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便捷.Qtracer2模型可将获取的高分辨率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定量解译.试验段的岩溶含水介质较为发育,存在单一的洞穴—管道介质,地下水流为紊流流态,洞穴—管道平均直径达2.3m,储水量为30 604m3,纵向弥散系数为0.59m2/s,摩擦系数为0.29,雷诺兹数为48 671,舍伍德数为1 867,施密特数为1 140,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23mm.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河硝酸盐污染源的时空分布及硝酸盐转化特征,以两个自然条件相似但人类活动方式不同的岩溶区——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流域和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系统测定了主要水化学指标及硝酸盐氮氧同位素(δ15N-nitrate和δ18O-nitrate)组成,分析了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使用MixSIAR模型,对不同污染源的时空分布比例及贡献概率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与青木关地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相似,均为HCO-3-Ca2+型.(2)两个地下河流域均以硝化作用为主要过程,但也发生反硝化作用,如水房泉流域药池坝污水、化粪池和青木关流域果园污水.(3) MixSIAR模型运算表明,水房泉地下河流域土壤有机氮来源占比高达60.8%,粪肥污水来源为31.3%,大气降水占比较低,为7.9%;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化肥来源占比高达41.9%,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占比相近,分别为29.4%和24.9%,...  相似文献   

3.
黄春阳  孙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26-6828
以广西黑水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对流域内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划分,黑水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地下河系统、分散流系统、岩溶大泉水系统和表层岩溶泉系统。然后,分析论述了各子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地下水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最后提出黑水河流域岩溶水系统水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下河洞穴并非都适宜旅游开发,需要确定适宜的评价因素对其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研究选取洞穴规模、景观资源、区位、水量、地下河规模形态、水质作为影响岩溶地下河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旅游开发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数学法对5个岩溶地下河洞穴评价因子进行隶属度判断,并确定最终得分。结果表明:在岩溶地下河洞穴旅游开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为洞体规模。19个评价因子中洞底面积、交通条件、地下河流量较为重要,分别占总分的12. 96%、11. 14%、11. 11%。建立模型对5个实例进行评价,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评价体系模型和方法客观、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下河是岩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岩溶作用最直接的场所.通过对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水体的主 要水化学指标进行连续检测,并与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各项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气候温度无关, 但与降水量变化关系较大,其中变化最明显的Ca2 和HCO- 3 ,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雪玉洞地下河系统水文水化学在暴雨前后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Davis Vantage Pro2小型自动气象站获取当地的降雨量,用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CDTP300)监测地下河的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外界环境的变化.酸雨可能引起地下河pH值的降低,因此应重视酸雨对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雨水的稀释作用是降雨过程中地下河水化学变化的主要控制过程.进一步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白云石饱和指数(SID)、石膏饱和指数(SIG)和p(CO2),发现SIC,SID,SIG在降雨期间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推断可能受雨水稀释的影响,而p(CO2)值升高,可能受CO2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桂林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氮流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岩溶区面源污染对漓江的影响,通过对地下径流、氨挥发和农产品等途径输出氮的计算,估算了桂林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氮流失量.结果表明,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年流失氮1.03×105 kg,其中地下河水土流失损失氮4.37×104 kg,氨挥发逸失氮3.91×104 kg,农产品输出氮2.06×104 kg.随地下河水流失的溶解态氮为2.62×104 kg,且其中99%为硝态氮,比30年前增加了约8倍,而泥沙吸附态氮为1.75×104 kg;地下河水土流失损失氮90%以上出现在雨季,且上半年以化肥源氮为主.受石灰土酸碱度的影响,56.5%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稻田.鲜桃输出了农产品中39.8%的氮,这是系统内大力发展桃种植产业的结果.该系统流失氮的80%最终以水溶态、气态进入地表水和大气环境,因而加剧了漓江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法、地球化学法等3种方法,探讨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通过流量指数衰减法计算发现,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管道水和裂隙水分别占含水层水资源量的16.7%和83.3%,裂隙介质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试验表明,研究区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大的岩溶管道,管道直径为数米级;水化学和δD,δ18 O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含水介质为裂隙和管道介质并存.研究认为,可用流量指数衰减法查清不同含水介质的构成,辅助以示踪试验法计算管道直径及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圈定流域范围,地球化学法作为以上2种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下河水质状况,以重庆青木关南段岩溶槽谷的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采用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主的 一系列数学方法对野外作业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认为第一、二、三主成分的因子载荷量分别是48.721%, 19.095%和13.112%,累积贡献率为80.929%.水质的综合得分为-0.83.结合水质评价标准,认为该区的水质虽 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是水质的整体质量居于中等偏上.建议暴雨期间进行加密监测,确定水质在雨水作用下 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可明显的分为上层溶隙水循环带、溶隙潜水循环带和深层溶隙水渗透带.其中溶隙潜水循环带是主要的水资源储水带,深层溶隙水渗透带是深层地下水或承压水的补给系统.人工开凿交通隧道和采煤隧洞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加大了深层溶隙水的排泄量,引起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水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雪玉洞地下河系统水文水化学在暴雨前后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Davis Vantage Pro2小型自动气象站获取当地的降雨量,用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CDTP300)监测地下河的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外界环境的变化。酸雨可能引起地下河pH值的降低,因此应重视酸雨对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雨水的稀释作用是降雨过程中地下河水化学变化的主要控制过程。进一步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 )、白云石饱和指数(S ID )、石膏饱和指数(S IG )和 p (CO2),发现 S IC ,S ID ,S IG 在降雨期间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推断可能受雨水稀释的影响,而 p (CO2)值升高,可能受CO2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对重庆市南山老龙洞地下河出口处的地下水在降雨条件下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监测,以及2h时间间隔的地下水水化学指标(HcO3^-,Ca^2+,Mg^2+,No3,PO4^-,SO42-,Fe^2+,Mn^2+,Ba^2+)测定,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水质变化与降雨、气温以及流量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关系,降雨前后水质变化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降雨的稀释作用以及大流量、快流速使水体中C02由于水体的扰动逸出,导致HCOi质量浓度低.随后由于降雨停止,HCOi质量浓度升高.可能与此时的水受到来自岩溶洼地水和来自裂隙水的补给有关,并且HCO3^-与水温的关系为负相关.Ca^2+与Mg^2+。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随降雨量的增多而减小,之后开始上升,与雨水的稀释有关,但是其最高值不在降雨量的最大值.NO3^-,PO4^3,SO4^2-的质量浓度随降雨的到来和流量的增加而升高.Fe^2+,Mn^2+,Ba^2+质量浓度在降雨初期迅速上升,Mn^2+在降雨过后,快速下降.降雨初期,各种离子的变化受雨水稀释作用控制,降雨停止后,表层岩溶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条件和CO2效应占主导,进而影响水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地下河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5个完整水文年的的动态监测.从地球化学敏感指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条件下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主.2受农业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_3~-,Mg~(2+),Cl~-,Ca~(2+),NO_3~-,SO_4~(2-),Na~+,K~+,其中NO_3~-,Cl~-敏感性更加突出;受人类旅游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3,Mg2+,Ca2+,Na+,NO-3,SO2-4,Cl-,K+,可见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程度较弱.3将5年主量元素进行对比发现,受农业活动影响更加敏感的NO_3~-、Cl~-质量浓度均出现了增长的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对地下河水质的影响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管道线路岩溶勘察有别于常规的线路勘察,其勘察工作要点集中在详勘阶段,遵循从面到点、先地表后地下、先定性后定量、先控制后一般以及先疏后密的工作准则。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和室内实验等勘察方法,重点对管道沿线岩溶的分布和工程地质条件,对管道线路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洞穴的位置、规模、形态、埋深、稳定性、岩溶堆积物(红粘土、软土)的性状,以及地下水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管道工程沿线岩溶塌陷区的分布及工程危害,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以防止和减少岩溶塌陷对管道的破坏。(图4,参10)  相似文献   

15.
选取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8个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利用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检出评价和超标评价,同时进行污染源和降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总体尚好,Ⅲ类水占50%,Ⅳ类水主要超标指标为苯并(a)芘、总DDT;系统内的主要污染源为露天堆放的人畜粪便、农田施用的农药、化肥等,DDTs主要为历史积累的残留污染,HCHs则除了残留污染外,还可能有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岩溶地下河水化学指标在昼夜变化期间对暴雨响应的敏感性,以 Multi3430便携式仪器和 CDTP300 作为基础监测,在暴雨条件、短时间尺度和高精度条件下,对重庆青木关姜家泉物理化学性质对暴雨及昼夜变化的 响应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河化学指标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暴雨期间,大量的 Ca2 ,HCO- 3 ,NO- 3 等离 子随雨水汇入地下河引起水质在短时间内变化较为明显,暴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碳酸盐岩的溶蚀,且 K ,Na , Ba2 等阳离子质量浓度也受到流量的影响;在暴雨结束数小时之后,表层岩溶带的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发挥作用,水 动力作用和 CO2 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Ca2 ,HCO- 3 等离子质量浓度昼夜尺度变化总体表现为昼大于夜.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广西省柳州鸡喇地下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源及其主要污染物质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构成及其分布对柳州市南郊地下水进行污染程度评价,认为该区地下水属于无机-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区中无机污染物主要以SO4^2-和NO3^-为主,以面状污染为特征,其污染程度较重;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Mn、Fe和Zn,呈点状分布;有机污染物以二氯甲苯、三氯甲苯和六氯苯为主,呈点状分布,兼有面状污染特征。研究区复合污染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经济不断发展和废污水排放量骤增。加之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和居民环保理念相对滞后,水资源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地下水复合污染问题突出。最后,根据研究区污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暴雨期间是研究地下河短期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和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地下河水体碳汇量估算的重要时期. 为了监测暴雨期间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变化和对碳汇量进行估算,利用CDTP300在线监测地下河的水温、pH 值、电导率、水位,利用BS28-VP2型野外小型气象站对雪玉洞附近的气温、降水进行记录.结果表明:雪玉洞地下 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下河pH 值、电导率、水温等对2011年6月13日到15日的降雨过程有较快响应, 响应时间约为4小时.受活塞效应的影响,电导率在降雨前期出现小幅上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稀释效应起主导 作用,电导率出现大幅下降.对已测指标的推算发现,降雨期间雪玉洞地下河的碳汇量显著增加,受流量增大的影 响,DIC输送量增加15191.987kg,二氧化碳分压随降雨量增加出现上升,CO2 吸收量增加5479.077kg.因此降 雨过程引起的碳汇量增加应在进行碳汇估算时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莠去津在原状土柱中的运移,判断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对地下水的危害性。[方法]在相隔依次为6.5、8.5和6.5m的A、B、C、D4个地点的20~73cm深处,采集直径为25cm的原状土柱。土柱上端用马氏瓶供水,进水水头稳定保持在土柱土壤表面上2cm处。土柱底部以透水金属盘承托,金属盘中心为出水口。用量为大约10倍孔隙容积的去离子水饱和土柱,随后向其投放含不同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和溴化钾溶液,用溴化钾作示踪剂来标记土柱中水分的运动。用CXTFIT软件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率定吸附和降解参数,并与批次试验所得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莠去津到达约53cm深土柱底部的浓度可达到初始浓度的20%~42%,说明其弱吸附和弱降解使得其污染浅层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大。土壤的渗透性影响土壤水分运动,是影响莠去津运移的重要因素。CXTFIT的两区和两点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4个原状土柱中平均不可动水体含量约为7%。两点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主要表现在穿透曲线的尾部。据此推测莠去津的非平衡运移部分可描述为化学非平衡。[结论]土柱试验和批次试验得到的吸附参数和降解参数都存在空间差异,但是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如果试验条件控制得当,可以结合土柱试验和批次试验的结果进行大尺度莠去津运移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20.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