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鲁南稻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认为一定的迁入虫量为褐飞虱大发生奠定了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褐飞虱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增强、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误用、防治工作质量低下等,是褐飞虱大发生的关键。防治褐飞虱,关键在于减少前期不合理的农药施用,促进田间自然控制作用,建立起一个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种群增长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种近似种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和2009年,在我国广西、湖南、江西及浙江等4省5地,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个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灯下褐飞虱比例相对较高,2008年和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58.4%和50.5%;伪褐飞虱稍少,分别为41.5%和46.8%;拟褐飞虱最少,分别为0·1%和2·7%。总体上,前期伪褐飞虱为优势种,后期褐飞虱为优势种。但是,不同地区间褐飞虱及其近似种动态格局有明显差异,广西两地以褐飞虱为主,达60.4%~91.3%,但湖南临湘、浙江富阳以伪褐飞虱为主,达59.3%~80.7%。广西两地褐飞虱4月灯下即有发生,6月就开始处于优势地位,6-7月和10月(或10-11月)出现两个高峰;而江西万安、湖南临湘、浙江富阳5-6月份灯下才开始出现褐飞虱,至9月份才超过50%,仅在9-10月出现1个高峰。正确鉴别灯下褐飞虱种类对于改善稻飞虱预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秧田灰飞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区灰飞虱连年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使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筛选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和配方,遏制灰飞虱连年重发的势头,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完善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5年,我们对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重大害虫,灯光诱捕一直是褐飞虱监测的重要方法。然而,褐飞虱的两个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 muiri)和拟褐飞虱(N. bakeri)也具有扑灯行为,常被误判为褐飞虱。针对测报灯下褐飞虱属近似种形态鉴定费时费力、专业技能要求高,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常被误判为褐飞虱这一问题,拟建立一种褐飞虱属3种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方法。【方法】以条形码基因ITS1为靶标,筛选褐飞虱属通用引物及物种特异性探针,建立并优化直接多重Taqman qPCR检测体系(Direct Multiplex TaqMan quantitative PCR,dmTqPCR),并分析其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3种飞虱dmT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准确区分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10拷贝/反应;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382个样本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的整个过程可在3 h内完成,检出率及准确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褐飞虱属近似种的dmTqPCR鉴定方法可以用于褐飞虱、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快速分类鉴定,有利于灯下褐飞虱...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危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520~570nm和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褐飞虱为害后稻株光谱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也分别与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利用虫害后稻株在可见光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R550)和近红外光区波长760nm处的反射率(R760)、红边参数值与未受害稻株相应值的比值建立了褐飞虱虫量的预测模型,发现在19次预测中,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53%~79%,且R760因子对褐飞虱虫量有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的两种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 muiri China)和拟褐飞虱\[N. bakeri (Muir)\]在水稻、游草\[Leersia hexandra (李氏禾)\]、秕谷草(L. sayanuka)等禾本科常见作物或杂草上的成虫繁殖力、卵和若虫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伪褐飞虱、拟褐飞虱的适宜寄主不同于褐飞虱,前两者为游草和秕谷草,褐飞虱则为水稻。水稻上的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但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0.2和0.02,不能持续繁衍。3种褐飞虱的繁衍能力有明显差别,褐飞虱明显高于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三者的最高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水稻上褐飞虱的333.82、秕谷草上伪褐飞虱的82.06和游草上拟褐飞虱的39.28。  相似文献   

7.
正褐飞虱是水稻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群发性等特点。由于气候变化﹑耕作制度的调整以及褐飞虱抗药性的不断上升等因素,近年来,方强农场水稻褐飞虱发生呈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为了寻求50%烯啶虫胺SG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高效及对水稻安全的剂量,2013年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50%烯啶虫胺SG(南通江山农化提供)﹑25%吡蚜酮SC(克胜集团提供)。试验设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是我国在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虫害。20世纪60年代后,水稻褐飞虱在我国猖獗频繁.常暴发成灾。近10年来发生地区逐渐向北方扩展.为害程度加重,其损失超过螟虫。对水稻褐飞虱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害虫再猖獗、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增强和杀虫剂的残留问题。因此.选育和推广抗虫品种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同时.还具有减少投入、简便操作、不伤害天敌、对环境无污染、能与其他技术协调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测报灯下褐飞虱鉴定费时费力这一问题,建立褐飞虱快速定性鉴定技术。【方法】以褐飞虱、伪褐飞虱及拟褐飞虱为材料,筛选褐飞虱特异性引物对,优化基于重组酶介导扩增和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快速鉴定体系(RAA-LFD),并分析其温度及模板鲁棒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AA-LFD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依赖于任何精密仪器、体温可触发扩增反应,且对粗组织液模板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盲样检测结果表明,56个样本从样本获取到结果输出的整个过程可在45 min内完成,准确率可达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褐飞虱RAA-LFD鉴定技术可以用于褐飞虱及其近似种的快速区分,适用于基层植保站或田间地头对样本的现场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危害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能降低产量并影响稻米品质。控制褐飞虱的关键在于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新的抗虫品种。目前,已发现并报道了34个抗褐飞虱基因,其中28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Bph3、Bph9、Bph14、Bph18、BPH18、Bph26、BPH29、Bph32和Bphi008a等基因已成功克隆。已有研究表明,聚合多个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品种抗性明显高于含单个或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种,但目前抗性基因只有个别得到有效利用。本文对褐飞虱的生物型、抗性机制、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褐飞虱育种面临的问题和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