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卓尼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卓尼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适合卓尼县中低产田改良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寿县中低产田分布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凤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36-137
本文简述了寿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寿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探索适合本县中低产田改造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区中低产田土改造作为一项促进山区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它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泰顺县山区中低产田土壤肥力状况、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技术措施,为广大山区中低产田的技术改良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参考,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山市中低产田的面积、类型与分布等现状特点,分析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利用措施,以期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中,中低产田改造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阐述了临潭县中低产田的现状、分类、存在问题及改良途径,并希望进一步应用推广这些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徽县中低产田的类型、分布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改良中低产田、提高粮油产量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贺兰县耕地现状,总结了耕地开发利用措施,并提出中低产田改良与利用措施,以提高贺兰县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凡玲 《甘肃农业》2016,(11):17-20
通过调查通渭县中低产田基本状况,分析研究中低产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低产田障碍因子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低产田已成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水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改良中低产田,进提高土地生产力,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低产田土的综合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自然条件,而另外一个是耕作管理制度。经过对中低产田土改良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从晴隆县现阶段耕地情况和生产力发展方面,对中低产田土的改良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在农业管理方面提出了很多改良的方法和建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全方位的改变晴隆县的中低产田土现状,使农业的朝着健康而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花生中低产田改良的技术措施,包括培肥地力、选用良种、轮作倒茬、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科学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花生中低产田的改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06,(12):58-59
中低产田土泛指土壤中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导致产果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由于土壤主导障碍因素的不同,中低产田土类型众多,改良的途径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忻府区中低产田的分布类型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忻府区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类型,分析了中低产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采取的对策与建议,进而提高农民的种田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 据统计,新疆现有中低产田3 780×10~4余亩,占总耕地的82.3%。中低产田面积大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其开发潜力很大。如果搞好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工作,使中产田变为高产田,低产田变为中产田,便可增加粮食19×10~8kg。可见,改良中低产田意义十分重大。 在新疆,不同地区各类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所以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乃是新疆改良中低产田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新疆中低产田土壤的培肥要采取下列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耕地人均占有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应加强对冷浸潜育型、干旱灌溉型、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渍涝排水型、障碍层次型、酸化耕地型等障碍类型的中低产田技术改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约耕地产出主导障碍因素和改良利用主攻方向,把洱源中低产田地分为六大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种类型存在影响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针对各类型生产障碍因素,提出了相适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二年的调查研究,对黑龙江垦区中低产田的划分标准、评价和划分方法,中低产田类型、面积、分布、利用途径和改良规划进行了详尽讨论。在九个国营农场管理局耕地中,中低产田总面积为2153.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58%。对中低产田应按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良。总投资约需15—20亿元,年增收粮豆约16—2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8.
从土壤改良的角度.以耕地主导障碍因素和改良主攻方向为依据,重新将贵州省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稻田、渍潜排水型稻田、瘠薄培肥型稻田.对各种中低产田类型特征进行定义,提出以工程措施、耕作培肥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中低产田改良治理,以基础地力条件变化、地力升级作为中低产田改良尺度,并以此为标准.实施了《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综合技术应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改土培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确定了彭阳县中低产田的类型、面积和养分含量,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耕作、农艺、生物等改良彭阳县中低产田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县水田面积33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占25%,年单产比其他田块减产100~200千克,这些中低产田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我县粮食产量的提高.要使全县粮食总产有较大幅度提高,改良大面积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