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秸秆焚烧的危害,分析秸秆还田的优势,同时提倡推广玉米秸秆青贮、秸秆堆沤还田、秸秆气化技术、秸秆发展食用茵技术,以及玉米秸秆加工升值途径,从而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是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秸秆数量巨大,人工收集、运输、处理难度较大,极大地限制了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不少地区仍然采用就地焚烧或随意丢弃的处理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秸秆机械化技术推广可以提高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主要机型包括秸秆粉碎机、秸秆收获机、秸秆打捆机,其中,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秸秆后续的储藏和运输环节,因此,提高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性能是实现秸秆大规模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秸秆打捆机存在结构复杂、工作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目前国内外秸秆打捆机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目前秸秆打捆机生产及田间作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我国秸秆打捆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旨在为提升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效率与秸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我国秸秆焚烧及废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了秸秆深施还田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捡拾、切碎和深施还田作业。同时,对其秸秆深施装置的秸秆深施量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含水率对秸秆深施量影响较大,深施螺旋转速次之,秸秆长度影响较小;秸秆深施量随深施螺旋转速的增大而增加,随秸秆长度和秸秆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少。在该试验条件下,深施螺旋转速为540r/min、秸秆含水率为1 0%、秸秆长度为5 mm时,秸秆深施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介绍辽宁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生物秸秆反应堆、秸秆饲料和秸秆能源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辽宁省的推广情况,总结制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何消化农作物秸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泰兴市农机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广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械,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秸秆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示范推广了少量的秸秆打捆机,利用机械自动打捆,打好捆的秸秆直接运送到发电厂或者秸秆加工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对于新推广的秸秆打捆机,该市...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秸秆焚烧严重,影响航空和陆路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结构。引导农民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倡秸秆还田、提倡秸秆饲料、提倡秸秆发电等现实可行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荆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产量大、种类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秸秆出现了地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荆门市着力推广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不断拓宽利用领域,发展秸秆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秸秆产量及利用情况荆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875万亩,年产生秸秆406万吨左右。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机作物秸秆量占秸秆总量的77.1%。目  相似文献   

8.
秸秆是用途广泛和十分宝贵的绿色资源。但是我国秸秆的综合利用仅在33%左右,超过半数以上的秸秆都被人为就地点燃焚烧或直接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介绍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分析了我国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措施的研究,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强化秸秆新能源开发,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秸秆焚烧问题是农作物生产当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中的瓶颈江苏省人大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明确提出3年内实现秸秆禁烧,并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解决秸秆焚烧的主要出路。江苏省财政逐年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投入,明确实行"1+X"模式,即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其他秸秆综合利用形式,明确以夏季为重点,2012年仅下发盐城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奖金就达到3 700万元;盐城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的角度关注秸秆产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秸秆产业的出现是必然的,只要秸秆有利用价值,当技术可能、经济可行时,以秸秆利用的工业机械出现为标志,秸秆产业就会出现。当前,中国的秸秆产业还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经过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四个阶段的发展,其最终的命运是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段人类利用秸秆、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佳话。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出发,解决一些理论上容易混淆的问题,利用"秸秆哑铃模型图",指出秸秆产业与秸秆科学、秸秆技术和秸秆工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在秸秆产业的发展中,制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强相关制度的研究,促进秸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沛县是农业大县,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产秸秆约80万t,并且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秸秆总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在秸秆工业化利用滞后的情况下,消化秸秆的主渠道还是靠秸秆机械化还田,其理由有三:一是只有秸秆直接还田,才能大量利用秸秆,避免秸秆焚烧和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处理方式之一,小麦秸秆是农业生产还田作业利用率最高的农作物秸秆,对小麦秸秆进行机械化还田有利于耕地土壤结构的优化,更能提升粮食产量和食品安全程度。通过介绍现阶段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及机具特点,给出了秸秆还田作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江西省和上海市的典型生物质农作物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棉花秸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生物质的化学组成特性,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秸秆性质的异同,推断不同秸秆适宜的能源化利用途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化学转换时更易转化为CO、CO2,棉花秸秆热化学转换时更易转化为CH4;棉花秸秆不适合热裂解液化生成生物油,其次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更适合生产乙醇;油菜秸秆不适于直燃发电。本研究可以为3个地区不同类型生物质能源利用时的原料选择及热化学转化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秸秆机械设备是与秸秆利用相关联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统称,包括秸秆打包机、秸秆粉碎机、秸秆板生产设备、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收割机、秸秆颗粒机、秸秆炭化设备等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的发展将极大带动和推进秸秆产业规模化发展。要进行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必须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秸秆综合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农民秸秆禁烧和进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而只有通过推进秸秆利用的机械化发展,才能真正为  相似文献   

15.
黄占亮  林剑 《河北农机》2024,(4):120-122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生态农业发展对秸秆的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秸秆资源,有效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秸秆利用产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处理技术,最大限度上降低秸秆对环境的影响,并把秸秆有效地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因此,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逐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为秸秆处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向。寿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寿县为例,深入分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秸秆变废为宝离不开综合利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秸秆利用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要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要想长期保持良好成绩,新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需合理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之路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7.
秸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制成颗粒,可用作饲料或燃料。据相关资料介绍,秸秆蛋白质含量约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 t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 t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每生产1 t玉米可产2 t秸秆,每生产1 t稻谷和小麦可产1 t秸秆。通过对秸秆进行高压高温处理,使秸秆熟化,消毒灭菌,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秸秆的消化吸收率,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探索秸秆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其综合利用技术方式进行了研究。在秸秆的组成元素种类及含量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秸秆还田的作业机理,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潜力量化模型,并进行主要利用技术分析,归纳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并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典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还田方式下的秸秆粉碎合格率和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均控制在85%以上,且经氨化与硫酸钙翻压后的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潜力达96.8%,是秸秆循环利用较好的还田方式;将粉碎后的秸秆分别用于发电、供暖及作为基质燃料等,具有处理量大和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处理利用秸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秸秆是农业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秸秆本身的难降解性和当前处理秸秆的技术水平还有限,目前存在秸秆过剩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好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处理秸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江苏常熟稻麦秸秆还田、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和国内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方式等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秸秆全量还田的危害和秸秆回收的成本,指出要采取相应措施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