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沃德麦365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和河南国育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国审品种周麦22,父本是CI18。其遗传了周麦22高产、抗倒、抗病等优点,且比周麦22早熟,抗病性更好。2012-2013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预试,表现突出,进入区试和生试程序,2017年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70011。1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早熟,生育期224.9d,比周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新品种郑麦58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异地种植,品质检测"的方法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已申请国家小麦新品种权保护。1特征特性1.1综合农艺性状优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0.3d。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半披,株高79  相似文献   

3.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2号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突出优点,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居于前列的品种,也是优异的育种亲本材料。为研究周麦22号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以及筛选周麦22的特异引物,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340个SSR标记对周麦22号及其亲本周麦12号、温麦6号、周麦13号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温麦6号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最大(37.35%),其次是周麦13号(36.14%),周麦12号贡献最小(26.51%);周麦22号和其3个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不一致,表明在选育过程中亲本遗传物质的传递发生了偏分离;在不同基因组水平上,3个亲本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明显,在A、B、D三个染色体组上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各有侧重;从34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28个周麦22号的特异标记,并通过与周麦22号的姊妹系、相似品种、衍生品种及黄淮麦区主推的小麦品种相比较,进一步筛选出1个周麦22号的特异引物Xgwm577,建立了一种能够准确、快速、简便、稳定检测周麦22号品种真实性的检测手段,为周麦22号进一步的遗传改良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04中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8年用百农64与周麦11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的缺点.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6019.已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50496.7.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于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运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方法对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水地冬水Ⅱ组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号、04中70、豫农416、洛麦22号和豫教05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河南省中、北部种植。同时表明,与传统的方差分析方法相比较,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分析方法更科学、合理,可作为小麦新品种评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7.
汝麦0319是以太谷核不育系为母本,以周麦9号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超高产、抗倒强、适应广、品质优等特点,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3。该品种已经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公告号:  相似文献   

8.
宛8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从南通市农科所的徐86×(泗棉2号×南通棉4号)F8的天然变异株中连续选择而成.1997~1998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农艺性、综合性、抗病性和产量、品质都符合育种目标,定名为宛801-8;1999年参加河南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0年被推荐参加河南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综合表现较好,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产.2002年3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9.
浙 90 5是复合杂交组合 {中棉所 1 9× [(中 8×争 3 1 )× (2 5 0×兰 5 ) ]F8} F6中 ,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 ,1 998年育成并定名 ,同年参加浙江省和河南省二省的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0 0 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并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1选育经过1 980年 ,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 8号(中 8)为母本 ,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 3 1 (争 3 1 )进行杂交 ,配制杂…  相似文献   

10.
为给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对周8425B及其衍生的50份在我国生产和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后代品种(系)的系谱、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及1B/1R检测。结果表明,周8425B基因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子一代周麦11、12、13和16号传递到子二代和子三代中,其中由子一代周麦13号衍生的品种(系)占全部衍生后代的40%,其次是周麦16号和周麦11号的衍生品种(系),分别占全部衍生后代的20%和18%。周8425B为1B/1R易位系,在其后代50份衍生品种(系)中1B/1R易位系占78%,其中在子一代中1B/1R易位系为87.5%,在子二代中为85.7%,在子三代中仅为42.6%。在衍生品种(系)中,44份材料的产量较周8425B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最高的是周麦23号,其产量为8.73t·hm-2,其次是阳光58、周麦22及徐麦270;面条评分最好的是豫展4号,其次是徐麦270和鹤麦026;徐麦270的产量相对较高,面条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