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荔枝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 sp)是国内首次报导的荔枝新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蛹期11—14天,成虫寿命1—2天,卵期2—4天,幼虫期14—39天。越冬幼虫期可达240余天。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出后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通常一叶多瘿。幼虫老熟后离瘿入土化蛹,大多数是被蛹,但也有围蛹。本文描述了各期虫态的形态特征。温湿度及荔枝品种对叶瘿蚊种群数量影响极大,“三月红”对其幼虫有高度的生理抗性。目前已发现5种瘿内幼虫的寄生蜂。每年春天,于越冬幼虫离瘿入土或成虫羽化出土前用辛硫磷进行土表施药,对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效果显著;氧化乐果或喹硫磷、杀虫双、杀虫单、敌杀死等与敌百虫混合喷雾对卵及初孵幼虫均有明显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40%乐果防治龙眼角颊木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高州地区药剂防治龙眼角颊木虱的试验表明:40%乐果乳油10倍稀释民扎龙眼树茎干和40%乐果乳油800倍稀释液喷雾施药都取得较好的防治。施药后第13天,若虫相对残余率分别为9.9%^和30.2%,包扎法施药显著优于喷雾施药。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10种杀虫剂对辣椒上桃蚜的药效试验结果。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一宝乳油1500倍液,7.5%虫霸乳油油2000倍液和2.5%功夫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药后5d防效在99%以上;20%灭扫利乳油,2.5%敌杀死乳油和20%速杀丁乳油各10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天防效达91.5-96.5%  相似文献   

4.
1986-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第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iibner)是危害大豆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大豆中上部的嫩梢、嫩叶、幼荚、花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4.1粒。大豆上的卵量(Y1)和幼虫量(Y2)与第一代蛾量(x)密切相关,其关系式为:Y1=-315.9+1.7783x(n=6,r=0.8562),Y2=31.3 0.134x(n=6,r=0.8652^*)。在第二代棉铃虫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用1.8%齐螨素乳油675ml/hm^2,兑水810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蔡鸿娇  田厚军  魏辉  林硕  陈峰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402-3408
芒果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是我国外来危险性入侵害虫,坚硬的瘿壳导致药剂防治困难。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触角接收植物挥发物选择寄主,本研究采用触角电位联用仪(EAG)和“Y”型嗅觉仪观察瘿蚊成虫对芒果叶片挥发物成分(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异松油烯、乙酸乙酯)的电生理反应和行为选择,结果显示:EAG反应值大小排序依次为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异松油烯>乙酸乙酯,α-蒎烯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虽然雌虫对于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3种物质的EAG反应值比雄虫的高,但是雌雄之间对同一挥发物差异不显著(P<0.05)。行为选择结果显示:对瘿蚊吸引率高低依次为:3-莰烯>乙酸乙酯>α-石竹烯>α-蒎烯>异松油烯;3-莰烯对瘿蚊的吸引率最高,达到74.20%,显著高于α-蒎烯和异松油烯,乙酸乙酯吸引率次之,达到66.07%;异松油酯的趋避性最高,达到74.25%,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实验中也显示浓度阈值现象,α-蒎烯在浓度0.5 mL/L和1 mL/L浓度范围内有显著的趋避效果,在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内的其他浓度引诱率和趋避率差异不显著。α-石竹烯高浓度(1.0 mL/L and 2.0 mL/L)对芒果壮铗普瘿蚊有显著引诱作用,3-莰烯和α-石竹烯处理组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瘿蚊的引诱率增加。研究结果为阐释瘿蚊入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引诱剂或趋避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大豆红蜘蛛的成虫、幼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大豆。受害大豆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叶片早落,结荚数减少,严重时可造成田间大豆植株呈点、块状成片枯死,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每年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是大豆红蜘蛛危害的高发期。药物防治可选用1.8%集琦虫螨克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扫螨净2000倍液,或58%风雷激1500倍液,或24.5%多面手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花生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花生中上部的嫩梢、嫩叶、花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19.6粒。在花生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Y1)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1=-315.9+1.7783X(n=6,r=0.8562);幼虫量(Y2)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2=31.3+0.134X(n=6,r=0.8652).在第2代棉铃早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齐螨素乳油675ml/hm^2兑水810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1993年用40%辛氯乳油进行了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在河北和山西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800、1000、1500倍液、药后3d均达到了85%以上的防效;药后5d,800、1000倍液达到了90%以上的防效。显著高于50%辛硫磷乳油和10%氯氰菊酯乳油的防效。该药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田间使用以800~1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丙溴磷和克虫净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试验张学民河南杞县农业局475200试验在河南杞县城郊乡花园村地膜棉田进行。供试药剂为40%丙溴磷乳油.32%克虫净乳油(青岛农药厂产);40%甲胺磷乳油(安阳光明化工厂产)。每点取有卵和幼虫的棉株20株挂牌,各处理5...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水量喷雾,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回潮处理麦芽,观察对麦芽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为1%喷雾,40℃、1hr时,效果较佳。麦芽浸出率提高了1%左右,过滤时间缩短了9%左右,麦汁色泽变浅,适于制造淡色啤酒。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绿豆豆象的药剂。【方法】采用同绿1号绿豆品种在大同地区进行田间豆象的防治试验。【结果】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h+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浸种2h+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喷雾、种子重量0.3%的45%马拉硫磷乳油浸种2h+45%马拉硫磷乳油喷雾,相对防效分别达到了88.38%、85.12%、83.85%,防治效果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绿豆的田间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4,198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地方最适宜的作物管理体系下种植了三个冬小麦品种。用羟锈宁处理种子,粉锈宁和代森锰锌叶面喷雾防治病害。在第6生育期(GS6,Feekes标准)时,在一个大容器内把药混匀,进行叶面喷雾。观察了品种间小区病害进展曲线内面积(AUDPC)、产量的差异和品种×处理间的互作。1984年以前一直抗白粉病的Tyler品种,1985年变成三个品种中最感病的品种。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都降低了白粉病严重程度,其中叶面喷雾效果较佳。在33%的品种×处理×地点评估中,种子处理与叶面喷雾结合使用,均比二者单独使用对减轻白粉病的效果好。品种×处理×地点评估中,种子处理+叶面喷雾结合,在降低叶枯病和叶锈病严重度方面,比单独处理的效果分别高25%和17%。在整个试验中无论单独叶面喷雾或与种子处理结合,产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和室内试验,测定了几种新药剂对茶叶瘿螨的防效.结果表明,99%矿物油乳油100~200倍和0.6%苦参碱水剂1000~2000倍、0.3%印楝素可溶液剂500倍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药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矿物油和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叶瘿螨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化防中农药轮用效果好王伯华孙金堂朱永高王家新①彭光荣①陈真云①江苏盐城市上冈农科站22473棉铃虫是棉花生长期中常见的害虫,对其防效较好的药剂有25%硫氰乳油、30%辛威乳油、40%富力特1号,这3种药剂轮换使用,其防治优点有三种效能:1互补...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30%(2-乙酰氧基)苯甲酸(旱立停、ASA)可溶性粉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方法及最佳施用浓度。结果表明:使用旱立停(ASA)抗旱剂进行拌种及拌种和苗期用40 g叶面喷雾处理,可使马铃薯抗旱力增强,出苗日期提前,出苗速度加快,植株鲜重明显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对马铃薯进行旱立停(ASA)抗旱剂800倍液拌种和苗期用40 g叶面喷雾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油菜茎象甲田间防治试验表明:5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和2.5%溴氢菊酯乳剂4000倍液喷雾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春季始盛期喷药优于秋季。氧化乐果羊毛脂、久效磷羊毛脂和氧化乐果聚乙烯醇涂茎剂防治幼虫的效果较好。化学防治应以春季成虫出土始盛期药剂喷雾为主,辅以幼虫初期涂茎剂防治。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1、2、4mg/ml茶皂素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明显,第7天的毒杀效果只有27.03%~37.84%。用雷公藤乳油0.8、1.6、3.2、6.4mg/ml和12.8mg/ml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在第7天分别为27.27%、33.78%、40.54%、56.76%和63.51%。在0.8mg/ml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4mg/ml的茶皂素,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作用(84.42%)显著高于加1mg/ml茶皂素的毒杀效果(68.83%);而加入2mg/ml和4mg/ml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向不同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2mg/ml茶皂素,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第1、3、5、7天分别为667.68、981.61、1706.15和1209.76,即增效5.68~11.10倍,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可减少雷公藤用量85%以上。对茶尺蠖4龄幼虫增效1.00~6.91倍,减少雷公藤用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25%使百克乳油在水稻稻瘟病上的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设计了25%使百克乳油40ml/667m^2、25%使百克乳油50ml/667m^2、常用药剂20%三环唑80g/667m^2,CK四个处理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25%使百克乳油40ml/667m^2喷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病治病效果最佳,并能相对提高水稻产量,可在我市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青枯菌粗毒素对花生离体叶片浸渍和种子根伸长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的离体叶片对粗毒素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粗毒素对花生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差异显著。离体叶片法和种子根伸长法提供了两种用粗毒素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生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