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山东近海,随着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传统拖网作业产量低,效益差,生产陷于困境。而在黄渤海尚有几种大型贝类资源比较丰富,分布面广,经济价值高,引起人们的瞩目。 80年代后期,山东、辽宁等地广泛使用贝类耙子采捕魁蚶、红螺等。但是耙捕贝类严  相似文献   

2.
日前,潍坊市在寒亭区央子港浅海滩涂底播了3807万粒杂色蛤。加上此前的两次放流,已经有一亿多粒贝类投放人海。至此,该市2007年贝类底播增殖工作已超额完成,这是潍坊市再次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大规模修复。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公司目前在捕捞生产中,主要采用底拖网形式。由于渔场海底有沉船、暗礁、深沟、泥墩及丢弃的锚具等障碍物,渔轮在拖网中就难免会遇到曳纲或网挂障碍情况,尤其在对马海峡、钓鱼岛及长江口等渔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丢网、工伤,设备等一系列事故。以我公司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1980年丢网36顶,1981年37顶,1982年30顶,1983年25顶,4年共丢网128顶,直接经济损失达64万元(按每顶网5,000元计算)。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属英联邦国家,农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渔业不是主要产业。全国渔业水域有894万km2,总产量只有21.8万t,水产品主要有对虾、龙虾、鲍鱼和底栖鱼类等。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鲍鱼潜捕业、扇贝行拖网业、龙虾笼网捕捞业、鲨鱼绳钓业和拖网渔业比较发达。据1991~1992年度统计,该州渔获总量为14818t,总产值6411.7万澳元,其中鱼类7070t,1390.3万澳元;贝类599Ot,3456.9万澳元;甲壳类520t,799.9万澳元;养殖产量1238t,764.5万澳元。1澳大利亚鲍鱼渔业及管理机构澳大利亚鲍鱼生产全部利用天然资源,目前南澳州已…  相似文献   

5.
我国贝类卫生现状及贝类净化概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浅海滩涂总面积约为 9.3万平方公里 ,生活着 70 0余种海洋贝类 ,贝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 2 0 0 1年 ,我国贝类总产量为 1 1 35 .2万吨 ,其中海水贝类产量 1 0 82万吨 ,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 81 % ,是海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品种有牡蛎、贻贝、扇贝、文蛤、青蛤、蛏、蚶、鲍等十多种。贝类不仅营养丰富 ,美味可口 ,而且含有丰富的牛磺酸 ,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远销日本、欧共体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随着我国沿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口向城市发…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滦南县在稳定恢复及发展养虾业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浅海滩涂贝类养殖。尤其是杂色蛤养殖发展迅猛,到目前全县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养贝面积达2.13万hm~2,其中管养面积1.93万hm~2,精养面积0.2万hm~2。共投放贝类苗种17000t,累计投资2698万元。1998年养贝总产量13950t,总产值2680万元,创利税1835万元,其杂色蛤产量、产值、利润占总量  相似文献   

7.
牡蛎,南方称蚝,北方叫海蛎子,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1973年以前,全国牡蛎养殖面积约40万亩,产量约80万担,养殖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贝类养殖的第一位,1983年养殖面积减为37.33万亩,产量71万担,养殖面积仍居贝类养殖首位,产量次于贻贝和缢蛏,退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8.
<正> 鉴于底拖网不能捕捞离底较高的鱼群,而欧洲中层拖网已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开发外海渔业资源的需要,1978年在网型、网位控制、瞄准鱼群栖息水层和甲板操作技术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从1979年12月起进行了全年生产性试验,除了在协助指挥生产和资源调查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外,还盈利近5万元取得了初步经济效果,已于1981年7月14至16日在上海市水产局的主持下进行了技术鉴定。(一)选用310目×160厘米大网目网型变水层拖网前部采用大网目,是近十多年来国外网具技术发展的一种倾向。在拖力恒定条件下,由  相似文献   

9.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7,24(1):29-29
山东省沾化县海岸线长达170.5km,滩涂面积2.8万hm~2(42万亩),海岸带地势平缓,大部分底质为软泥质,水流缓慢,底栖硅藻丰富,适宜滩涂贝类生长。滩涂贝类养殖在沾化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品种有文蛤、杂色蛤、牡蛎、缢蛏、青蛤等。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滩涂底质老化。由于年复一年的不间断养殖,滩涂出现老化状态,使得滩涂生产能力大大降低。贝类死亡后贝壳大量沉积,对滩涂造成严重的污染,滩涂利用呈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维民 《水产科学》1996,15(6):41-42
锦州沿海滩涂贝类发展途径的探讨刘维民(锦州市水产技术开发培训中心,121000)关键词:沿海滩涂贝类发展锦州沿海滩涂总面积为26.6万亩。其中适于贝类养殖的滩涂面积15万亩。能形成一定资源量的贝类品种主要有文蛤、四角蛤蜊和兰蛤。现已管养10万亩,占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改进设计的专用鳀鱼变水层拖网1994~1995年期间海上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网的结构合理,网具性能优良。网口高度达12.6m,拖速提高到3.0~3.8节。拖网阻力比原生产网减少19%,平均网次产量比原生产网增产35.3%。  相似文献   

12.
变水层拖网捕捞小型中上层鱼类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专门设计的用于捕劳中上层鱼类的变水层拖网在1997-1998年期间海上的试验结果。结果:该网的结构合理,网具性能优良,网口高度达25-30m,拖网阻力比原生产网减少14.3%,平均网次产量是原生产网的1.46倍。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水域主要渔业生物资源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江口水域20世纪90年代的拖网生产资料以及生物学测定数据,分析该水域拖网生产的渔获种类及优势种的资源变化状况。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各时期长江口水域拖网生产的渔获物中,鱼类占92%以上,头足类和甲壳类所占的百分比较小,分别在8%和1%以下。每个时期的拖网生产的种类数基本相当,都为40种左右;同一时期的不同季节和各季节的不同时期间的种类数均有明显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口水域拖网渔获物优势种类的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90年代初期到末期,大部分传统优势种的渔获比例相对稳定,某些优势种的渔获比例有较大的波动或急剧减少,小型低质鱼种的渔获比例和种数增加。对带鱼、小黄鱼的体长组成结构分析表明它们的群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趋于明显的小型化,当前的小型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而在此期间黄鲫的体长组成结构变化不大。该水域的优势种类组成和主要优势种类体长组成结构的变化是和逐渐增加的捕捞力量以及水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长臂拖网试验及其作业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星辉 《海洋渔业》1988,10(2):55-59
<正> 长臂拖网又称双撑杆、双臂架虾拖网,即一船拖两网作业。和尾拖、舷拖、桁拖、双拖一样,是底拖网作业的基本形式。这种作业在墨西哥湾、南美沿海、西非、澳大利亚等海域十分流行,用于在平坦的海底捕捞价值很高的虾类和其他底层鱼。从事这种作业的渔船,左右两舷都装有两种可以活动的10多米长的铁制长臂。通过长臂端部的滑轮,由曳纲各曳带一副网板和一顶网具。渔船带着露出水面的网板、网具航行时,形同双翅,海上极易辨认。每舷的网具靠各自的网板实现水平扩张,连接网板  相似文献   

15.
王明德 《水产学报》1985,9(4):353-362
在水库捕捞的网具中,拖网所占的比重极小,原因之一在于鲢、鳙鱼游速快,用常规拖网不能满足追捕鲢、鳙鱼的要求。作者于1982至1983年设计和试验了一种改进的四片式疏目双船拖网,其既能够追捕游速快的大个体鲢、鳙鱼,又能释放小个体的鲢、鳙鱼。经过一年来不同季节在两个大型水库中试捕,已初见成效。试验和生产表明: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小、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生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17.
蓝景阳 《水产学报》1980,4(4):353-360
东、黄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大多具有垂直洄游或者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为了提高现有拖网渔轮的作业成绩,我们针对捕捞对象栖息水层较高的习性,设计了疏目拖网。在1977年12月至1978年7月期间,同原有网具作渔捞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疏目拖网具有网口较高,阻力较小和产量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during September of 2001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catching efficiency of the NAFC's (Northwest Atlantic Fisheries Centre) standard survey bottom trawl, the Campelen 1800 shrimp trawl, for Snow Crab (Chionoecetes opilio). Secondary trawls were mounted underneath the main trawl directly behind the footgear to estimate escapement of crab passing underneath the main trawl. Overall, the capture efficiency of the survey trawl was found to be much lower than 1.0 and highly variable, with variability being strongly related to substrate type and Snow Crab size. The probability of capture monotonically increased with crab size, and was higher on soft than on hard substrates. Three substrate-specific capture efficiency functions were defined; (1) efficiency was highest (about 0.73–0.95), and least dependent on crab size, on the softest mud substrate; (2) efficiency was lower (about 0.39–0.70) and linearly related to crab size throughout a soft mud–sand substrate; and (3) efficiency was lowest (about 0.05–0.33) on a variety of hard substrates within relatively shallow water. Our models over-estimated true efficiency because secondary trawls were not fully efficient, i.e., crab escaped underneath their footgear. Nevertheless, our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substrate type can affect capture efficiency and annual changes in trawl configuration or in Snow Crab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substrate type will affect survey biomass estimates. Additional studies using various approaches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standardizing survey catches for varying capture efficiency effects and refining survey-based estimates of biomass and exploitation rates of Snow Crab.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sampling trawl with a rigid mouth; that is, the frame trawl, was designed so as to catch the large larval and juvenile fish more efficiently. The net consisted of four 13 m panels (nylon multifilament and twine diameter φ 0.75 mm, mesh size 8 mm). The frame of the net's mouth was composed of four stainless steel pipes (length 4 m, diameter φ 76 mm, thickness 5 mm). Several oper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apability of catching juveniles. A lot of Sardinops melanostictus juveniles, which are generally difficult to catch, were caught during every operation. Underwater observations proved that juveniles could not elude the capture. The frame trawl requires no special handling and is possible to operate in a rough se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