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不仅能为秧苗生长创造可控的环境条件,减轻外界环境条件对育苗的影响,还可实现育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高产高效。从大棚的建造、育苗基质的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介绍了丹东地区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杨春波 《北方水稻》2011,41(3):54+58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有节约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保证稻谷安全成熟等诸多优点,是一项非常好的育苗技术设施。从大棚选用与育苗场地选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合理配制床土、控制播量培育壮秧、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大棚育苗技术,其中秧田管理要做好温度、水分控制,注意通风炼苗,预防青枯病、立枯病,为创造水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崔世勇 《北方水稻》2012,42(3):62-63
根据盘锦地区水稻大棚育苗易发生立枯病的情况,分析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提出水稻大棚育苗的立枯病防治需要以培育壮秧的技术为基础,做好育苗生产环节中的种子处理、床土调酸,积极调控好育苗过程中的水、肥、气、热等诸多因素,使其能相互协调,建立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水稻立枯病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宇 《北方水稻》2014,(4):63-63
工厂化大棚育苗是机械插秧的主要配套技术,完善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培育符合机插秧标准的健壮秧苗,是保证机械插秧顺利进行,实现水稻增产的基础。根据盘锦地区水稻育苗期的气候特点,以及近几年在推广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培育壮秧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土地流转涌现一些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种植形式,再加上农村劳动力不足等现象,使得水稻生产依靠大棚集中育苗逐渐突显出来。大棚集中育苗的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从精选良种、床土制作、摆盘装土、播前种子处理、适期精量播种、秧田期温度与水分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辽阳地区大棚培育水稻壮秧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秋备土、秋打床的优点和方法,以及大棚育苗的优点,从棚址选择、大中棚规格、扣棚等环节详述了大棚的建造,阐述了寒地水稻育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育秧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分场在六队建设了一个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并一次性投入26万元,建起了一个配有14栋钢骨架大棚(大棚长636m,宽6m,面积381m2),一栋300m2的日光温室的水稻育苗基地,且配套应用了井水微喷灌溉技术,从而实现了机械化育秧,为育出好苗、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这一育苗基地的诞生,随即出现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来降低水稻育秧成本。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在年初制订了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案和实施措施。即在大棚水稻秧苗出棚后,再种植两茬蔬菜、瓜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稻机械化栽培现状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辽宁省当前水稻大棚育苗、机械插秧、机械管理、机械收获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以促进辽宁省水稻生产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水稻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进行了两段式育苗技术研究。即在温室或室内或大棚内播种,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入大棚苗床上继续育苗。指出了这种育苗的技术优势:秧龄可增加25~30d,带蘖率可达100%,增产21%,增收1800~2600元/hm2。为便于推广,在播种环节和第一次移栽技术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的推广,相应配套的育秧大棚也大量增加。今年,我分场新购进水稻育秧钢架大棚183栋,育秧面积7.5万m’,平均每栋大棚造价10200元;为充分利用这些水稻育秧大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我分场各队在水稻插完秧后,部分职工试验性种植了西瓜、香瓜、芹菜、香菜等瓜菜品种,获得了较好的效益c具体做法是:我分场水稻摆栽育苗期4月5日到5月15日,同时西瓜、香瓜也开始在温室内育苗。水稻插秧稻苗出棚后,5月20比计把棚地进行翻、耙、起垄、施肥,覆膜后栽上瓜苗,平均每栋大棚栽西瓜苗54O棵,香瓜色1100棵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大棚(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勇 《北方水稻》2010,40(2):51-52
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插秧实现机械化,育苗是关键。太平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根据大棚育苗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水稻生产在机插上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上海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武育粳3号和秀水123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塑盘育秧、营养土的配比、基质育苗和场地育苗等方面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推广的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棚床旱育苗、盘育苗、钵盘育苗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77的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床旱育苗的秧苗弹性好、分蘖早,有效分蘖株多,成穗率高,结实率好、产量高,适于大面积生产栽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常市现有水田66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16%。几年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使全市水稻生产连年夺得大丰收。1 水稻大中棚育苗主要特点我市水稻大中棚育苗是1980年在引进日本机械化大棚盘育苗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年的示范,198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进入90年代基本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是小棚普通旱育稀植技术的又一次改革,也是现阶段北方高寒稻区最先进的育苗形式。它的突出特点:一是能够解决北方粳稻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能实现抢积温、早育苗;二是育苗作业…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水稻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进行了两段式育苗技术研究。即在温室或室内或大棚内播种,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入大棚苗床上继续育苗。指出这种育苗的技术优势:秧龄可增加25-30d,带蘖率可达100%,增产21%,增收18000-26000元/hm^2,为便于推广,在播种环节和第一次移栽技术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两段式"超早钵育高产栽培技术,集"两段式"育苗、钵体育苗的优势于一身,通过超早播种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使晚熟品种也能够安全成熟。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概念及采用该项技术的典型田块产量情况,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并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钵盘及时入棚、大棚育苗管理、本田精细整地、超稀摆栽、本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有效积温的增加、干旱缺水改善水田生长环境、大棚育苗技术和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应用几个方面分析了大石桥地区2014、2015年水稻连续增产的原因,并从中借鉴到了一些水稻生产经验,以期为大石桥地区今后的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春季水稻育苗阶段,苗床低温、高湿,给水稻大棚培育壮苗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适期早育苗、早插秧,分析了气候特点、不利条件,采取了一系列与培育壮苗相关的技术措施,如早清雪、早扣棚、早备土、适期早播种等,结合应用物化产品,秧田几乎没有发生青、立枯病,达到了旱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1979年,我国北方寒地水稻栽培区引进日本大棚盘育苗机插秧的栽培技术。五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项新技术能够做到育苗工厂化、插秧机械化,可以保证寒地水稻安全高产,也可使苏打盐碱区的水稻大面积亩产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多保护方式跨熟期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棚旱育苗技术较生产上单棚大棚旱育苗技术可增加有效积温66.78℃,结合适当合理密植、中优施肥及使用促早熟药剂等方法的应用可延长生育期5~6 d,对于实现目前特定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再一次越区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