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田杂草是一类具有持续性危害特点的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影响拉萨市青稞生产的一大因素。杂草生长期与青稞生育期相似,导致青稞田杂草数量大、防控难度高,杂草与青稞争水、争肥,严重影响了青稞的生长。通过科学分析与总结,根据青稞田草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青稞田草害防控,将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轻在糜子生产中的成本投入和劳动强度,通过在糜子田间不同配比和方法施用不同除草剂并进行糜子田间草害防治效果和产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4种可用于糜子的田间草害防治方法。用于防治禾本科杂草的方法是糜子除草关键,对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二氯喹啉酸、莎稗磷、丙草胺、扑草净、烟嘧磺隆、莠去津、二甲戊灵等7种,其中扑草净、烟嘧磺隆、莠去津、二甲戊灵4种除草剂还具有部分防治非禾本科杂草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产过程中常遇到杂草与水稻争光、争肥,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田化学除草是目前防治水田草害的主要手段。近年随着水稻高产、超高产新栽培模式的逐步推广,如宽行窄株、浅水湿润栽培、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对水稻田间杂草相的分布和发生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部分杂草对一些常用除草剂的敏感度下降,田间主要为害杂草种群也随之在不断变化当中。栽后一次性封闭除草效果及持效期影响后期肥水运筹和用工成本,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我地稻田主要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雷山县茶园草害绿色防控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9月以雷山县望丰乡、丹江镇、西江镇、大塘镇及达地乡5个茶园为样本点,对茶园杂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雷山县茶园常见杂草有39科104种;危害度3级及以上的主要杂草种类有23属26种;可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除草、种草防草、生物防草、农艺防草6种绿色防控措施进行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糜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草害是影响糜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糜子上登记的除草剂很少,有必要进行除草剂筛选试验。本研究在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糜子实验地通过对糜子田施用各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处理,测定其田间草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对比各处理的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9、处理10均可用作糜子草害防治方法选项。处理5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人工除草对照,是本次糜子田间除草试验中最适宜的糜子草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南州气候冷凉,作物种类少,主栽作物是青稞、小麦、药材和马铃薯。由于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青稞田间草害一直是粮食生产中的一大障碍。杂草不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而且改变农作物田间小气候,有些杂草还是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快病虫害的蔓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浅谈一下青稞田间杂草的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8.
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历史上一项重大的创新,这种水稻生产方式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人力和物力,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水稻经济效益的一种栽培技术。本文主要结合四川宜宾市直播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就直播水稻田间杂草的生长特点和除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化学除草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直播水稻田间杂草防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麦田除草要重点针对优势杂草种类,采取以化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随着小麦生产向轻简化栽培方向的深度推进,化学除草技术的广泛而持久应用成为必然。但针对杂草不断增加的抗药性和禾本科杂草的防治不到位等关键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控草技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控草目的。1规范用药提高防效由于麦田杂草种类繁多,单一品种除草剂无法满足防治要求,同时由于禾本科恶性杂草用药要求高、  相似文献   

10.
<正>冬小麦春季杂草防治是小麦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技术管理措施,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必不可少,尤其是冬前未进行杂草防治的田块。为推动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效防治作物病虫害,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在冬小麦春季杂草防治过程中,安排布置小麦除草常规处理与激健助剂介入农药减量对比试验,摸清农药助剂介入后农药减量控害的效果。一、试验地点及作物试验地点位于馆陶县后宁堡村祥平家庭农  相似文献   

11.
芝麻田间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出芝麻田间杂草有效防控技术,在一年两熟区主产省河南和一年一熟区主产省山西进行了试验,在播后芽前和生长期分别采取了几种除草剂和地膜覆盖、人工除草防控措施,调查了不同种植区防控技术对主要草害、次要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适宜播后芽前用50%乙草胺乳油用量3 000 m L/hm2进行防除;马齿苋应在播后芽前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用量1 800 m L/hm2进行防除;防除苋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最佳;狗尾草应选在生长期采用人工防除;一年两熟区对杂草的防控,应选在播后芽前,对芝麻生长影响较小,可获得较高产量,地膜覆盖物理方法比化学方法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好;一年一熟区不论是播后芽前还是生长期,化学除草效果会随着芝麻的生长而递减,50%敌草胺和生长期48%苯达松化学防控杂草效果好,芝麻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2.
化学除草是农田草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降低农田杂草危害和保障作物安全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田间杂草具有种群数量大,适应性广,生命力强的特点,给化除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因此必须正确使用除草剂才能使除草剂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获得较好的化除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就如何提高除草剂除草效果,提出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田间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玉米的生长环境恶化;杂草还能传播病虫,是病虫隐蔽的场所;杂草影响农事操作。杂草的危害不但降低玉米产量,而且还会使玉米品质变劣,增加农民除草投入。据测算,玉米田草害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0%左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除草方式主要有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和机械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4.
几种除草剂在高粱田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轻在高粱生产中的成本投入和劳动强度,更好地适应农业机械化栽培,通过对几种除草剂用不同的时期和配比进行高粱田间草害防治效果和产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多种可用于高粱的田间草害防治方法.其中用于防治单子叶杂草的方法值得借鉴和讨论.已经明确适合此项杂草防治技术的高粱杂交种有敖杂1号和白杂8号等.  相似文献   

15.
化学除草是农田草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降低农田杂草危害和保障作物安全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如何提高除草剂除草效果提出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稻鸭共育、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笔者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调查及分析总结如下: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  相似文献   

17.
豫西地区麦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豫西地区小麦田间杂草普遍发生的现状,总结出一整套农业除草和化学除草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蚕豆田草害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我市主要夏熟作物,常年种植3.67万hm^2。历年来,蚕豆田草害是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虽然通过人工除草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田间草害仍趋严重。为此,研究蚕豆田草害综合治理,控制杂草发生,以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点观察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特点; 设置化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机械除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6个大处理,37个小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的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4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其发生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6月中上旬;不同措施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差异明显,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依次为综合除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化学多因素除草>化学单因素除草>机械除草>不同覆盖度控草>不同播量控草>耕作制度控草>不同播期控草。  相似文献   

20.
<正>麦田除草要重点针对优势杂草种类,采取以化学防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随着小麦生产向轻简化栽培方向的深度推进,化学除草技术的广泛而持久应用成为必然。但针对杂草不断增加的抗药性和禾本科杂草的防治不到位等关键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控草技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控草目的。若能将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列入统防统治的国家补贴范围,再结合良种补贴、规范用药等其它措施的综合运用,则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疯狂蔓延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控制。一、规范用药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