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34a生人促木荷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6.5m。乔木层共有33种树种,木荷重要值最大,达28.68%,是典型的木荷群落;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木荷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49.77%;第Ⅱ亚层有30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4.37,0.87和0.08,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8,2.40,0.48,0.26;第Ⅱ亚层分别为30,4.41,0.88,0.06。全林平均胸径14.2cm,平均树高18.4m,株数密度1875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262.9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3.9cm和9.6cm,平均树高分别为21.9m和12.1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23.0%和77.0%,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75.2%和24.8%。  相似文献   

2.
以怀化市鹤城区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块20 m×20 m标准地,进行树种组成结构分析,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开展直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标准地内乔木层阔叶树以檫木、枫香、木荷为主,针叶树以杉木、马尾松、柏木为主。林木总蓄积量比重值位于前5位的树种是:杉木、枫香、马尾松、楠木、檫木,分别占总蓄积量的18.52%、18.36%、18.13%、12.88%、12.70%。(2)林分直径结构分析表明,树木直径分布曲线均呈不规则单山峰状曲线,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反映直径分布,并进行x2检验,效果比较理想。(3)各标准地林分的混交度均值都大于0.7,各优势树种的平均混交度比较高,按从大到小排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檫木苦槠白栎枫香楠木柏木。  相似文献   

3.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特征及质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对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6.8 hm2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质量及生态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云南松天然次生林可分为云南松-麻栎、云南松-麻栎-华山松及云南松-麻栎-滇油杉3种林分类型,位于山体上部、山尖、山顶坪地,具相同的稳定性.林木株数集中分布于径阶6 cm处,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优势度明显,在3种林分中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达61.21 %、69.88 %、77.36 %,其次为伴生树种麻栎所占比例较高.整个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木的优势度达69.19,重要值为79.67,其后依次为麻栎、滇油杉和华山松.林分中乔木树种的平均密度为2 730 株/hm2,平均胸径为8.78 cm;而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为8.69 cm,平均高为6.9 m,平均密度为1 907 株/hm2,蓄积量为38.14 m3/hm2,均低于滇中地区20年生云南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指标.其霸王木株数所占比例为7.87 %,而被压木及濒死木所占比例高达44.41 %.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林分中云南松林木的密度较小、平均胸径不大、出材率很低,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4.
青石冈林场木荷直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青石冈林场木荷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木荷直径结构规律。运用威布尔分布(Weibull)、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Gamma)分布进行直径拟合,并结合X2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荷林分平均胸径为10.4cm,在5.1~37.1cm之间变动,全距32.0cm,径阶分布范围不大;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6~12cm),累计百分比已达到83.7%;4种分布函数中,威布尔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数正态分布,但两者的差异不大,均可用于预测木荷林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5.
红苞木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良阔叶树种红苞木引种到广东省怀集县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种植于条件好的立地,16.5年生时平均树高11.8m,平均胸径15.9cm,蓄积量270.304m3/hm2,比作对照的本地树种马尾松的蓄积量大46.4%;在条件较差的立地,16.5年生时蓄积量也有126.712m3/hm2,比对照木荷的蓄积量大34.2%。引种的林分自然更新良好,天然下种的幼树生长良好;萌芽力强,可萌芽更新。该树种可作为用材林、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林树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低产丝栗栲次生林林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安市福溪采育场低产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1.4 cm、9.8 m、1230株.hm^-2、77.3 m3.hm^-2和1.93 m3.hm^-2.a^-1。林分郁闭度达0.7,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19种,其中乔木幼树10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4.04、0.87和0.07。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53~3.16,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7.
分析评价了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 ,指出现有天然林龄级主要为中幼龄林结构 ,群落类型主要为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 ;人工林龄级结构主要为幼龄林 ,群落类型主要为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 ,天然林林分总平均蓄积量为 74 339m3/hm2 ,人工林林分总平均蓄积量为 5 3 5 6 6m3/hm2 ,林分平均胸径主要为 14~ 2 4cm的中径木 ,6~ 12cm的小径木次之 ;密度主要集中在 2 0 0~ 80 0N/hm2 范围内 ,林分的郁闭度值主要集中分布在 0 3~ 0 6的范围内 ,平均为 0 5。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华桑中幼林直径和树高结构规律,给营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在龙山县砂子坡国有林场跑马坪分场华桑10年生人工林中设置3块20 m×3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乔木树种的直径、树高等因子。结果表明:该林分是以华桑为优势树种、6个树种伴生而成的针阔混交林,结构合理;华桑顶端具有双主梢生长特性,需在前期进行修枝整形;林分直径分布呈左偏的近似正态分布曲线,为典型的同龄林直径结构特征,林分处于中幼林阶段,需加强培育管理,直径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和一元正态分布;林分树高分布呈左偏的近似正态分布曲线,树高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和一元正态分布;树高与径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林分树高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加,树高-径阶曲线可用y=2.729+0.659 d-0.017 d2+0.000 3 d3表示。该林分为较为理想的中幼林林分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华桑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山地速生工业原料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马褂木、邓恩桉、杜英3个树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山地林分生物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5.08 cm,树高4.96 m,蓄积25.52 m3/hm2;平均单株生物量4.18 kg,其中树干2.95 kg,树皮0.36 kg,树枝0.73 kg,树叶0.20 kg;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16.98 t/hm2,其中树干10.43 t/hm2,树皮1.29 t/hm2,树枝2.25 t/hm2,树叶0.71 t/hm2,凋落物2.53 t/hm2;②不同密度不同树种的林分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1.0 m×1.8 m密度极显著大于其它密度,马褂木极显著大于其它树种.1.0 m × 1.8 m密度的马褂木林分生物量达到41.71t/hm2;极显著大于其它林分,可以作为山地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经营模式;③在空间分布上,山地工业原料林单株生物量由基部向上逐渐减少,呈塔形分布,树干和树皮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体的1/2树高以下,枝叶主要集中在中间区段,马褂木在3~6 m树高处,邓恩桉在3~5 m树高处,杜英在1~4 m树高处,是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营造的10年生木荷+鹅掌楸混交造林、鹅掌楸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立地条件下,鹅掌楸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木荷,同比例行间混交的鹅掌楸平均胸径达13.7cm,平均树高达9.2m,蓄积量达81.823m3/hm2,分别比木荷高出47.3%、12.2%、131.4%;不同混交比例对木荷、鹅掌楸的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以鹅掌楸纯林生长量最高,鹅掌楸的胸径、树高生长量、总保存株数、总蓄积量分别达14.5cm、10.1m、2447株/hm2、204.325m3/hm2;木荷∶鹅掌楸=1∶1行间混交的生长量次之,木荷∶鹅掌楸=3∶1株间混交的生长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乡土阔叶树种生长比较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在广州郊区帽峰山林场开展6 个乡土阔叶树种生产性扩大栽培试验,经5 .5 年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半枫荷和红锥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2 .09 ,1 .81 m ,胸径1 .62 ,1 .61cm ,蓄积11 .33 ,9 .77 m 3/h m 2 ,均属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很有发展潜力。木荷虽种植于山脊,但生长相当快,年均生长树高1 .63 m ,胸径1 .33 cm ,蓄积8 .52 m 3/h m 2 ,属生长较快和较好的树种,除作防护林带经营外,也可作为用材林或混交林伴生树种。阴香和海南红豆生长一般,年均生长分别为:树高1 .39 ,0 .87 m ,胸径1 .29 ,0 .75 cm ,蓄积4 .56 ,0 .90m 3/h m 2 ,可作为景观绿化树种。铁冬青生长差,但耐阴性较强,可作为混交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2.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南宁市国有高峰林场 48 a 生木荷 Schima superb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规律、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平均胸径为 20.68 c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 0~12 a,胸高形数为0.48~3.33,符合培育大径材要求,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平均树高为 23.54 m, 树高生长速生期为 0~14 a,树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 (Quadratic) 模型;平均材积为 0.359 8 m3,材积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粤北10种乡土阔叶树种生长及根际养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在始兴县进行10种粤北乡土阔叶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幼树的成活率均达到95%;平均树高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火力楠M ichelia macclurei和金叶含笑M icheliafoveolata,平均树高为4.5~5.5 m;樟树C innamomum camphora和深山含笑M ichelia maudiae生长较慢,树高生长不足3 m。冠幅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枫香Diquidambar formosana、金叶含笑和火力楠,平均为2.5~2.8 m;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木荷Schima superba、深山含笑和樟树的冠幅生长较慢,平均冠幅仅1.6~1.8 m。生长最佳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红荷木>火力楠>金叶含笑>枫香>山杜英。土壤根际土速效N、P、K养分含量较高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樟树>红荷木>石栎>火力楠>深山含笑,木荷和山杜英根际土速效养分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荷木、火力楠和金叶含笑在粤北地区生长较快,保持水肥能力较强,适于在粤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竹柳在珠海沿海区的生长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了珠海市不同林龄竹柳(Salix hybrid)的树高、胸径生长、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竹柳1.5~3.5 a 生扦插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93~3.42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1.51~2.58 c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28~0.0196 m3;3.5 a 生扦插竹柳林分生物量为30.25 t /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08~15.90 t/(hm2· a)。竹柳的早期胸径、树高、材积、生物量生长和生产力均低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巨尾桉(E. grandis × E. urophylla),但高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竹柳能适应珠海沿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生长良好,但病虫害对其规模化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