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坏死杆菌病是各种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鹿坏死杆菌病临床上主要以蹄部损害和内脏发生坏死为特征,又称此病为腐蹄病. 鹿场每年秋季发生坏死杆菌病,轻者影响生长、繁育,重者衰竭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腐蹄病为牛群常见病,典型症状为跛行、喜卧,检查蹄部可见变形、趾间皮肤发红、红肿,蹄冠呈红紫色,湿热肿痛。随着病情加剧,蹄部组织脓肿,出现炎性化脓区。此病是非致死病,但是,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因分析1.1病原体感染病原体主要包括结节状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脆弱类杆菌、坏死杆菌,此外,螺旋体、粪弯杆菌、梭杆菌、球菌、酵母菌及其他一些条件致病菌。坏死梭杆菌是从患蹄中最常分离到的  相似文献   

3.
动物腐蹄病防治新技术和新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腐蹄病又称动物坏死细菌病(Necrobacteriosis),是危害牛、羊、驯鹿和猪等动物至关重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它是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绵羊腐蹄病(蹄间腐烂)感染性极强。倘若动物抵抗力下降,常并发蹄冠蜂窝织炎、化脓腐败性蹄皮炎、系部皮炎和败血病等。此病国内外流行均较广泛,给养殖业带来莫大经济损失。1 发病病原体的新确认近年俄学者西多尔丘克等研究确认,牛和绵羊腐蹄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necrophorum)和节…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羊传染性腐蹄病,为秋季易发常见病,与坏死性杆菌侵入蹄缝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典型症状: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多数侵害蹄部,由此称之为"腐蹄病"。此病常见低湿地,湿雨季多见,泥泞、潮湿、排水不好的草场,为此病爆发的重要地。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提前落实好防病措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此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一一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蹄病是危害牛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的牛蹄病有漏蹄、败血凝蹄。漏蹄是指牛蹄底角质腐烂、分解的一种病症,又称腐蹄病、穿海底;败血凝蹄是指血注蹄胎,引起蹄匣干枯、蹄头干硬的一种病症。属现代兽医学慢性蹄叶炎范畴。实际临床生产中采用中兽医的方剂疗法,进一步探讨民间常用的土法方剂。1漏蹄1.1病因分析临床生产中患牛大多是因为锐物刺伤蹄底,或蹄部扭闪瘀滞,久则成脓,形成蹄漏;厩舍卫生条件差,蹄部受坏死杆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一户农户家遇到一起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病牛,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坏死杆菌病,现将其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病的预防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病是蹄子所有疾病的总称,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仅次于奶牛乳房炎和不孕症的疾病之一。蹄病主要有蹄叶炎、蹄底出血、蹄底溃疡、创伤性蹄部真皮炎、踵裂、腐蹄病、趾间坏死杆菌病、趾间增生、趾皮炎、白线病等11种。急性蹄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是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但外观则为站立和行走姿势异常、跛行、生产性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8.
<正>春末至夏季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病的高发期。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腐蹄病1.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羊易患此病。诱因则是饲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2.症状:病羊跛行,食欲降低,喜卧怕立,行走困难。用刀切割扩创后,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流出,蹄间常有溃疡面,上覆盖着恶臭的坏死  相似文献   

9.
羊腐蹄病     
沈海霞 《兽医导刊》2016,(14):137-138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0.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都能感染的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病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肤炎。并进一步将坏死性皮炎分为干性与湿性两种。一九七五年七月在某猪场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干性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感染性蹄病是由于微生物侵染,导蹄部发生病变,进而影响奶牛的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奶牛淘汰的恶性传染病。此病的治疗成本较高,效果较差,极易出现复发症状,且感染后奶牛会终身携带病菌。从源头出发,做好早期监测预防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此病带来的危害。因此,本文通过对感染性蹄病的主要类型、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预防管理进行综合概述,以期促进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鹿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腐蹄病是奶牛蹄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等。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是蹄部发生变形,病牛跛行,不愿意运动,没有食欲,泌乳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等,病情严重的会造成奶牛失去价值而淘汰。腐蹄病是一种外科疾病,很少会引起病牛死亡,但是会缩短奶牛的使用年限,影响奶牛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猪肢蹄病是以猪的四肢、四蹄部疾病的总称,俗称跛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站立行走障碍、姿态异常、蹄部开裂甚至坏死等。该疾病在国内集约化猪场发生率在5%~35%、散养户中更为严重,发生该病的猪只生长缓慢、淘汰率高,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肢蹄病的表象是四肢机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但并非是独立疾病,大部分肢蹄病与传染病、营养代谢病均有相关性。因此,文章从猪肢蹄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腐蹄病也称为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是以羊蹄的局部组织发炎、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法库县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在每年的温暖潮湿季节,在法库县以放牧为主的羊群中流行,舍饲羊偶有发生。给法库县的养羊业造成极大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简单谈谈自己的诊疗体会。1病因温暖潮湿季节,潮湿泥泞圈舍的羊易患此病。因为羊的蹄部长期被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造成蹄部角质疏松或由于饲草中钙、磷不平衡、维生素D缺乏造成蹄部软化容易被  相似文献   

16.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病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跛行,四肢蹄部、系部肿胀、化脓,严重的发生坏死,坏死部位呈中心凹陷,坏死组织向周围深部蔓延,并散发难闻的恶臭,其中一头鹿蹄壳脱落,蹄部变形,卧地不起,体温升高,呼吸短促。  相似文献   

18.
耕牛蹄叶炎多发生于夏秋耕作季节,是以蹄部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蹄病。由于病蹄疼痛,往往造成耕牛较长时间不能服役。如久病不愈会成为蹄底漏、天棚漏(毛边漏),甚至蹄壳脱落,丧失役用能力。在临床工作实践中,采用“血、针疗法”共治疗  相似文献   

19.
群牧马蹄部坏死杆菌病虽很少致死,但往往由于疼痛,影响马匹运步、采食、使役,在蹄部变形时,还可造成残废。尤其放牧于荆棘丛生的潮湿牧点上,更易造成此病。多年来,我们结合牧区特点,采用以下方法,使该病治愈率大大提高。先以1%过锰酸钾水或双氧水彻底冲洗病蹄周围污物,并剥去坏死组织(如有增生,可行烧烙),对较深、并有腐败脓汁外流的创洞,必须以双氧水高压冲液,然后以等量混合的过锰酸钾  相似文献   

20.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炎。2004年在某猪场的肥猪中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的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