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稻稻苗农艺性状好,具有分蘖节位低、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产量高等优势,比习惯栽培增产460.5kg/hm2;还可减少育秧、耕地、插秧等环节,比习惯栽培节本1155元/hm2,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来自以色列的3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世界不同国家的25个栽培大麦品种,总计110份材料,分别种植在陕北干旱沙地和陕西关中地区,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大麦群体间农艺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农艺性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株高、穗粒数、百粒质量、生物产量、分蘖数上差异明显,栽培大麦百粒质量和生物量明显高于野生大麦。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与农艺性状的表现存在一定联系,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可明显的分成2部分。方差分析表明除穗和穗粒质量没有达显著水平外,其余8个性状均达显著水平,其中分蘖数、百粒质量和生物产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表明这几个性状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综合农艺措施,最终为通辽地区沙区水稻生产及进一步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进行了高产模式、常规模式对沙漠水稻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式下沙漠水稻都能够正常生长成熟,在高产模式下水稻植株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都好于对照常规模式,且生育期略有提前;株高、分蘖数、千粒重等指标明显增加,穗长、空瘪率降低,亩产量也较常规模式增产6.95%。  相似文献   

4.
一季晚稻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的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事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朝晖  罗征  宁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7-17278
[目的]研究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在水稻促返青、促分蘖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水稻返青期,按不同比例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收获后对产量、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追施尿素相比,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180 kg/hm2、追施复合肥分别增产12.5%、3.1%。[结论]与追施尿素和复合肥相比,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可不同程度提高水稻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控苗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它能够有效控制分蘖发生,减少无效分蘖和低效分蘖,降低最高苗,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具有显著增产作用。控苗时期为田间苗数达到预定穗数80%-90%,控苗方法为晒田或化控,生产上一般增产4.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水气平衡栽培的最适畦宽,进行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的不同畦宽、与常耕栽培的产量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畦宽对免耕水气平衡栽培产量均有影响但差别不大;水稻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比常耕栽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差异极显著;免耕水气平衡栽培水稻的分蘖能力较强,根系发达,白根数量多。  相似文献   

8.
水稻产量由分蘖数、穗粒数、粒重等多种农艺性状决定,其增产研究也是涉及多个基因和环境综合作用的复杂问题,目前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而且研究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9.
以中籼两优343和丰两优四号为材料,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期对2个中籼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两优四号倒2叶施穗肥增产较显著,新两优343倒3叶施用穗肥增产较显著,各个处理的有效穗数和总粒数变化不大,但结实率和粒重丰两优四号以倒2叶施用较理想,新两优343以倒3叶施用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淮稻5号为研究材料,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直播栽培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点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期早播,机直播稻单株成穗数较多,第2~4叶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分蘖穗的穗部性状较好,虽然第1叶位的成穗数在茎蘖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其穗部性状较差,对最终产量贡献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成穗数降低,分蘖优势叶位减少,在晚播处理下(6月15日),机直播稻只有第2、3叶位分蘖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穗部性状较好,对产量贡献较大,第4、5叶位受抑制极显著。[结论]在海丰种植地区,机直播稻应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及早播种,该试验适宜播期为6月5日之前。此外,通过科学栽培措施促进机直播稻第2~4叶位早发、多发,充分利用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对海丰地区机直播稻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下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及氮素利用。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以尿素 猪粪强化栽培水稻的产量最高,而常耕条件下以单施尿素常规栽培水稻的产量最高,但各处理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无论是免耕还是常耕条件下,单施尿素常规栽培水稻比单施猪粪强化栽培水稻植株积累更多的氮素量,但其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下降。两种耕作方式比较,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氮素运转效率、氮素农艺效率显著高于常耕,但常耕条件下的氮素回收效率比免耕的高127.9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灿24号和威优5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组合)湘早灿13号,中优早81号和金优974;湘早灿2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三灶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氟,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下降。水稻和陆稻旱种的垩白度均显著减小。稻米的垩白粒率与籽粒的Gmax和G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和陆稻旱种可以增大籽粒的灌浆速率,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不施农药与化肥 ,只施有机肥料的栽培条件下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根系发育及生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 :①无公害栽培条件下根系分布在不同层次土壤中 ,次生根数要比常规栽培平均多出 10 3条 ,根的长度比常规栽培条件下长 3cm。②不同栽培环境中根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生物产量呈正相关。③无公害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有所变化 ,直链淀粉的含量要高于常规栽培 ,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 ,但变化不明显。④无公害栽培比常规栽培条件下平均增产 5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作及覆膜旱作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覆膜旱作与传统水作条件下,与普通尿素PU100%(N180kg·hm-2)处理相比,施用等氮量硫磺加树脂双包膜尿素SPCU 100%产量分别为7781和7775kg·hm-2,显著提高5.7%和9.7%;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7.2%和35.5%,显著提高110.3%和78.4%;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性提高.(2)与传统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条件下,除PU 100%处理外,其他各对应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 203.3~1 346.7和776.7~1 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 128.7~2 212.2和1 574.2~1 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湘早籼45号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体内镉(Cd)积累特性及其与光合生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育秧(T1)、软盘育秧(T2)、旱育秧(T3)、直播(T4)4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个品种均在直播模式下产量最高;从不同器官来看,镉含量最高的是根系,最高可达10.19 mg·kg-1,其次是茎秆、叶片,稻谷中含量最低;水稻体内重金属镉主要分布在茎秆中,占吸收总量的41.53%-54.67%,稻谷中镉分布量占4.92%-14.36%;直播栽培模式下植株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能力最强,各个器官中的镉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培模式;光合生理特性与水稻各器官镉含量、积累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蒸腾速率与稻谷中镉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4(P=0.029)。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rice-duck mutualism on weeds and insects pes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addy field.[Method]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weeds,sheath blight and insects pest under rice-duck mutualism,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3 treatments.[Result] Average occurrence of weeds in rice-duck mutualism group decreased by 2.33 and 52.08 ind/m2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and control treatment;the control rate of mutualism was up to 75% against rice hopper,but just between 25%-60% against rice leaf roller and Chilo suppressalis.The rates of diseased plant and diseased holl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were higher and disease indice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yield of mutualism group was identical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which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suggested an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lower cost benefit ratio for rice-duck mutualism treatment.[Conclusion] Rice-duck mutualism gives birth to a positive effect to control the diseases,insect pests and weeds,as well as to economic benefits,providing basis on extension of rice-duck mutualism system.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稻鸭共育处理、常规栽培处理及对照处理的杂草、纹枯病及虫害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3种处理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共育处理杂草平均发生数较常规处理和对照分别减少2.33和52.08 ind/m2;共育处理对稻飞虱的控虫率平均为75%,但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控制率仅为25%~60%;共育处理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和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较低;共育处理产量与常规处理一致,远高于CK;共育处理稻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但成本收益率较低。[结论]稻鸭共育利用鸭子在田间的捕食和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该研究可为稻鸭共育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稻鸭共育处理在完全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及连续定点3季情况下的田间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