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奶牛泌乳后期是指产后214~305d期间,奶牛在此期间处于稳定的低产泌乳期,3个月时间日产奶量从20kg下降到16kg,平均每月下降2kg。此期奶牛腹中胎儿开始进入快速发育期,为确保奶牛的一定产奶量及胎儿的正常发育,必须继续供给足够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在饲料调配上,要以怀孕母  相似文献   

2.
奶牛泌乳中期是指产后92-213 d的期间,奶牛在此期间处于稳定泌乳期,4个月时间日产奶量从28 kg下降到20 kg,平均每月下降2 kg.为确保此期间奶牛稳产、必须继续供给足够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3.
奶牛泌乳后期是指产后214~305 d期间.奶牛在此期间处于稳定的低产泌乳期,3个月时间日产奶量从20 kg下降到16 kg,平均每月下降2 kg.此期奶牛腹中胎儿开始进入快速发育期,为确保奶牛的一定产奶量及胎儿的正常发育,必须继续供给足够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泌乳盛期是指产后31~91d的期间,奶牛日产奶量维持在30kg左右的高产期。为确保此期间奶牛高产稳产,必须继续供给高浓度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在饲料调配上以满足饲养标准所设定的自身维持和产奶所需营养为依据。本文将运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以体重550kg奶牛为例,介绍奶牛泌乳盛期TMR即全混日粮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5.
奶牛泌乳盛期是指产后31—91d的期间,奶牛日产奶量维持在30kg左右的高产期。为确保此期间奶牛高产稳产,必须继续供给高浓度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在饲料调配上以满足饲养标准所设定的自身维持和产奶所需营养为依据。本文将运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以体重550kg奶牛为例,介绍奶牛泌乳盛期TMR即全混日粮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6.
奶牛泌乳盛期是指产后31~91d的期间,奶牛日产奶量维持在30kg左右的高产期.为确保此期间奶牛高产稳产,必须继续供给高浓度的能量及蛋白质饲料,在饲料调配上以满足饲养标准所设定的自身维持和产奶所需营养为依据.本文将运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以体重550kg奶牛为例,介绍奶牛泌乳盛期TMR即全混日粮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7.
靳智勇 《畜禽业》2012,(10):43-44
为研究高原地区奶牛产后子宫的复旧对产后发情与配种怀孕情况的影响,对20头(实验组)产后奶牛进行药物处理,40头(对照组)产后奶牛不作任何处理。从产后到下次发情配种,观察各组奶牛的发情和配种受胎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1.1±32.1)d和(79.6±20.8)d,实验组奶牛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要比对照组奶牛早11.5d(p<0.05),但2组受胎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怀孕母牛围产后期是指产后15d的时间。在围产后期里母牛经历产犊和产后恢复及泌乳的过程。产前产后母牛机体发了巨大的生理变化,对来自于环境及其它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减弱.围产后期如饲养和管好不当,母牛极易发生生殖和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将运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以体重550kg奶牛为例,介绍奶牛围产后期TMR即全混日粮调配技术。  相似文献   

9.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牛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2000年6月,我市高官寨镇一农户饲养的奶牛,发生以高热不退、气喘、尿发红、体表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的疾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0年4月,我市高官寨镇魏化林村郭新玉、从黑龙江省某地购买了一头怀孕8个月的产奶牛,6月8日,该牛顺利产下一头小公犊,产后5d,日产奶量达到20kg,6月14日,发现该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触摸体温升高。找当地兽医诊治连续输液3d,不见好转,病牛高烧不退,日产奶量降至2kg左右,遂到我站求诊,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泰勒焦虫病。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产后16~30d泌乳量迅速由十几千克增至30余千克,称此期间为泌乳迅速增涨期。此期的特点是乳房已经软化,采食恢复正常,泌乳能力迅速增加至高峰。在饲料投喂上必须满足奶牛高速产奶的需要,否则将导致牛体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使奶牛迅速消瘦,从而影响下阶段正常产乳。为  相似文献   

11.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围产前期(也称干奶后期)和围产后期(分娩后15d)。围产期奶牛在短短的1个月内,要经过从干奶——分娩——开始泌乳的过程,在生理上要经过明显而快速的变化。因而在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上稍有不妥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使母牛的泌乳高峰期和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下降,明显影响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使母牛的繁殖能力减低,机体的免疫力机能下降,易发生各种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所以,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勇  陶青燕 《畜禽业》2001,(11):12-13
有试验表明在瘤胃正常状态下,添加纤维素酶饲喂奶牛5d以后,其粪便干物质和饲喂前相比,减少了30%左右.外观细腻,有光泽,圆盘状,软硬适中,无任何异味,排粪量无明显变化.1周以后,封闭牛舍氨气含量下降70%左右,粗饲料采食量提高10%~20%,粪便中蛋白质提高8%~10%,尿中尿素下降58.9%(赵长友,1993).用添加纤维素酶的饲料饲喂怀孕奶牛,分娩后,不产生生理性消化不良症状,胎儿体重可增加1.5~3kg,无畸形及弱胎,初乳可维持5d,产牛体质恢复极快,产奶量在产后1520d即可达到最高峰,并一直维持到第四个泌乳期,然后以3%4%降乳率开始平稳下降,低于正常降乳率6%8%(付连胜等,1998).有试验表明在奶牛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可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增重和产奶量,提高饲料报酬,而对乳脂率没有明显影响.添加0.5的纤维素酶于精料中,饲喂60d以后,试验组每头平均日增重962g,对照组每头平均日增重680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41.2%,差异极显著.日添加50g纤维素酶于奶牛精料中,试验组日均产奶28.59kg,而对照组日均产奶量为26.28k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2%,差异显著.试验组日均乳脂总量980.64g,对照组899.33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05%,差异显著(焦平林等,1996).纤维素酶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产奶量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反刍动物的摄食量主要受血液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调节.挥发性脂肪酸是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外源性纤维素酶增加了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而瘤胃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较快,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进入血液,并随其浓度的升高反馈性作用于食物调节中枢,导致采食量下降.一般认为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呈负相关,但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后,随着产奶量的上升乳脂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纤维素酶通过提高奶牛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乳腺细胞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能力,从而维持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4)
研究以动态的方法研究奶牛产后血液酮体的变化规律。选用500 kg左右、产第二胎的荷斯坦奶牛13头,分别在选定奶牛产后0 d,5 d,12 d,19 d,26 d,33 d,40 d采颈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送实验室,采用水杨醛比色法检测酮体浓度。同时记录产奶量。试验结果表明,血酮浓度在产后5 d最低(1.19 mg/dL),在产后12 d最高(5.54 mg/dL),二者差异显著(P0.05);然后血酮浓度逐渐下降,但在产后26 d又出现一个高峰(4.65 mg/dL),随后浓度逐渐下降。血清酮体在产后2~6周达到最高。从个体来看,高产奶牛更容易患酮病。  相似文献   

14.
美国肉畜研究中心John klindt等人,研究了初情前饲养水平对青年母猪生长和生殖发育的影响。13周龄白色杂交青年母猪单圈饲养,并分配给以下处理:不限量采食组,从13到25周龄随意采食(n=64);对照组,从13周龄到100kg体重不限量采食,之后直至25周龄90%不限量采食量(n=65);限制组,13至25周龄74%不限量进食量(n=64)。饲料配合主要是限制能量进食量。这个试验在两个季节重复进行。到了25周龄,青年母猪群养,大约16只圈,饲料不限量,并开始发情检查。初次发情的青年母猪即予配种,返情的再交配。交配后,青年母猪转到怀孕舍饲养,喂1.5倍维持需要量。怀孕30d,收获生殖道,记录黄体(CL)和活胚胎数。从13到25周龄,每只青年母猪饲料消耗量不限量组为258kg、对照组为251kg,限量组为189kg;从13周龄到怀孕30d,每只青年母猪的总饲料消耗量为不限量组367kg、对照组356kg,限量组299kg。初情期(196d)和怀孕(200d)日龄不受处理的影响(P>0.18)。不过,达初情期青年母猪的比例即28d初情百分比不限量组青年母猪最高(75),对照组青年母猪最低(61)。怀孕30d,分配给研究的每只青年母猪的CL和活胚胎数不受处理的影响(P>0.21)。分配给研究的每只青年母猪中,从13周龄到怀孕30d,每只活胚胎饲料消耗量为不限量组40.00kg、对照组39.8kg、限量组30.6kg青年母猪。这些结果表明,在初情发育期间,直至怀孕30d,青年母猪中等饲料限制可增加猪的生产效率而对繁殖性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16~30 d泌乳量迅速由十几千克增至30余千克,称此期间为泌乳迅速增涨期.此期的特点是乳房已经软化,采食恢复正常,泌乳能力迅速增加至高峰.在饲料投喂上必须满足奶牛高速产奶的需要,否则将导致牛体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使奶牛迅速消瘦,从而影响下阶段正常产乳.为确保此阶段及整个产乳期的正常产乳和牛体健康,此时日粮必需保证提供能量及蛋白质浓度较高的饲料,精粗料比例应调整到(40~50):(60~50).  相似文献   

16.
付闰吉  纪文秀  王岩  谢宁峡 《水产学报》2010,34(10):1525-1533
通过10周网箱养殖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点带石斑鱼对1种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的利用能力。采用2×4实验设计,设2个饲料蛋白水平(490 g/kg和530 g/kg粗蛋白),每个饲料蛋白水平下设4个鱼粉水平,其中1组饲料中加入500 g/kg鱼粉(对照),另外3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39、278、416 g/kg的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鸡肉粉∶羽毛粉∶血粉=65∶20∶15)替代对照饲料中30%、60%、90%的鱼粉。实验鱼初始体重为(33.4±0.1) g。实验期间,除恶劣天气外,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摄食量、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能量储积效率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饲料鱼粉含量显著影响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和能量储积效率,但对摄食量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在相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特定生长率(SGR)随鱼粉含量降低而下降;当鱼粉含量相同时,摄食高蛋白饲料的鱼SGR略高于摄食低蛋白饲料的鱼。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可将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00 g/kg,在490~530 g/kg范围内提高饲料蛋白水平无助于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16—30d泌乳量迅速由十几千克增至30余千克,称此期间为泌乳迅速增涨期。此期的特点是乳房已经软化,采食恢复正常.泌乳能力迅速增加至高峰。在饲料投喂上必须满足奶牛高速产奶的需要,否则将导致牛体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使奶牛迅速消瘦,从而影响下阶段正常产乳。为确保此阶段及整个产乳期的正常产乳和牛体健康,此时日粮必需保证提供能量及蛋白质浓度较高的饲料,精粗料比例应调整到(40-50):(60~50)。  相似文献   

18.
吴国涛 《畜禽业》2015,(2):32-33
<正>1围产期补饲技术围产期系指母牛在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牦牛的围产期划定为产前一个月到产后一个月,通常在每年的4、5、6月份。对妊娠母牦牛在每年的11月底,以体况评分为补饲依据,体况低于2.0以下的牦牛每天补饲1 kg/头,体况界于2.0~2.5的牦牛每天补饲0.5 kg/头,产后母牦牛体况评分维持在2.0以上,补饲时间为6个月。2犊牛隔离断乳技术对产后3~5月龄的犊牛实施隔离断奶,犊牛与母牦牛分群饲养,犊牛采用犊牛培育料进行饲喂。  相似文献   

19.
<正>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时间较长,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在21℃以上时,当气温升高引起体温上升,每升高0.6℃,采食量下降1.4kg,产乳量下降1.8kg。采食量的下降造成钙摄入量不足,血钙浓度下降,易导致产后瘫痪等缺钙症。同时由于采食量的减少,热应激还可以使母牛发情时间缩短,发情周期延长,发情不明显或乏情,从而影响适时配种,使受胎率、妊娠率下降,早期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的综合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高产奶牛分娩后,由于大量泌乳,糖丢失过多,且能量和糖源供应不足,而导致血糖降低和血酮浓度增高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病.笔者近年来收治40多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据统计,该病主要发生在母牛产后20d之内,最迟不过7周,个别有在产后6个月内发病的.虽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营养供应不全,特别是在奶牛泌乳高峰期当饲喂大量精料高蛋白和高脂肪性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青饲料、干草等供给不足,以及运动不足时,最易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经产牛比初产牛发病率高,青年高产牛比其他牛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