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鲜食型玉米的类型 1.1 甜玉米类型 根据遗传基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目前栽植较多的甜玉米品种有加强型甜8、kt110、甜单8号、中甜6号等。 1.2 糯质玉米类型 糯玉米又称粘玉米,籽粒全部为支链淀粉,籽粒成熟时,胚乳呈蜡质状。主要品种黑糯型陕鲜玉1号,白糯型中糯1号,黄糯型万粘1、2号,鲁  相似文献   

2.
甜糯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引进甜糯玉米品种的鉴定 ,筛选出适合河南省农业生产区域种植的甜玉米品种超甜 1号、秦农超甜 1号和糯玉米品种西星糯 1号、西星赤糯。并摸索出甜糯玉米在河南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1选择优良品种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鲜食玉米种类很多,有甜玉米、糯玉米、紫玉米等。种植品种主要有中糯3号、京科诺2000、绿色超人、紫糯3号、万黏1号、万甜2000、万糯6号等。  相似文献   

4.
对镇宁县引进的甜玉米品种申甜2号。糯玉米新品种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与遵糯1号(对照)进行对比试验,通过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对比分析。提出了综合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玲 《农技服务》2001,(4):34-34
<正> 适合速冻青嫩玉米穗加工的品种类型很多,如①甜玉米类型有普通甜玉米含糖量为正常淀粉型玉米的2.0~2.5倍;超甜玉米含糖量为普通玉米的2倍;加强型甜玉米具有特高的蔗糖含量。具体品种有:加强型甜8、kt110、甜单8号、中甜6号等。②糯质玉米类型主要品种有黑糯型陕鲜玉1号,白糯型中糯1号,黄糯型万粘1、2号,鲁糯1号等。③高营养玉米包括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等。品种有中单9490、陕单204、陕单9405(特早熟)、中单3850、鲁玉13、高油115等。④特色香型玉米包括游离氮基酸含量高、富硒、富含维生素A、B、E及微量元素(Zn、Fe)等的红香型玉米、紫香糯玉米、五花白玉米、黑甜玉米等。品种主要有:陕鲜玉2、3、4号、意大  相似文献   

6.
在无锡地区试验结果表明:A组以"9506"、"秦单4号"和"冀优1号"较好;B组以"花糯1号"、"西星糯1号"和"华甜玉米1号"较好.  相似文献   

7.
18个适宜甘肃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适宜在甘肃省范围内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甜玉米品种有SBS903、超甜88、超甜白+黄、先农甜珍、超甜603,糯玉米品种有源糯1号、香甜糯868、天润糯1号、香甜糯9号、富友FNL80、垦白糯2号、紫玉糯839、瑞糯260、金玉糯856、航玉糯8号、甘甜糯3号、甘甜糯1号、白玉糯909。介绍了适宜甘肃应用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秋播鲜食玉米主要供应冬季市场,货架期长,价格高,不影响西瓜、毛豆、蔬菜等后茬种植. 1.品种选用.选用苏玉糯1号、江南花糯、紫玉糯等糯玉米品种,晶甜3号、蜜玉8号等甜玉米品种,美玉3号等甜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是由普通型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一个玉米亚种。根据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乳熟期子粒中的蛋白质、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矿物质及脂肪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甜玉米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很高。本文对甜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一、合理选择品种应依据用途选用适宜的甜玉米品种。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如雪糯1号、黄糯1号、美珍206、美珍204等;以做罐头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宣威市鲜食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宣威市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7年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瑞甜1号和瑞甜3号抗性好、生育期短、穗大、产量高、品质好,是适合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大玉糯2号和花糯1号产量高、抗性好、品质好,是适合在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糯玉米品种;瑞白糯1号和都市丽人产量太低,不适宜在宣威种植;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赵琳  骆乐谈  袁德明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378-2382
2020年对6个甜玉米品种、7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适应性筛选分析,甜玉米以粤甜16为对照,糯玉米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重点分析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结合果穗外形、抗性、口感评价等指标,最终筛选出优质、适应性强的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南甜玉164和泰甜金银粟的综合性状优良;糯玉米中苏科糯1902和玉糯916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良。这4个品种适应性强,可用于玉米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多渠道引进全国多地鲜食玉米品种52个,并进行玉米粗缩病抗性和鲜穗产量、鲜食品质、风干籽粒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为粗缩病感病品种;以鲜食品质为主、兼顾鲜穗产量为原则,推荐糯玉米品种3个(精品超级晶糯、西星白糯2号、渝糯13号)、甜糯玉米品种2个(万糯1号、万糯十一)和甜玉米品种1个(圣园珍甜2号);以风干籽粒产量为指标,推荐西星白糯2号、西星黄糯6号、中糯309、精品超级晶糯和黄糯共5个品种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6,(5):25-25
甜玉米 可分为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普通甜玉米的甜度约为普通玉米的2.5倍,超甜玉米的甜度为西瓜的2倍多。此外,甜玉米果皮柔嫩、味带糯性、适口性好,既可鲜食,叉可速冻保鲜,还可制成罐头,其秸秆可作为优质青贮饲料,目前,我国推广的甜玉米品种有加强型超甜玉米甜单8号和津鲜1号等。  相似文献   

14.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指在灌浆期采摘嫩穗供人们食用的玉米。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糯玉米以浙凤糯2号、苏玉糯2号为主,甜玉米以引选5号、广甜2号、金玉甜1号为主。本文介绍鲜食玉米的大棚和露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选择及处理1、品种选择鲜食玉米要选择皮薄无渣、口感好、甜度适中和黏性高的品质优良品种,以青嫩果穗作为水果、蔬菜上市或速冻加工为主要目的的,应选用口感好的甜糯玉米、超甜玉米或加强甜玉米;以制作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型甜玉米品种,这类品种果穗大、籽粒深、出籽率高。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陆续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适于我县栽培的鲜食品种有垦粘1号、金糯262、京科糯2000、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地区菜用玉米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菜用玉米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田蜜2号鲜穗产量最高,达36.958 t/hm2,其次为萃糯三号23.208 t/hm2,再次是五彩甜玉米23.000 t/hm2,生育期相对较短,该3个品种可大面积推广种植;香紫糯23号、花糯四号、凤彩香甜糯、金彩糯1号、金卡糯、紫糯3号、香糯999、京科2000、普朗珍珠、燕禾金2009、福禧201等11个品种,鲜穗产量均在15.000 t/hm2以上,生育期也相对较短,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甜糯玉米新品种神玉糯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糯玉米新品种神玉糯1号(原名宁粘2号)的母本250 (wx/wx)是苏玉糯1号的二环系中选育出来的自交系,父本301(wx/wx,su1/su1)是普甜玉米(su1/su1)与糯5杂交后自交5代分离出来的二环系,具双隐性基因(wx/wx,su1/su1);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鲜穗产量比苏玉糯1号增产10%~20%,吐丝期早7~8 d,能早上市,甜糯结合,糯性、口感、外观、色泽均优,农艺性状优.  相似文献   

18.
1、选用耐寒优良品种选用耐寒性较好的品种,提高冬种成功率。目前适合阳江市种植,耐寒性较好,优质、高产的甜玉米品种有新美夏珍、华珍、田蜜2号等;糯玉米有白金龙、新美香糯、粤白糯3号等。2、适时播种冬种玉米播种期安排在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结合第十二届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在新乡县种植104个甜玉米品种、40个甜加糯玉米品种、3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产量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104个甜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万甜2015、绿色超人、GS93、陕科15FA、沪甜2号、BM800;40个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万糯11、品甜糯9号、彩甜糯100、天贵糯932、s1606、中品甜糯;33个糯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HS1602、HS1601、HS1503、忻糯5号、晋糯18号、黔糯7262、万糯200;可为河南新乡地区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下一步选定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鲜食糯玉米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年国家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的19个品种9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周糯1号、西星白糯2、莱农糯6号、苏试81501、金甜糯628、渝糯408、郑黄糯2号、珏糯1号、YA30142、苏糯632、黄糯7号、宿糯1号、银糯1号、郑彩糯1号、郑白糯7号、苏玉糯1号、科泰糯2号、L3—1和西星红宝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