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姚市水稻三化螟防治适期及药剂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余姚市3代三化螟在单季稻5%~10%破口露穗时用药效果最好,抽穗后田间已有白穗发生,用药后田间白穗已不可逆转,仍将少量出现。三化螟的防治应掌握"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的原则,牢记"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重要时期。康宽、稻腾对三化螟均有极好防效,而甲维盐、毒死蜱在中、高浓度下对三化螟亦有极好防效。在目前余姚市三化螟尚处于轻发生的情况下,建议生产上可选用多种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   

3.
在拔节孕穗期、破口期及齐穗期三个关键时段进行施药防治,研究不同配方、不同防治期及防治次数对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同时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螟虫、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应用效果较好的安全低毒农药。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6种药剂防治3代三化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在水稻破口期,以不同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6种市售药剂进行防治3代三化螟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一次用药效果较差,以破口期两次用药,防效最好。第一次用50%赛利EC 10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白穗率为0.87%,相对防效为96.51%;第一次20%三唑磷EC 15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白穗率为0.94%,相对防效为96.24%。[结论]50%赛利、20%三唑磷、20%强杀螟是防治三化螟的高效药剂,杀虫双不能作为防治三化螟的主体药剂。以破口期为标准来指导防治较为恰当,只有破口期两次用药,才能达到控制3代三化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应用效果较好的安全低毒农药,在水稻拔节孕穗期、破口期及齐穗期3个关键时段进行施药防治,研究不同配方、不同防治期及防治次数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同时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中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的防治次数对防效影响较大,防效与防治次数成正比关系;各配方对螟虫、纹枯病及稻瘟病的防效较好,且不同防治次数间的防效差异不大;35%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6%甲氧·茚虫威、25%杀虫双+10%甲维·茚虫威、10%甲维·甲虫肼,防治效果较差的是5.7%甲维盐+20%阿维·三唑磷。  相似文献   

6.
笔者进行了几种新型药剂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通过穗期一次用药,各参试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为30.30%~77.27%,其中拿敌稳对稻曲病的防效居首位,其他药剂防治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方式、时间等进行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结果]咪氰烯菌脂及其复配剂防效优异,浸种方法、时间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咪鲜·杀螟丹日浸夜露法优于连续浸种法;24~60 h浸种时间延长,秧田期防效有升高趋势,但分蘖和灌浆期不明显.亮盾、适乐时与锐胜混用拌种,前期防效较高,但灌浆期(后期)效果下降.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结论]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8.
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防治大螟,对大螟引起的白穗进行了药效考查和药剂作用后白穗数量的动态变化观察表明,大螟白穗的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期至破口后4d,此时防治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大螟转株为害相应减少,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而破口后8d防治,防效直线下降,破口后12 d防治基本无效.在没有药剂因素影响下,随着水稻抽穗,由大螟为害引起的白穗陆续出现,在抽穗后30~40 d内由于大螟不断转株为害,白穗数量直线上升,药剂作用后,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转株为害相应减少,白穗数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单季稻穗期主要危害水稻螟虫有三代螟、二代螟、大螟.自80年代恢复二熟制以来,螟虫的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得到了改善,发生量逐年回升.1995年起,急剧上升为单季稻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根据本地区3种螟虫的发生特点,制定科学的穗期螟虫防治对策,把白穗危害株率控制在0.40%以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 4种生物药剂和 1种常用化学农药作对照喷施玉米雌穗花丝 ,防治玉米田棉铃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0 .6 %苦内酯水溶剂 2 0 0倍液喷穗对玉米棉铃虫的防效最好 ,施药后 3、6、12 d的防效分别 88.2 %、81.9%、80 .6 % ,分别较对照 2 5 0 %氯·辛乳油 5 0 0倍液高出药剂 2 0 .9、8.1、9.7个百分点 ;Bt乳剂 10 0倍液和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液喷穗的防效次之 ,3、6、12 d的防效分别为 76 .6 %、78.5 %、77.0 %和 75 .0 %、74 .4 %、77.6 %。这 3种生物药剂的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 ,且持效期较长 ,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肟菌·戊唑醇、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肟菌·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后7 d和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5.51%和77.95%;申嗪霉素药后14 d的防效为75.99%,2种药剂的防效相当。在本研究条件下,5种供试药剂对水稻无药害;其中肟菌·戊唑醇、申嗪霉素可较好地防治水稻纹枯病;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和苯甲·丙环唑的防效一般,建议在水稻孕穗后期再施药1次,在水稻纹枯病发病重的田块齐穗期可再施药1次,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mL和4.0mL的处理防效相当,超过了80%;对白穗的防效,各浓度处理均超过了9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粉锈宁。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不同药剂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比1次用药好,且均对小麦生产安全,其中以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6.36%和92.99%。  相似文献   

14.
红蜘蛛是香蕉的主要害螨,为了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导致害螨抗药性的产生,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香蕉红蜘蛛试验,以筛选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显示,亩旺特600倍液处理防效高、持效期长;甲维盐600倍液处理防效次之、持效期稍短;灭杀利600倍液处理防效较低、持效期短.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常规喷雾用和种子处理用2种剂型多种药剂进行桶混拌种为核心,大田采用生物源药剂,配合必要化学药剂的水稻病虫全程绿色用药技术。2019、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药剂拌种对纹枯病防效优异,且水平扩展盛期推迟20 d左右。对稻瘟病控制时间长、效果好。对纵卷叶螟防效优异,五(3)代防效为98.25%,第4代仍达83.86%。螟虫防效较好,对二化螟第二代保穗效果仍达20%左右。由于其防效高、持效期长,大田可使用生物农药为主,减轻了中后期化学用药压力。  相似文献   

16.
王行衍 《吉林农业》2010,(12):103-103
试验通过对几种常用药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灵对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穗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0%和73.5%,其次为三环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水稻稻瘟病重发的特点与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年来淮安市稻瘟病(主要是穗瘟)持续重发的原因。提出对穗瘟的化学药剂防治的建议:防治适期前移,重点抓好破口前5~7 d的防治;与稻曲病、纹枯病结合防治;还可根据"两迁"害虫、螟虫防治需要,结合起来打防治"总体战",达到"一喷多防""一功多效";药种上建议采用三环唑+戊唑·嘧菌酯(或苯甲·丙环唑)混用配方。  相似文献   

18.
水稻苗期螟虫药剂防治示范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几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田螟虫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mL,对水稻螟虫的防效较好,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几种药剂中 ,利用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效价比最好 ,防效达到 80 %以上 ,参考防治成本仅 1 .5元 /667m2 ;烯唑醇、腈菌唑效价比次之 ,但是这两种药剂控制病害持效期长 ,防治效果好 ,在条锈病发生严重或大流行时可以作为推荐控制药剂。  相似文献   

20.
经室内配比筛选和毒力测定,筛选出阿维菌素与三唑磷最佳配比A(20%阿维唑磷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共毒系数为93.11,表现为相加作用。经田间小区试验,该药剂用药量100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d、15d的防效分别为89.10%、89.85%;对二化螟的保苗效果为93.83%,杀虫效果为97.24%;对三化螟的白穗防效为72.44%。杀虫防效为80.24%,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螟虫危害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