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紊乱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发病主要是由于奶牛摄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过多有机酸,导致瘤胃内p H出现非生理性下降,同时伴有有毒物质产生,最终引发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瘤胃内消化机能紊乱、代谢异常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急性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发病机制、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的诊断方法、营养调控措施,以期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高产奶牛群一种常见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临产牛和产后3 d内的牛发病率高,产奶量愈多发病率愈高.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诊断及预防措施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采食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后,在瘤胃中分解发酵,导致瘤胃内微生物群落失调,产生大量乳酸,瘤胃内pH值下降,继而引发瘤胃积食和肌体酸中毒症状.本病以发病突然、死亡迅速,并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鼓胀、胃肠蠕动停滞和高度虚弱为特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现将一例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 ,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 ,效果理想。1 发病规律及病因该病主要发生于 3~ 6岁、1~ 3胎的奶牛 ,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 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 ,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 ,产奶量越多 ,发病率愈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 .1 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 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及大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 ,这些饲料在牛…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在临床上发病慢、病程时间长、病症隐匿。在大规模的养殖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不是急性酸中毒,而是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6.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采食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后,在瘤胃中分解发酵,导致瘤胃内微生物群落失调,产生大量乳酸,瘤胃内pH值下降,继而引发瘤胃积食和肌体酸中毒症状。本病以发病突然、死亡迅速,并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鼓胀、胃肠蠕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因TMR制作方法不当,饲喂后奶牛发生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主要症状及发病机制,介绍了应用瘤胃切开术治疗两例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操作与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也称慢性瘤胃酸中毒,是瘤胃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该型奶牛的发病率比较高,会直接影响奶牛健康以及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原因,介绍了病牛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结合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提出了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常见的内科病。本文根据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分析和总结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结合多年兽医临床经验,采取了中西结合治疗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过食易发酵产酸的草、料或长期饲喂酸性饲草,致使瘸胃PH值下降和乳酸蓄积所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死亡率高,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综合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