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猪热应激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真 《畜禽业》2011,(5):16-19
<正>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动物机体表现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对养猪业带来的危害逐步增大,因热应激导致猪的生产力下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家畜环境、饲料营养研究者的关注。日、美、英  相似文献   

2.
家禽热应激饲养管理缓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激一词最初由加拿大病理学家selve(1936)提出,其含义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异常剌激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全性、非特异性的紧张状态。所谓热应激,是指动物对其生理不利的热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鸡是恒温动物,羽毛保温性能良好,且无汗腺,对热的耐受性较差,最佳饲养温度是:肉鸡最大生民速度的环境温度为10-22℃,最大饲料效率的环境温度为24-47℃,蛋鸡最佳产蛋率的环境温度为15-27℃。当环境温度超过这一温度时,鸡将发生热应激,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降低、对疾病抵抗力减弱,从而影响生产性能,严重时出现死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养鸡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以及全球性气温的普遍升高,热应激也越来越严重,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阐明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探索缓解热应激的有效措施,对家禽养殖业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活性物质。其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其不是机体的结构物质,多数是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动物机体对其需要量很少,但缺乏会影响辅酶的合成,导致代谢紊乱,出现各种病症;二是有机化合物,不同于铜、铁、锰、锌、硒等微量无机矿物质。维生素与热应激:在炎热的夏季,常常会给动物造成很强的热应激,动物体血浆中的钠、蛋白质和皮质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饲料中补充维生素,能使血浆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和提高,对缓解热应激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敏  郭杰  郭建奇 《畜禽业》2004,(6):10-10
1鸡的热应激10~32℃是鸡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正常环境温度。而从热应激的角度来看,21~26℃是鸡生存的舒适环境温度,此时鸡用于维持体温所付出的代谢热最少;26~32℃是尚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温度范围;而高于32℃则是鸡生理功能趋于紊乱的温度范围。热应激实际上是研究环境温度高  相似文献   

5.
俞美子  王德武 《畜禽业》2006,35(11):16-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热应激不仅导致猪生产力的下降,也导致了肉品质的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热应激的概念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Selye早在1936年即提出了应激学说。他认为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动物对机体内外刺激或挑战的反应。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高于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应激反应。因此,简单地说,所谓热应激,就是动物对于其生理不利的热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它通过增加散热的物…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6)
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步变暖,气温逐步升高,热应激对鸡机体生理反应的机理更加明显。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使鸡的生产性能不受太大的影响,即使在高温条件下,养殖户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在生产上采取建筑防暑降温,调节鸡生产所需的各种营养及加强饲养管理来达到预防热应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静  史国忠 《畜禽业》2012,(7):38-39
<正>猪是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温度中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是靠其体热调节机能保持体热平衡来完成的。但当环境温度的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体热平衡将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甚至出现中暑死亡等,因此夏季预防热应激应成为养猪管理的重点之一。1发生热应激的原因当环境温度超过猪的最适宜温度范围(12~20℃),猪的产热大于散热,  相似文献   

8.
猪的应激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和管理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会引起动物机体内部平衡的紊乱,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机体就对应激源作出适应性全身应答.  相似文献   

9.
张家恭 《畜禽业》2007,(11):24-24
<正>南方由于夏秋季气温较高,给养猪这种不耐热的动物带来很多的应激与造成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养猪成本增加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专业户的重视。1热应激产生的原因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猪是怕热的动物。猪的最适宜温度是:初生仔猪为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对蛋鸡饲养影响很大,尤其高温应激比较突出,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夏季高密度饲养造成禽舍温度增加,超过蛋鸡本身调节能力,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称为热应激。我省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高密度饲养造成蛋鸡的高温应激尤为突出,给蛋鸡养殖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应引起养禽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3)
环境热应激对哺乳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高温季节对畜禽热应激的缓解是养殖业中面临的一项难题。热休克蛋白与雄性动物的繁殖机能和热应激密切相关,文章就硒和热应激蛋白70对公畜繁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热应激对大菱鲆心脏损伤及其机制,实验从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凋亡基因表达等多个水平,分别使用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酶活性检测法、qPCR检测基因表达法开展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心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宽度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结构破坏等组织损伤现象加重,但在24°C-24 h时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K活性随着热应激加剧显著升高;LDH、SOD活性,MDA含量在24°C时达到峰值,表明大菱鲆遭受到热应激,心肌防御酶发挥抵抗作用,维持机体稳态。qPCR显示,大菱鲆心肌细胞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热应激的加剧,表达量降低,而Bcl-2基因逐渐升高。表明在热应激程度较轻时,大菱鲆心肌通过降低Bax、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丢失来减少热应激损伤。当热应激加剧至28°C时,热应激超过自身生理调节阈值,损伤加重,机体防御系统自身也受损,造成大菱鲆心脏结构严重损伤甚至机体死亡。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大菱鲆心肌损伤加重,机体通过调节心肌防御酶活性以及使细胞凋亡,最大限度维持稳态,减少组织损伤。超过24...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代谢与生长、抗氧化能力、热休克蛋白以及免疫相关研究成果。鱼受到热应激时,机体会产生对自身有害的活性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鱼类通过酶联通路和非酶联通路来消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大多水鱼类在适宜温度内,生长率与水温成正相关,超过适宜温度,鱼类代谢紊乱,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导致鱼类死亡。研究鱼类的耐高温性,对创造更高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和选育耐高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激是指动物为克服环境和管理的不利影响,在生理上和行为上所作出反应的过程,目的在于克服应激因子的危害性,以保持体内平衡,是动物体内的一种适应机制和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但应激刺激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机体就会逐渐失去应付能力,从而出现衰竭现象,陷入病理状态,以至降低生产性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对家畜的应激能力进行调控,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1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应激凡能引起机体出现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刺激我们均把它称做“应激原”或“应激因子”,应激对动物…  相似文献   

15.
猪的热应激及营养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智  王胜林 《畜禽业》2004,(4):14-16
热应激是指机体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时,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度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南方地区越来越迫切要求缓解夏季高温对养猪业带来的环境压力,因热应激导致猪的生产力的下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家畜环境、饲料营养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4)
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超过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时,家禽所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夏天高温、高湿,鸡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鸡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紊乱,进而影响鸡的健康,甚至造成窒息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综述蛋鸡热应激准确识别与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6)
川渝地区夏季天气炎热,高温高热的环境加上集约化养鸡场高密度养殖模式,使得鸡热应激问题日趋严峻,不仅影响家禽的生长性能,还会损伤动物组织器官,造成物质代谢紊乱及抗病能力减弱,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严重制约着养鸡业的发展。因此,对鸡热应激的发生及防控措施的分析,可减少鸡热应激造成的损害,提高鸡群成活率及产蛋率,维持雏鸡的正常发育,从而促进养鸡业的经济效益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畜禽业》2008,(3):71-71
<正>1热应激对肉猪生产的影响肉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一般认为32~38℃是热应激范围。气温为21℃时,肉猪增重最好,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对猪的生长都有影响。环境温度升高时,猪表现为活动量和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变慢,甚至出现减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化指标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72.8±10.1) g的银鲫,分别在热应激前(25℃,对照组)、热应激后(32℃,0 h、2 h、6 h、10 h)和恢复适温后6 h (25℃,恢复组)的条件下,测定机体血浆乳酸(LD)、血浆葡萄糖(Glu)、肝糖原(Gly)、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变化。研究表明,实验组乳酸含量从热应激开始至恢复期,差异始终不显著(P>0.05);实验组血浆葡萄糖水平在热应激后0 h、2 h、6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糖原水平在热应激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己糖激酶活力在热应激后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热应激后6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热应激后2 h,肝脏中HSP70 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P<0.01),恢复至适温后,表达量与应激前无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银鲫的高温应激作用机制及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银鲫养殖和育种等生产实践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郑秋锋 《畜禽业》2004,(1):53-53
应激是机体对各种非常刺激产生的全身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能引起动物应激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统称为应激源。动物机体受到环境因素刺激后,可引起动物对待特定刺激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超出一般生理调节范围会导致机体内平衡破坏,产生疾病或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