人工诱导方法,连续1周每日给3只试验鸡饲喂宿主菌悬液,7 d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试验鸡粪便中分离培养噬菌体,并对其效价、核酸类型、宿主谱、热稳定性与酸碱耐受性以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KM104。该病毒在体外高效裂解同源宿主菌株及另1株受试鼠伤寒沙门菌,形成清晰透明、直径约1 mm圆形噬菌斑,核酸类型为DNA,基因组约为28 kb,最佳感染比(MOI)为1∶10,对宿主菌感染的潜伏期约为6 min,70 min时效价最高,达4.6×108 PFU·mL-1,在20~60℃、pH2.0~8.0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并有效减轻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组织损伤。结果提示,噬菌体KM104能在体内外高效裂解鼠伤寒沙门菌,且增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草坪枯草层改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坪枯草层的厚度和形成速度直接影响草坪的质量及其寿命。研究表明,床土粘重、通透性差、土壤酸性化和草坪管理技术不规范是加速草坪枯草层累积的主要原因。生物控制是防止草坪枯草层累积的首选技术,即利用各种栽培和管理技术,可以促进枯草层的分解,避免草坪草枝条的过量生长和积累;表施土壤,增施生石灰,少量频繁施入氮肥,减缓草坪草的生长速率是主要的生物控制技术;在草坪枯草层累积过厚或草坪根系絮结过重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改良效果较好;在昆明地区,采用打孔机100孔/m2和120孔/m2两种处理,配合表施土壤,改良枯草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对草原蝗虫的控制效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俊梅 《草业科学》2009,26(9):206-211
介绍了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印楝素(azadirachtin AZ)等几种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在控制草原蝗虫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蝗虫微孢子虫,是一种专寄生于蝗虫等直翅目昆虫体内的单细胞真核原生动物,防后45 d测定,感染率为50.6%,虫口减退率为73.4%。绿僵菌是一类昆虫病原真菌,防后7 d的防治效果为66.5%,防后12 d的防治效果为76.7%。印楝素,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子中提取的高效杀虫活性物质,0.3%印楝素乳油在施药2 d后,防治效果达95%以上。应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防治技术防治草原蝗虫不仅防治效果较好,而且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有持久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并可通过传播和繁殖,扩大受益面积,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虫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蜱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蜱是放牧家畜体表常见的一类外寄生虫,并可作为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在自然界中,多种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可寄生于蜱体并对其产生致病性,某些寄生蜂和禽类等可充当蜱的捕食者或天敌,它们在蜱的防控中均担当着重要角色。文章将以蜱的病原和天敌为重点,对蜱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防制绵羊胃肠道线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只 4~ 6月龄羊分为 2组 ,分别在各自的围栏草场中放牧。用毛圆线虫和血矛线虫为主的第 3期幼虫对所有羊只人工感染 2次后 ,一组羊按每千克体重 1× 10 6 个的剂量每天饲喂嗜线虫真菌的厚垣孢子制剂 ;另一组羊作对照 ,仅饲喂等量的上述制剂基质——小麦。第 2次人工感染后 8周 ,2组羊粪便 EPG基本相近 ,但与对照组相比较 ,真菌组粪便培养物中感染性幼虫减少了 6 9.7% ;草场草样中感染性幼虫数也较对照组减少 6 7.8%。再把以上 2组羊驱虫后分别放养于上述围栏草场 ,8周后真菌组羊粪便 EPG较对照组减少 87.3% ;草场感染性幼虫也较对照组减少82 .6 %。上述结果显示 ,嗜线虫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在绵羊胃肠道寄生性线虫病生物防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标准物质在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兽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状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兽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供应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有关概念,形成共识,建立科学的兽医生物制品标准体系,分清各有关单位在标准物质供应工作中的责任,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兽医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工作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云南建水石榴园、蒙自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菌株B110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制率为65.88%,研究表明菌株B110能在石榴根际稳定定殖,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结合菌株B110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B110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20.
草原毛虫病毒杀虫剂的研制及其大面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草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研制一种以草原毛虫自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杆状芽胞菌为主体成分,外加Ca~(2+)、微量化学农药和光保护剂等辅助成分的草原毛虫病毒杀虫剂。该杀虫剂对草原毛虫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在川青藏高原上的20多万公顷草地上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