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2.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新品种漯花4011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中国长江流域生产需要选育出的优质、矮秆、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片花生品种区试,两年荚果平均产量3 923.70 kg/hm~2,比对照中花15减产4.92%,子仁产量2 982.00 kg/hm~2,比对照增产1.5%。2010年生产试验,汇总荚果平均产量4 493.5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花15平均增产3.37%,子仁产量3 415.05 kg/hm~2,比对照增产8.66%。含油量56.20%,蛋白质含量24.68%,油酸含量43.7%,油酸/亚油酸比值1.32。漯花4011中抗叶斑病,抗锈病,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抗倒性强,种子休眠性强。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审定编号为国品鉴花生2012015。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8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20-1-1-1-1、9707-1-1两个品种(系)田间长势整齐,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折合产量分别为5 530 kg/hm~2、5 500 kg/hm~2,较对照陇糜10号分别增产5.33%、4.76%。建议将这2个糜子新品种(系)继续试验种植,进一步确定其适应性、稳产性及综合抗性。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漯花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漯花6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适应河南省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抗病、优质花生新品种。2006-2007年分别参加了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4.56%~21.46%;抗花生网斑病、根腐病,高抗锈病;蛋白质含量25.3%、含油量50.71%,油酸、亚油酸比值(O/L)1.44。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漯花401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适应我国北方区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2009—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北方区大花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其中,2011年国家北方区大花生生产试验中,漯花4016平均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对照花育19号分别增加11.00%和13.64%,平均出仁率72.08%;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中,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加9.71%和11.76%,平均出仁率73.90%。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黑斑病,高感网斑病。粗蛋白含量为23.05%,粗脂肪含量为53.87%,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23。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在留膜免耕栽培技术条件下,陇西县对引进的11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张杂谷3号、0210-1-2-2、张杂谷5号、0412-1-2-1、029-5-5-3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陇谷11号增产明显,折合产量分别为7040.50 kg/hm2、6947.10 kg/hm2、6887.70 kg/hm2、6819.60 kg/hm2、6804.60 kg/hm2,较对照陇谷11号分别增产13.1%、11.6%、10.6%、9.5%、9.3%。建议将筛选出的田间长势整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这5个谷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太和点共有10个新品种(系)和1个对照品种参加国家(江淮片)芝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G09(07-41023)增产6.8%,G10(2002036)增产6.7%,G07(漯优芝G2-1)增产5.2%,G11(舆芝07610)增产4.0%,G02(驻08J3)增产3.6%;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居第一位的分别是07-3097(110.5蒴)、07-3097(70.8粒)、舆芝07610(3.096g)。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适合福建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农林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10个花生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2C1-2-CS1、12C1-2-3-1-CS1、12A1-29-1-1-CS1、12A-21-1-2-CSI、12C1-6-1-2-CS1等5个品系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分别增产22.59%、11.85%、5.16%、6.42%、3.07%,且这5个品系综合性状优良,其中以12C1-2-CS1、12C1-2-3-1-CS1表现最佳,适合进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不同花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山东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培育的杂交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山花7号在思南县凉水井镇种植产量分别为5 112.26 Kg/hm2、5 337.60 kg/hm2,比当地花生(CK)分别增产78.49%、86.3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适应道县种植的优良花生新品种,2018年引进黑花101、花育9303、花育73、粤油37、湘花06-101-4、湘花06-64-3、湘花9760、品鉴1号8个花生新品种,以中花15(CK_1)和湘农小花生(CK_2)为对照进行花生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鉴1号抗逆性强,高抗白绢病,产量379.7 kg/667m~2,比CK1增产27.4%,比CK_2增产55.4%;花育9303抗逆性强,高抗白绢病,产量319.3 kg/667m~2,比CK1增产7.2%,比CK_2增产30.7%;粤油37高抗白绢病,产量286.0 kg/667m~2,比CK_1减产4.0%,比CK_2增产17.1%。表明品鉴1号、花育9303、粤油37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道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陇谷11号为对照,在静宁县对7个谷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籽粒产量以9410-4-2-2-1最高,达4 768.5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11号增产22.91%;0416-2-1-1-1、0412-1-2-1、029-5-5-3分别较对照增产22.20%、11.22%、4.30%,且综合表现优良。以上品种(系)适宜在静宁县山旱梯田地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豫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小粒花生新品种(系),对河南省范围内选育出的9个新品种(系),与对照品种远杂9102进行对比试验,以生育特性、抗病性、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为依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系)为安花3号,其荚果产量(369.33 kg/亩)与籽仁产量(291.17 kg/亩)较对照分别提高9.38%、11.42%,且抗性较强,适合豫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漯花4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适应河南省花生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抗病花生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了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3a平均荚果产量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8.24%;抗花生网斑病,感花生锈病,抗花生病毒病;蛋白质含量为24.39%,粗脂肪含量为52.72%,油酸亚油酸比值(O/L)为1.11。2010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省陇西县及周边县区种植的糜子新品种,在全膜双垄沟基础上采用复种点播的方式开展种植试验,调查8个糜子新品种(系)的适应性。试验过程中,参试新品种(系)均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产量方面,0838-1-1-2-1N、1011-1-3-5、陇糜14、N0936-1-3-1的产量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加了18.98%、18.28%、5.61%、1.38%;另外3个新品系2012FMZ8-1-3、0915-4-2-1N和9915-1-3的产量低于对照,分别减产10.0%、7.52%和1.06%。  相似文献   

15.
冀花甜1号(亲本为四粒红×力无名)和冀花甜2号(亲本为泰莱四粒红×冀花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糖食用型花生品种。2016~2017年在4个地点8点次的的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中,冀花甜1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42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05.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6.99%和4.29%;冀花甜2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51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70.0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9.17%和6.39%。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冀花甜1号粗脂肪含量43.63%,粗蛋白含量24.83%,蔗糖含量7.1%;冀花甜2号粗脂肪含量49.75%,粗蛋白含量23.60%,蔗糖含量6.8%。2个品种均在2019年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6.
静宁县谷子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静宁县西北部山旱地梯田全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谷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谷子新品种(系)均较对照增产,其中延04-017-9和延009-1生育期长,穗大粒重,丰产性好,折合产量分别为8 20010 kg/hm2和7 773.3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78.5%、69.2%;延093生育期较短,...  相似文献   

17.
黑小麦新品种黑宝1号为灵台县种子管理站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00-2003年灵台县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875.0 kg/hm2,较对照品种漯珍1号平均增产19.2%,2000-2003年累计试验示范5 300 hm2,平均产量4 530.0 kg/hm2,较对照品种漯珍1号增产17.9%.该品种半冬性,抗倒性好,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抗穗发芽,适宜在陇东川水地、旱塬高水肥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18.
9个糜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留膜免耕栽培条件下,在陇西县旱川地对引进的9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N0807-3-1-3折合产量最高,为2 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7.9%;0915-1-1N次之,为2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6.2%;0515-2-2N、晋黍8号、N0807-1-2-2、9914-2-4-1折合产量分别为2 120、2 050、1 920、1 900、1 2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产73.8%、68.0%、57.4%、55.7%。这上述6个糜子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长势整齐,综合抗性较好,建议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对红小豆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对30个红小豆品种(系)开展了田间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冀红25具有较大的花荚干物重、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0.105 kg·株~(-1)、0.215 kg·株~(-1)和356.9 kg·667m~(-2),冀红7号的百粒重最大,为24.14 g,庆科红2号的生育期最长,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最多,分别为523粒、9.1节;红小豆品种(系)平均抗旱隶属值变化幅度从0.216到0.733,其中庆科红2号和冀红25的平均抗旱隶属值均达到了0.600以上,分别为0.733和0.615,均达到了1级抗旱水平。其他参试品种(系)均达到了2级抗旱水平。冀红25和庆科红2号适宜于旱地农业生产应用,庆科红2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同时作为抗旱育种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邦花11是河南邦邦种业有限公司以漯花8号为母本、漯花40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的花生新品种,2015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12 kg,比对照豫花15增产8.66%。2016年参加河南省麦后夏直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多点平均亩产荚果339.82 kg,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6%,2016年、2017年分别进行了抗性鉴定和品质化验鉴定;果仁粗脂肪含量53.8%,蛋白质含量22.9%,油酸含量40.4%,亚油酸含量37.6%。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邦花11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的麦后夏直播起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