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以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而闻名于国内外。我区白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始终以秦川牛为主要父奉改良山地黄牛,引进辜川种公牛及其玲冻精液颗粒,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截至1990年底,全区累计引进辜川牛250多头,各种牛改良配种累计1371万头(次),其中秦川牛配种改良占95%以上。秦川牛改良面覆盖全区7县(市)。1990年底,辜川牛种公牛存栏60头,改良配种点120个,其中秦川牛奉交点60个,冷配点60个。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与现状 1982年我县共养牛13369头,其中山地牛13158头,占牛群总数的96.26%;秦川牛仅473头,占3.46%;其它如肉奶兼用牛、秦巴牛共占0.28%。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怀、扶持下,给我县先后发放了170万元的黄牛贷款,并引进秦川种公牛37头,加上民桩,全县共有种公牛69头。另外,又先后在县站、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5.
<正> 礼县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山区,高寒阴湿,36个乡镇中有14个为重点扶贫。全县有草场3.2万亩。1990年底有大牲畜14.4万头,其中牛6.85万头,占47.5%,能繁母牛2.97万头。商品牛销路广阔,但长期来对本地黄牛缺乏改良计划,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期,确定黄牛改良方向,引进秦川牛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土种黄牛。在川坝地区的秦杂后代生长发育好,但在高寒阴湿山区繁殖的秦杂后代适应性差。怕冷,怕爬山,不适放牧,山区群众喜养犏牛,不喜秦川牛。因此,我  相似文献   

6.
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纯种肉种牛繁育场、纯种肉种牛冻精生产、科研与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公司。这里具有国内一流的肉用种牛、生产设备及基础设施。基础牛群是从加拿大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肉用种牛共186头(其中种公牛53头,分别为34头、13头、6头;基础母牛133头,分别为68头、53头、12头)。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肉用种公牛,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延长种牛使用年限,提高精液品质和产量。科学合理配制种公牛饲料,及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蛋白质饲料,不断完善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冻精产量不断提高,公司2019年产冻精达176万剂,除保证本省黄牛改良所需的冷冻精液外,还销往全国各地,提高了纯种种公牛的利用率,促进了肉牛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8.
民和县传统饲养的牛为本地黄牛,属蒙古小型黄牛,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生产性能低。1985年黄牛存栏2.78万头。针对民和县养牛用于耕畜的需要,以后通过大量引进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淘汰和去势劣质土种公牛,黄牛体格逐渐增大,生产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种畜场,是全国唯一的饲养有两个外来奶水牛品种的原种场,是中国-欧盟水牛奶业开发项目成员之一.主要任务是保种和培育优良水牛品种,向我国南方地区水牛品改提供种牛,目标是建成全国性的水牛育种中心.引种至1998年底,共繁殖摩拉水牛1 138头,尼里-拉菲水牛571头,向全国14个省(区)提供种牛累计达856头,现存栏各品种水牛365头,年繁殖犊牛150头,提供种牛80~100头.1993年和1995年又分别从印度引进优秀摩拉种公牛细管冻精2 300支,共8个系.对摩拉牛群进行血液更新,使种牛质量更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为改良四川的黄牛和牦牛,1978—1980年,我省从西德、奥地利引进了西门塔尔种牛123头,其中:种公牛45头;妊娠小母牛78头。种公牛分别饲养在省家畜冷冻精液站和绵阳冻精站;母牛饲养在省阳平种牛场。目前,种公牛已正式投产两年;母牛已完成两个以上的繁殖周期。本文就这些种牛在四川的适应情况,作一简略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山区黄牛体型小、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低的缺点,我县于1979年开始从外地引进良种公牛共86头,其中温岭高峰牛种公牛62头,占引进种公牛数的72.1%,成为我县改良山区黄牛的当家品种。如玢溪乡玢溪村种公牛户郑球朝,1983年开始饲养温岭高峰种公牛1头,至1987年9月,4年时间共配种母牛1252头,年均配种313头,其中1984年配种达397头。目前玠溪村存栏牛124头,其中杂交牛80多头,占存栏数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养牛业是西藏牧业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改良西藏黄牛,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在1959年前后引进过两批种牛,黑白花牛全部死亡;秦川牛的母牛不发情,公牛无性欲。于1960年又直接从苏联引进了15头西门达尔牛放澎波种畜场饲养,我们对进口的奶牛到底能否适应西藏高原气候?在澎波、林芝地区经过长期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概况 澎波种畜场海拔为3820米,年平均温度为5.6℃,最高26℃,最低为-18.9℃,年降雨量为482.2毫米,蒸发量为2061.6毫米,相对湿度为52%,无霜期71天,  相似文献   

13.
美系短角肉种牛的选育及生产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云南省种羊场饲养的从美国引进的短角肉种牛,4年的生长与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初生重40 kg,6月龄断奶重237 kg,12月龄重311 kg,18月龄重439 kg;成年公牛761 kg,母牛556 kg;繁殖成活率68.6%。与云南主要地方黄牛品种比,其繁殖性能和体重均优,短角牛的选育、推广应用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牛焦虫病和腐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粤西某品改站先后从国外引进3批纯种黄牛(南德文和利木赞)16头,其中公牛12头,母牛4头;从广西水牛研究所引进摩拉、尼里水牛6头,其中公牛4头,母牛2头。利用这些优良品种研制精粒和细管达5万~8万粒(支)/年,以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对我省的品改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每年4~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引进的种牛极易发生焦虫病和腐蹄病。焦虫病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12%;腐蹄病发病率达100%,造成引进种牛的利用率和淘汰率增加,给牛冷冻精液的生产和品改工作带来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木兰县种畜示范场是黑龙江省畜牧局确定的省级重点种畜场。发展养牛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养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强化创新意识 ,在养牛上创出新路子木兰县种畜示范场是以饲养西门塔尔种母牛为主 ,搭配饲养秦川母牛。办场的宗旨是“养好种牛 ,搞好试验示范 ,为全县牛经济产业化当好繁育的龙头。”遵循这一宗旨 ,1998年引进世界优良的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纯种母牛 18头 ,1999年又引进国内优良品种秦川纯种母牛 17头 ,经过几年的科学饲养获得成功。 2 0 0 0~ 2 0 0 1年共销售西门塔尔种公牛 15头 ,种母牛 4 5头 ,…  相似文献   

16.
<正>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郊,全区现有黄牛8万多头,多属蒙古牛,体格较小,役用性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地区各县相继引进秦川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现在全区有秦川种公牛187头,杂种牛6140头,绥德县杂种牛和秦川牛已占总牛数的40%左右。据对神木县永兴、城关公社;绥德县石家湾、辛店公社37个大队的本地牛、改良牛进行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18.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50年代就开始了,先后引进秦川、南阳、黑白花等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1979年在砀山县开始推广冷冻精液配种,1982年在全区推广,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区黄牛改良的步伐。9年多来,全区共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秦川牛等品种改良当地黄牛199870头,冷配点已发展到140个,平均1个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扶风农牧良种场秦川种母牛,通常情况是在两岁以后才开始配种繁殖。1978年在场内进行秦川牛早熟性与肉用性能研究时,在予试期有四头月龄平均九个月的育成母牛与一头十二个月龄的小公牛偷配受孕,正常生产了四头犊牛。产后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有意识地选留下来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可选用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皮埃蒙特等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或肉乳兼用公牛与我国黄牛母牛杂交的后代,也可利用我国地方黄牛良种如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等进行育肥,这些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通过科学饲养和催肥,可以生产出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