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麦 6 6号 (兰考 90 6 )是一个典型的大穗、多粒、竖叶、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近几年的栽培经验 ,其合理产量结构为 :亩成穗 30~ 35万 ,穗粒数 5 0~ 5 5粒 ,千粒重 40 g以上 ,产量 5 5 0~ 6 5 0kg/亩 ,高产达 70 0kg/亩 以上。由于该品种是一个崭新的小麦新类型 ,所以 ,在栽培措施及管理上有别于其他品种。为使豫麦 6 6号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针对该品种特征特性 ,提出以下春季管理意见。1 及早进行春季管理即早施肥、早浇水。豫麦 6 6号分蘖力虽强 ,但其成穗率较低 ,在大播量、高群体的情…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3.
麦套棉移栽结合小麦灌浆水肥促双优双高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麦棉套作田,小麦灌浆期浇水和追肥结合棉花移栽的最佳时期,有利于实现小麦和棉花的双高产、双优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追肥、棉花移栽时期对小麦和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在4月28日-5月4日范围内最有利实现小麦和棉花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4.
豫麦 47号 (原名丰优 3号 )自 1 997年审定以来 ,结合产业化开发 ,其推广面积已发展到 2 0 0 0年的 1 50多万亩 ,2 0 0 1年推广面积突破 50 0万亩 ,已成为河南省主导优质小麦品种之一。1 豫麦 47号示范推广情况1 998和 1 999年 ,由于缺乏优质小麦“优质优价”的相关政策 ,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及农民对优质小麦还缺乏了解 ,甚至有很多错误认识 ,突出问题是“优质不优价”、“优质麦产量低”等 ,因此 ,示范推广阻力很大。针对这些问题和顾虑 ,我们积极与中法合资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郑州金苑面粉厂、郑州第二面粉厂等厂家签定了加价收购协议 ,…  相似文献   

5.
豫麦 4 6号 (原名豫西 8930 )系洛阳农专于 1 989年以豫麦 2号作母本 ,偃师 4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系谱法处理和早代测产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 994~1 997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1 997年 1 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4 6号。1 丰产性该品种属多穗型小麦品种 ,单位面积成穗数 ,每公顷平均 52 5万~ 555万 ,穗粒数 34~ 38粒 ,千粒重37~ 4 2 g。在 3年校内品比试验中 ,产量均居第一位 ,比对照豫麦 1 0号增产 8.1 %~ 1 1 .1 % ;1 994~ 1 995年度参加省区域试验 ,省内 9个试验点平均比对照增产 1 …  相似文献   

6.
豫花 15号 (徐 75 0 6 - 5 7×P12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1997~ 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 ,1999年参加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全国 (北方区 )早熟组花生区试 ;2 0 0 0年参加全国花生生产试验。 2 0 0 0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3年 2 6点次平均 ,豫花 15号亩产荚果 312 .85kg ,亩产籽仁 2 2 2 .43kg ,分别比对照种豫花 1号 (第 3年对照种为豫花 8号 )增产…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2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C1;豫麦34号C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个播期(10月6日,S1;10月16日,S2;10月26日,S3;11月5日,S4)对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前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播期间差异不明显,灌浆后期播期间差异增大,其中S1降幅最大,表明早播条件下小麦后期叶片衰老较快,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与积累。2个品种产量均以S1最低,S2最高。播期显著影响成穗数(P≤1%)和千粒重(P≤5%);2个品种相比,播期对兰考矮早八粒重的影响大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8.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首批项目豫麦47号现场展示会于2000年5月18日在焦作召开。副省长张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马世青及中国农科院、省农业厅、省科委、省农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对豫麦47号示范区和优系繁育田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品尝了用豫麦47号加工制作的面包、饺子等产品。据田间初步调查测产,焦作待王镇5000亩示范区豫麦47号每亩成穗43.3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按常年40g计算,理论亩产为564.6kg,八五折后平均亩产为479.9kg,与当地测产结果基本吻合,较当地种植的其它品种增产或持平,实现了既优质又高产的目标。专家们认为,豫麦47号在系…  相似文献   

9.
河南审定的183个小麦品种中有75个小麦品种含有豫麦2号的血缘,豫麦2号成为河南小麦育种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利用系谱资料对豫麦2号种质与其75个衍生品种的共祖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5个小麦品种与豫麦2号的共祖先度范围为0.0500~0.6250,累积的共祖先度为20.9041,占75个小麦品种的27.87%,占河南183个小麦品种的11.42%,豫麦2号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利用还在继续.研究豫麦2号的育种价值,对于有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保持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恰当地选用杂交亲本,成功地创造出优良新基因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麦套玉米适宜套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玉米栽培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获取较多的光能和热能,达到高产。[方法]试验测定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小麦共生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麦套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5月21日前后浇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在麦收时玉米3叶展开期左右,即5月26日前后套种浇水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并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结论]麦套玉米在5月21日~5月26日播种浇水为宜,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密度对豫麦29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1999年豫麦29小麦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豫麦29小麦10月24 ̄28日播种,基本苗13 ̄16万/亩,群个体质量高,揪后出苗早,冬前发苗足,个体发育壮,穗数足,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可达450kg/亩以上。  相似文献   

12.
科麦2号科麦2号系早熟大穗多穗超高产品种。 1.春季看苗管理:弱苗(群体小、脱肥)要早浇拔节水,结合浇水追肥,每667m2施复合肥J5公斤或尿素75公斤;一般麦田第三节伸长2—3cm日寸浇拔节水,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6公斤;旺苗(群体大、苗色浓、苗壮)以蹲苗中耕为主,到孕穗时浇水,一般不再追肥,群体控制在90万头以下。  相似文献   

13.
优质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5个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目标性状在鄂西北麦区的表现。结果表明,本地区品质表现最好的为优质小麦品种豫麦28,该品种在密度为120万/hm^2基本苗、基肥为105 ̄135kg/hm^2纯氮、拔节期追肥小于37.5kg/hm^2纯氮、开花期追肥为45 ̄75kg/hm^2纯氮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4.
豫麦 69号 (新麦 9号 )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 ,在黄淮平原麦区推广种植面积达 60万hm2 以上 ,小面积高产纪录达 683.5kg/亩。探明其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对进一步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意义重大 ,并可为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998~ 2 0 0 0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3号地进行超高产攻关试验。土壤为粘壤 ,含有机质1 7.32 g/kg ,全氮 1 .0 3g/kg ,P2 O51 2 .1mg/kg ,K2 O 1 0 8.4mg/kg。试验地施腐熟牛圈粪 5 0 0 0kg/亩 ,全生育期施纯氮 2 4kg/亩 ,P2 O5 1 2kg/…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探讨麦套花生高产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设置了麦套花生高产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试验。供试品种为豫花三号,对其长势长相、生育动态、开花结实规律、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本研究所南地,细砂土。小麦播种前每亩施入土杂肥2500公斤,磷肥25公斤,犁地后起埂,埂宽80厘米。10月5日在垄沟内播种两行小麦,品种为豫麦13号,每亩播量5公斤,小麦亩产308.6公斤。4月7日在垄沟内每亩开沟施入棉仁饼100公斤,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麦品种开麦20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在豫东地区设置裂区试验,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播期播量对开麦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麦20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80万/hm~2,适宜播量为基本苗240万~320万/hm~2。  相似文献   

17.
麦套花生高产无公害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3~2005年开展的花生相关配套种植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前茬小麦低产水平下花生以5月12日套种较为适宜,在中高产水平下以5月22日为宜;小麦、花生双7.5t/hm2的施肥总量应不低于土杂肥75t/hm2,纯氮540kg/hm2,氧化钾420kg/hm2;增效阿罗蒎兹、阿维菌素2种农药对出苗率生长发育均无影响,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达50%以上;套种小麦选早熟小麦品种荷麦13号较晚熟品种潍麦8号熟期提前5~7d;花生施用钼肥产量增加6.9%~13.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济麦22、临麦4号、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适时将小麦的追肥时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存在差异。对于大多数小麦品种(如济麦22和临麦4号),氮肥的适宜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对于生长后期有早衰迹象的小麦品种(如LN66),开花期追肥较为适宜。[结论]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适期追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济麦22、临麦4号、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时将小麦的追肥时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有差异的.对于大多数小麦品种(如济麦22和临麦4号),氮肥的适宜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对于生长后期有早衰迹象的小麦品种(如LN66),开花期追肥较为适宜.[结论]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适期追肥.  相似文献   

20.
优质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总产47.1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6%,平均亩产381.1kg;其中强筋小麦15万吨,亩产373~400kg,其产量水平与中筋小麦持平.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小偃54、豫麦47号、豫麦34号、郑州9023、豫麦68号等.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在全省对同一小麦品种抽样测定,我市浚县小麦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性最好,这说明我市发展中、强筋专用型优质小麦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从2000~2001年度优质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看,还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