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伐迹地伐根清理机整体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伐剩余物中,伐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伐区的伐根蓄积量很大,用途广(伐根可用于硫酸盐纸浆生产、微生物工业和制造木塑料等),将伐根取出利用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伐根清除后的林地易于人工更新造林,可有效利用林地,并可清除繁殖在伐根上损害树木的病虫害和真菌.在我国原始林区和人工林中,伐根清理很少,一般留在采伐迹地任其腐朽.所以,伐根清理是高效利用伐区剩余物和伐区边地更新造林的关键.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清理采伐迹地上的伐根,使采伐剩余物得以充分利用,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工更新造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切削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国家“863”项目——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计算的一部分。切削力的大小是计算切削功率、设计切削加上设备和刀具的主要依据。本文根据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的要求。以刀具旋切时的最不利情况——横锯切削为计算切削力的依据。适当选取修正系数计算出伐根机切削力及切削功率。乘以安全系数。以此作为机器人驱动元件——液压马达功率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现有伐根清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林区伐根机械的特点,提出一种具有行走功能、操作灵活的大型伐根铣削机.该机采用118kW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作为行走机构,铣削头装置悬挂在轮式拖拉机的后面.重点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机械系统虚拟设计和运动仿真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SolidWorks的参数化、变量化建模技术以及自上向下的设计思路,完成伐根清理机器人及其行走底盘的虚拟建模,并对由于行走底盘的改变而重新设计的接口和机械臂采用最新的COSMOSMotion2006软件进行了运动仿真和参数优化,以确定其机构可用性,有利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进行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萌芽更新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能提高萌条数量而且能促进萌条生长,提高萌条质量,并对伐桩的萌条分布也有一定影响,采伐时应尽量降低伐桩高度,并正确留条。  相似文献   

6.
伐后竹蔸清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竹林伐后竹蔸(桩根)清理技术的缺点,即人工挖掘劳动强度较大,劈裂腐烂法其林地更新速度较慢,化学腐蚀法的剩余化学试剂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等,设计了一种质量轻、体积小、移动方便、功效高,且能在地形土质复杂的稠密竹林内移动作业的竹蔸清理设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壤温度测试仪分别对火烧法和散铺法2种南方常用迹地清理方式清理后的林地表层(0-20 cm)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皆伐前后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测。结果表明:皆伐后的林地表层土壤温度明显高于皆伐前的土壤温度,且两者差别大小与迹地清理方式有关。不同迹地清理方式,林地表层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火烧法的土壤温度高于散铺法,尤其在0-5 cm的土层温度差别最显著,最大相差5-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温度变化的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省西部地区各国营林场杨树低质林采伐后,在迹地伐根清理工作中,存在着“挖疙瘩难”。突出表现为人工挖疙瘩雇工难、工价高、效率低、质量差。但从国内资料上看,现有的掘根机械都是针对伐区的较大伐根设计和制造的。其作业方式是单株间断式拔根作业,用来清理“低改”迹地上较小伐根,显然是效率低、成本高。为了解决人工林采伐迹  相似文献   

9.
常年清理死松树对马尾松混交林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及自然扩散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除治模式;以宁国市的除治实践,病死率、病死树总量呈双下降趋势。彻底清理烧毁死松树,严格进行伐桩处理,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关键;实行专人常年监测,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是采取该种除治方式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东北林区皆伐作业区作业清理普遍采用带状堆积方法,并执行堆积带宽1.5米,清理带宽6米的标准。其弊端是达不到合理密植和充分利用林地的目的。研究表明,堆积带宽不应大于0.9米,清理带宽可视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为5.1、6.6或8.1米。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依据针叶树木材管胞和射线细胞的结构模型。使用计算机抽样模拟解剖结构参数。以及使用针叶树木材纵向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试件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结果与常温条件下气干试件测定结果十分符合。在试件晚材率和管胞解剖结构参数改变的条件下。计算预测了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纵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晚材率,管胞长度,管胞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管胞直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的预测方法,对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针叶树木材的材质,材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树木主要调查因子是指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因子。基于树木调查因子的内在联系,利用234株油松实测材料.分析了直径与树高、树干枝下高及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紧密.其相关指数(R)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8.
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的调查研究 ,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 ,并建立林分生长和采薪收获数学预测模型 ,为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超声波处理对麦草碱木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作用于麦草碱木质素,探讨了超声波对碱木质素的活化作用,用化学法对超声波作用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用凝胶色谱(GPC)测定了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用^1H NMR光谱对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提高碱木质素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当作用时间20min、作用功率200w、液料质量比100:1时,醇羟基含量从1.99mmol/g上升为4.14mmol/g,酚羟基含量从1.88mmol/g上升为2.54mmol/g,羧基含量从0.59mmol/g下降为0.29mmol/g,羰基含量从2.16mmol/g上升为2.68mmol/g。^1H NMR分析表明,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分别从3.61%和0.77%下降为0,甲氧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从11.50%下降为8.90%。数均分子质量(Mn)和重均分子质量(Mw)分别从1179和10250上升为5031和11605,分散度(Mw/Mn)从8.69下降为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