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杭州市青山湖郊野绿道样板段为研究对象,针对观赏植物种类、各观赏期树种组成、乡土植物的使用情况、各区块植物配置方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山湖郊野绿道观赏植物种类为101种,隶属55科,绿道观赏植物中蔷薇科(Rosaceae)与木犀科(Oleaceae)植物较多,有34科仅有1种植物;观赏季节分布较为均匀,但1—2月可观赏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草本植物数量高于其他生活型植物;乡土植物使用率较高,占总数的68.3%,但木本植物仅占47.5%;青山湖郊野绿道植物景观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生态性4个方面的特色;绿道各段的植物配置方式以"乔木—灌木—草本"为典型配置方式。提出增加木本乡土树种,均衡选取植物种类,增加乡野观赏草,营造自然郊野特色的绿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马峦山郊野公园为例,在充分考虑其立地条件和植被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索特色风景林景观的营造方法,以突出郊野公园的自然和野趣,为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是特殊的滨水环境,文中以宁海徐霞客大道大溪两岸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城市河道亲水景观设计的理念及其内容并提出亲水景观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郊野公园景观规划研究理念与实践经验,利用Fragstats4.2软件对郊野公园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区域,提出了郊野公园景观规划方案,以增加韧性,确保旅游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上海浦江郊野公园的景观形状较简单、略规则,受人为影响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丰富,破碎化程度较高;在斑块类型尺度上,不同斑块类型具有不同景观格局特征,主要表现在水体、建设用地、绿地、农田的面积和斑块数量占主导,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较为简单。为此,分别对水体、建设用地、绿地、农田进行了规划。以丰富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弹性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为缓解生态危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北京市"二道绿隔"温榆河段的郊野公园组团为例探讨生态弹性导向下的郊野公园体系设计策略:一是从缓解河道行洪压力、形成区域海绵系统、公园水网循环建设3方面构建弹性水系统;二是通过推进适应性生态演替与设计旱雨两宜生境构建弹性生境系统;三是构建生态游览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河道景观生态性设计营造中,植物景观的营造以及生态护岸这两个策略尤为重要,结合设计的具体基础条件、构成要素以及营造原则,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在这两个策略基础上提出了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中国郊野公园为例,分析郊野公园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探讨郊野公园的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重点介绍其基本构思原则、功能分区和景点设计、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设施、旅游项目和路线等,提出规划建设的方向,为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马鞍山昕源郊野公园为规划对象,在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郊野公园的规划原则、指导思想和功能分区;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公园景观布局和游览线路进行设计,最后对昕源郊野公园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的特点,认为居住区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特定的地域特征、一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性不强、水生植物应用较少、滨水植物没有层次性、景观营造不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从水系平面设计、护岸设计、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探讨了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今景观设计多追求繁杂的形式、奢华的外表等,而设计的内涵性与原真性保存较少。禅意景观是以"禅宗"为设计指导思想,追求淡泊、意境的景观设计,给场所赋予内涵、精神。本文从禅意景观的内涵意义和禅意景观的"色"与"空"的理念出发,分析了禅境园林"色"与"空"的特征。通过对禅境景观的营造的阐述,探讨园林设计应该多考究、斟酌,去除一些繁琐的形式化东西,寻求禅宗美学的纯粹,在设计之初就赋予场所禅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新时代节约型绿地建设的背景,以节水型城市郊野公园营建为研究目标,以石家庄西山郊野公园为例,采用基于汇水和植物需水量计算的研究方法,平衡公园景观用水与灌溉用水,并根据数据量化植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提出仅依靠雨水满足郊野公园景观与灌溉需求的节水型植物景观规划策略,以期为节约型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创新景观布局及主题设计,运用生态河岸布置手法,结合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滨水绿带景观。并就河道综合治理给出了几点思考,探究了浙南城镇狭长型滨水绿带的生态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郊野的河流水系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同时水系的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文章以深圳茅洲河的综合治理为例,探讨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最后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中总结所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湿地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营造,已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中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以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大天鹅科普郊野绿地为例,通过"圈层结构"规划下的湿地生境、生态种植等多种环境营造手段,阐述"圈层结构"营造对于促进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营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普福岭景区水生植物景观的调查,从结合水面造景、跌水景观营造、与建筑物搭配、自然式驳岸处理等方面简要分析水生植物景观营造方式;将景观现状与竣工图作比较,分析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维持景观持续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建设上海市郊野公园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的重要探索和有效举措,但拟规划选址的郊野公园在自然资源集聚优势、资源禀赋质量、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方面良莠不齐。以首批重点规划建设且已开园的青西郊野公园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在规划中基于ArcGIS平台,利用Fragstats软件分析生态景观格局,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公园内河网水域、林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规划。提出了未来郊野公园可利用ArcGIS平台、Fragstats软件进行生态景观格局分析,有效指导郊野公园选址、景观类型分析、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义乌市机场路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为例,采用三段式设计方法,使城市入口道路间的城市人造景观与郊野的自然景观相城市入口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互延续、渗透和过渡,植物选择更多的考虑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被群落,植物景观中融合本土文化内涵和历史景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及与其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概述,在总结城市居住区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居住区湿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居住区人工湿地以模拟生态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景观的营造,探索有生态特色的城市居住区湿地型景观水环境开发与利用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在有限的投入下,引入"近自然"林的营造理念,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以粗放、生态的配置形式营造稳定、持久发挥生态防护功能的"近自然"防护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